□王丰英
(凌云县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广西 凌云 533199)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
□王丰英
(凌云县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广西 凌云 533199)
湿地公园能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在对湿地公园的植物进行配置期间,需要基于相关原则,对植物的种类、色彩进行有效分析和选择,这样才能在整体上促进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良好的景观设计效果。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
对植物进行优化配置,主要是实现植物形态、色彩等构图。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期间,需要根据植物的周期变化,实现植物环境与生态的一致性,促进整体效果的实现。湿地公园能够更好的维护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也能为人们的观赏提供重要作用。所以,对湿地公园的植物进行配置,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也能促进湿地功能的发挥。
广西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东南位置。整个湿地公园全长9km,东西宽约7km。在该范围内,主要为浩坤湖、浩坤湖周边喀斯特石山第一汇水面坡范围内的山地。其中,湿地公园的总面积为1 312.0hm2,其中湿地面积459.1hm2,湿地率为35.0%。该区域有保育区、合理利用区、恢复区、宣教区、管理服务区。项目建设期为4年,总投资10 962.9万元。该地区的湿地是以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和地方湿地文化为特色,集合了地区景观和喀斯特峰丛地貌景观,实现良好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进行了良好的宣传与科普,是湿地生态中休闲、憩息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在本文中,针对该地区的实际状况,对存在的植物进行配置,保证能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2.1 生态性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工作在实际执行期间,需要基于生态科学发展规律,对植物共生、循环、生态学特点以及相关原理,对植物个体、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保证每个植物在湿地公园应用中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促进稳定、美观植物景观的构建,促进其和谐发展,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保证能够在整体上获得一体化发展[1]。
2.2 生物多样性
基于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种类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在该情况下,要促进湿地公园的平衡发展,需要实现湿地公园生物多样化发展,促进植物的群落发展。在对植物进行配备期间,促进植物的多样化使用,需要利用本地区植物,并对其充分利用,改变原有植物种类的湿地生态系统发展形式。还需要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以免一些外来物种对其造成不利影响。还需要对多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基于丰富性与错落设计,保证能够达到合理的观赏效果。针对水体污染物的存在,还需要为其补充处理功能,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
2.3 整体性
在对湿地公园的植物进行配置期间,需要基于自然发展规律,对湿地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观等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并分析适合当地的自然植被,促进设计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还需要对存在的自然景观实施一定的保护作用,基于当地的历史发展和物种多样化发展,分析这些要素与湿地公园之间的关系,保证在科学配置基础上,能够实现湿地公园和自然的充分融合。
2.4 可持续性
在对湿地公园植物进行配置期间,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发展原则,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基于自然环境发展需要,了解生态学原理知识,对其合理布局,促进配置工作的科学化,保证植物的和谐发展和稳定进步,促进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的结合性[2]。
2.5 景观性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期间,需要凸显出植物群落的美观性,促进生态的美观性。在对植物进行配置过程中,分析并掌握植物的主要特性和观赏价值,保证植物群落在整体上有效配置。不仅如此,还需要根据美学原理,基于人们对植物的观赏要求,促进植物群落的动态性、季节性,基于植物的生长周期,实现不同效果。在该情况下,不仅能获得不同美观,还能提升观赏价值。
2.6 因地制宜
对湿地公园植物的配置,还需要根据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为其设计出合适的类型。期间,还需要对植物的生态状态、生长规律等各个因素进行研究,发挥因地制宜作用,保证各个植物的作用都能充分发挥,维护其生长。在该情况下,不仅能将植物个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种群与群落效益的综合性,还能使其具备一定的层次性[3]。
3.1 对植物种类进行选择和种植模式
对湿地公园植物进行配置,需要基于湿地自身条件。如广西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对湖岸实施保护与修复工程时,应根据湖岸现状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以达到美化风景,保护生态的效果。浩坤湖湖岸有三种类型:一种为缓坡土质湖岸,坡度较缓且湖岸受开垦的影响,水土流失和破损较为严重;另一种为缓坡岩石湖岸,陆岸上主要为农业生产用地,不连续分布于浩坤湖周边;第三种为陡坡岩石湖岸,坡度较大,陆岸原生植被保存较好。正常情况下,浩坤湖有高3.0~5.0m的水位变幅带。根据湖岸和消落带的局部微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植被现状条件的不同,设置绿化隔离带。隔离带主要有绿化隔离带、乔草防护带、灌草防护带和挺水植物带4种,隔离带可因地制宜地设置1-4层不等,其中灌草防护带和挺水植物带可带状分布,或交错块状分布。
绿化隔离带:为切实保护湖岸,美化景观,陆岸植被稀疏处补建绿化隔离带,树种选择主要考虑植物的隔离功能和观赏性,可以选择乡土树种枫杨、樟树、枫香、竹类等乡土树种。
乔草防护带:综合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优点,选择合适的植物配比,建立乔草结合的植物隔离防护带,减少波浪对湖岸的侵蚀。营造方式为对现有植被进行补植和块状或带状改造。选择耐水淹的速生树种进行带状改造,各树种呈不规则的块状混交,可配置树种有枫杨、樟树、乌桕、水杉、枫香、竹类、青檀、广西火桐、水翁、竹类等,间种节节草、华南紫萁、酸模、灯心草、萱草或其它本地开花草本植物。
灌草防护带:在生境较好的岸线上恢复耐湿灌木或草本植物,由灌木和草被结合组成灌草防护带或直接配置草被带。灌木树种可选择秀丽海桐、细叶水团花、马甲子、风箱树、水杨梅、水柳等;草本植物有节节草、华南紫萁、文殊兰、灯心草、萱草或其它本地开花草本植物。
挺水植物带:选用芦竹、菖蒲、水烛、水莎草、芋、香蒲、野荸荠、水蓼、慈姑等。配置方式为分片或者团状、带状混交种植。
3.1.1 缓坡土质驳岸。针对坡度较大、腹地较小、受开垦和侵蚀较为严重的湖岸。主要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乔草防护带和灌草防护带,采取台阶式分层建造的方式进行。以发挥其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种生态功能。建设模式为:从水面→灌草防护带→乔草防护带(或绿化隔离带)。
3.1.2 缓坡岩石驳岸。针对坡度比较平缓、腹地较大的湖岸。主要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带、乔草防护带、灌草防护带和挺水植物带。主要通过营造近自然状态下的植被群落来保护湖岸,以保持半自然状态下的湖岸特性;通过植被发达的根系来稳固湖岸。该类驳岸主要有过滤污染物、控制氮和磷、控制养分流失、防止土壤流失以及保护生物多样的的多种生态功能。建设模式为:从水面→挺水植被→灌草防护带→乔草防护带(或绿化隔离带)→地带性石山植被。
3.1.3 陡坡岩石驳岸。针对浩坤湖岩石湖岸,其坡度较大,但是陆岸原生植被保存较好,应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恢复为辅”的原则,选择乡土植物。乔木树种可选择广西火桐、火烧花、枫香、任豆、蒜头果、喜树、竹类、南酸枣、翅荚香槐、仪花、细子龙、金丝李、苹婆、秋枫、顶果木、香椿等;灌木可选择秀丽海桐、米仔兰、十大功劳、尾叶紫薇、九里香等;藤本可选择扶芳藤、金樱子、薜荔、爬山虎、玉叶金花、蔷薇、扛板归、云实、何首乌、白花银背藤等。开展以封育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地带性山地植被恢复。恢复岩石陆岸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模式为:从水面→灌草防护带→乔草防护带(或绿化隔离带)→地带性石山植被。
3.1.4 湿地植物科普园。浩坤湖湿地植物科普园是利用宣教展示区中人工堤坝以内的区域进行改造,在现有的代表性湿地植物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本土、以及广西各地适合生长的典型湿地植物,如垂柳、乌桕、水杉、池杉、枫杨、水翁、蒲桃、细黑藻、海菜花,按照水生-沼生-湿生-半湿生不同生态类型进行布局和配置。
3.2 对植物色彩进行合理应用
对植物的配置需要实现色彩性、季节性。如:将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进行融合,充分利用植物色彩,将促进景观的实现。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期间,需要对各个要素进行思考。如:绿色,绿色是大自然中的主要基调,将其与不同的花卉进行配置,将给人不同效果。同时,将深浅不同的绿色配合一起,也能实现不同组合。基于季节的不同,存在的绿色也是不同的,随着季节的变化,将产生不同、复杂色彩。如:白色,该颜色能够实现一定的协调性,将其应用到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中,可以凸显淡雅效果。基于不同颜色,实现不同配置,不仅提高人们对自然的欣赏价值,还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赏空间。
植物的品种、种植模式和色彩将影响湿地公园的整体质量和环境水平,为了在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工作中遵循绿化、环保等发展原则,需要基于生态化发展原理,对各个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各个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促进当地特色能够充分发挥,保证湿地公园的生态内容更丰富,周边环境更优化。
[1]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0(1):126-129.
[2]旷野.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研究[J].大科技,2016(22):288-288,289.
[3]黄磊.龙岩石锣鼓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5(29):171-173,187.
[4]林葳,喻来,陈舒静,等.基于SBE法的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2(3):697-702.
[5]关海莉,成超男,胡凯富,等.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7(7):136-137.
1004-7026(2017)09-0066-02
S759.9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