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1102)
【编者按】由中国陆游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7年陆游学术研讨会”于8月19日—22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中国台湾以及内地各高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就陆游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选题多样,角度新颖,既有对传统课题的深化,也有对新问题的发现,有相互印证,有激烈交锋,有力地推动了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研究。本文是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莫砺锋教授在会上所作的学术总结,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长江后浪推前浪 长随新叶起新知
——“2017年陆游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
莫砺锋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1102)
文章从陆游学术研讨会代表的构成、论文选题角度、论文的创新性、会议的成效等不同层面,结合近年来陆游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对“2017年陆游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总结和系统评述。
陆游;学术总结;读游会;陆游研究
受会议主办方的委托,我对本次会议作学术总结,谈一谈我个人对这两天会议的一些感受。总的谈下面四点内容。
第一,关于代表的构成。
本次参加陆游学术研讨会的代表成员中,有比我年长十岁的张福勋先生。张先生宝刀不老,比我更充满青春朝气。他每次的论文题目,基本上都是提出一个问题,再给出他的解答,读他的论文总是给我们很多启发。他这次的问题是“陆游究竟活了多大岁数?”*张福勋:《陆游究竟活了多大岁数?是八十六还是八十五》,见安徽师范大学《陆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年8月19日—22日。下同,会议论文不备注。这问题当然首先是因为陆游卒年按公历和夏历计算属于两个年份,这有点像苏东坡的生年问题,但是还有其他的内容也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更为可喜的是,本次会议代表中有比较多的年轻人,特别是有几位在读研究生。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五位,他们是胡鹏、商宇琦、周丹烁、康亚萍和姜双双同学。这五位同学提交的论文,都表现出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理论探讨勇气,水平也相当好,体现出“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良好倾向。我分别稍微做些点评。
胡鹏同学的论文探讨陆游词似太白的问题*胡鹏:《论陆游词的“太白之风”》。。宋人称陆游为“小李白”,后人比较陆游与李白都是着眼于诗,而本文则着眼于词,这个角度非常新。当然,我觉得假如这篇文章能够在谈陆词与太白之关系的同时,把陆诗作为一个参照对象,也许会更深入一些。
第二位是商宇琦同学,他对陆游的七言歌行乐府诗进行了研究*商宇琦:《论陆游的歌行类乐府》。,主要是意象分析。他行文非常老道,研究方法也比较娴熟,美中不足的是在对哪些七言歌行属于乐府的判断上,也许还要仔细斟酌。作者看到陆诗题中出现歌、行、吟、曲这几个字,一概都判作乐府,是否可以这么断定还值得商讨。
第三位是周丹烁同学,她的论文题目很新,她是从气论的角度谈陆游的纪梦诗*周丹烁:《以气为梦——从气论的角度浅析陆游记梦诗》。,角度也非常好。陆游的纪梦诗非常多,据赵翼统计有99首,后人统计更多,有一个韩国学者的博士论文提出有一百余首,题非纪梦而诗写到梦的就更多了。在此,我提一点意见供她参考: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实录梦境”这一段,我觉得,陆游写梦最著名的七言歌行应予以考虑。那首诗有一个非常长的标题,长达48个字。我觉得这首诗的标题非常好,所以特别记住了这个标题:《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曰: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标题就告诉我们,这首诗是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来写的,应是一个更好的讨论对象。
第四位是康亚萍同学,她的论文借用了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一本书中谈隐喻的理论来探讨陆游的沈园诗词*康亚萍:《从概念隐喻理论看陆游沈园诗词的情感内涵》。。运用西方较新的文艺理论乃至文化理论、哲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来研究我们的古典文学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篇论文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她在文中谈关于爱情的隐喻,谈得非常好,但她说沈园诗词中也寄托着陆游报国无路的壮志,稍微有点牵强,建议作者再斟酌一下。
第五位研究生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姜双双同学,她的论文讨论陆游的名句“青灯有味似儿时”*姜双双:《论清人对陆游佳句“青灯有味似儿时”的发现和应用》。,讨论这句诗为什么是清人发现?为什么清人发现后又反复引用它?这篇文章我读来很感亲切,因为我也很喜欢这句诗“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我书房里的斋联“青灯有味云影天光半亩水,白发多情霜晨月夕六朝山”,就是取了陆游这首诗。她把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考述得很清楚。在此,我提一点供参考的想法:为什么清人发现了这句诗,然后就被广泛地引用?这跟清代诗人的学者化倾向、清诗的学问化倾向有什么必然联系?文中稍微点到了一下,似乎还可以展开。
总的来说,本次会议体现出陆游研究后继有人,有很好的发展趋势,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一代的成长趋势非常好,我们觉得很欣喜。
第二,论文选题角度非常新颖,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陈元锋的论文《陆游“本色”论》实际上是研究陆游其人,他认为陆游有四重身份:诗人、男儿、士子、书生。初看标题我觉得“士子”和“书生”两个身份好像是重合的,但仔细看了文章,两者确实不重合,而是两个不同的方面,这对我们研究陆游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有所启发。
曹瑞娟的论文是讨论陆游的论诗诗*曹瑞娟:《陆游论诗诗的创作成就》。。以前我们的古代文论研究好像特别关注论诗绝句,因为自从杜甫写《戏为六绝句》以后,论诗绝句蔚为大观,到清人编论诗绝句总集时,已经有一万首论诗绝句了。这篇文章谈到陆游的论诗诗,虽然也有部分绝句,但更多的是其他诗体,这是对论诗绝句在体裁上的扩大。更重要的是,陆游的论诗诗较多的不像杜甫那样是对他人诗歌的评论,而主要是个人写作经验理论的升华,其中确实有很宝贵的理论内蕴,这篇文章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何映涵的论文谈《陆游诗歌的生机之趣及其文化意蕴》,她实际上是谈诗歌最本质的东西。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谈陆诗的生命意识,和这个题目比较接近,何女士好像没有看到,我提供这个信息给你参考。
黄伟豪博士的论文研究陆游写粥题材的诗*黄伟豪:《饮食、心态与世态——陆游的言粥诗作及其文化内涵》。。饮食题材入诗很难,粥本来是一个俗的东西,写到诗歌这样高雅的文艺中,要以俗为雅才行。以前我个人觉得写粥写得好的诗只有一首东坡的《豆粥》诗,但是看了这篇论文,我觉得陆游也有好多写粥的好诗,这说明陆诗题材非常广阔,并充分实现了日常生活化。
李宜蓬的论文是《陆游追忆汉中诗歌的时间书写》,这个选题也很新。我以前读过台湾大学学者黄奕珍的一篇文章,谈汉中诗的空间书写*黄奕珍:《论陆游南郑诗作中的空间书写》,《文学遗产》2014年第2期,第57-66页。。这两篇文章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探讨陆游追忆汉中诗的时空背景和时空意义,读后很受启发。
赵晓涛的文章考察了陆游交友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陆游有一个方外诗友,叫释法平*赵晓涛:《陆游方外诗友释法平事迹考述》。。我们以前做陆游交友考,一般注重比较重要的人物,如朱熹、辛稼轩等文学史或历史上有传的;像释法平这样的人物材料很少,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当然,研究释法平更加全面地体现了陆游的交游之广,很有意义。
朱迎平的论文考察陆游的题跋*朱迎平:《读〈渭南文集〉的跋文札记》。。宋人题跋非常有名,但以前学界为几个大家之名所震慑,如《东坡题跋》《山谷题跋》在宋代都有单行本行世,学者也比较关注。陆游因为诗名盖过文名,以前学界对他的题跋关注不够。我读了朱迎平的文章很有感触,觉得假如数量足够的话,建议朱先生把陆游的题跋选一些精品出来,出一个单行本,可读性强,也很有意义。
郑永晓的论文谈陆游诗词中的西域想象*郑永晓:《略议陆游的西域想象》。。所谓西域想象,就是想象汉唐故土,因为南宋的疆域已经大大缩小了。前不久考古学家在蒙古的杭爱山发现了东汉《封燕然山铭》的石刻,是东汉窦宪征讨匈奴打到那里,然后班固起草了燕然山铭文,这是非常重要的文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它告诉我们,我们曾经拥有的生存空间是多么广阔,我们不一定要根据古代典籍的记载去进行领土追溯,但是对真实的历史记录还是应该关注。郑永晓的论文充分展现出陆游诗歌中的西域想象,实际上就是陆游的家国情怀。
魏秀琪的文章《陆游诗中的儿童形象》,题目非常新。陆游写的儿童诗数量相当多。以前我们谈到古诗中的儿童意象,往往关注左思、杜甫、李商隐等,他们写的都是自家的儿童。陆游的儿童诗不光写他家的儿童,还写村子里的儿童,乃至社会上的儿童,所以该文很能开阔我们的眼界。
文师华的文章谈陆游的咏草书诗*文师华:《陆游的吟咏草书的诗篇注评》。。文师华本人是一个书法家,也是一个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他以书法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双重身份来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说的都是内行话。我这个书法外行是读了陆游的咏草书诗以后才领悟到草书之美。
关鹏飞的论文谈杨万里对陆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湖中隐士”的看法*关鹏飞:《杨万里“湖中隐者为陆游”说平议》。以及不同解释,即“湖中隐士”到底是陆游还是别有其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没有定论的,但关鹏飞的文章搜集的材料很全,能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
上面的这一类论文,选题都是很新颖的。
第三,对传统陆游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发掘深化。
本次会议收到的论文,也有很多选题是传统的陆游研究课题,就是说这些题目已经被研究过,甚至研究过多次,但是这些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仍然有所深化,有进一步的发掘。有这么几篇论文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
付兴林探讨陆游从戎南郑这篇文章*付兴林:《陆游从戎南郑缘由及南郑词的情感类型和表现手法》。,刚才高利华教授作了相当详细的点评,在此我不再重复。我觉得付兴林论文的第一节写得特别好,考证非常细。以前我觉得陆游从军南郑以及他与王炎之间的关系好像已经研究得非常清楚了,于北山先生的《陆游年谱》写得很细了,但是读了本文以后,觉得确实还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甚至可以推翻旧说。我有一点想法:这篇文章可以分成两篇,后面谈南郑词的情感类型等可以另成一篇文章,离之则双美。
韩立平的文章谈论“陆务观”读音的考辨*韩立平:《“陆务观”读音考辨》。,这当然也是一个老问题。早在2007年,欧明俊已在《陆游研究》*欧明俊:《陆游研究》,新知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提出四种假设,韩立平的文章对此提出商榷意见。当年读到欧明俊那本书,我觉得豁然开朗,现在读到韩立平的文章,觉得他现在说得更加清楚。韩立平是从汉字音韵学的角度探讨“观”这个字在宋代究竟有几种读法,“观”到底是读guan(四声)还是读guan(一声),根据何在。陈冠明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此写过文章,可见我们的学术一直在持续,一直在发展。
周青松的文章谈陆游诗歌的复句*周青松:《论陆游诗中的复句》。,这也是一个老话题,前人早就关注过,历代的诗话中经常指出这一点。陆游诗中确实有很多复句,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主要缺点。但以前大家说的都是模糊印象之谈,说复句多,到底有多少?并没有具体的数字,而周青松进行了统计。他统计出来1500余条,是非常准确的数字。而且他在分析多复句的原因时,提出陆游“写诗率易、蹊径太熟”这两个原因,我认为说得非常好。
说到传统论题的深化,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关于《钗头凤》的研究文章,真是说不尽的陆游,说不尽的《钗头凤》。几乎每次陆游研讨会,都会有探讨《钗头凤》的文章。本次会议有2篇文章是直接有关《钗头凤》的,另外大概还有5篇文章是间接有关的。直接有关的,一篇是欧明俊分析《钗头凤》中“东风恶”的“恶”怎么解释的问题*欧明俊:《陆游〈钗头凤〉“东风恶”解读》。。我们一般读者或一般的作品选解释“东风恶”都是说陆游对他的母亲心存怨恨,“东风恶”是写陆游母亲逼他与唐氏离婚等等。温州师范学院的黄世忠先生提出,“恶”首先不是一个道德上的判断词,而是说天气的,是指东风的猛烈程度。欧明俊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从唐宋诗中找到了一系列例句,这些诗句都是直接有“东风恶”三个字的,这些例句在作品中对“东风恶”的解释都是说该词描写的是东风的猛烈程度,比较有力地证明了陆词中“东风恶”的“恶”肯定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词,实际上是对气象的形容。当然,东风猛烈,送走春天,吹落百花,诗人在情绪上肯定是不喜欢的,有嫌恶之情,但不是对人或事的道德判断,这对我们也很有启发。袁茹的文章对《钗头凤》的本事接受特征进行研究*袁茹:《陆游〈钗头凤〉词本事接受特征析微》。,这篇文章很好读,除了谈《钗头凤》在南宋的不同记载、后人的不同理解,材料收得非常齐全之外,还有一个特点:这篇文章是从物理、心理的角度分析本事。她不是说“这个事情确实是这样的”,而是“应该是怎么样的”。当然,这里说的“物理”不是现在学科意义上与化学学科并列的“物理”,而是杜诗“细推物理须行乐”(杜甫《曲江二首》其一)中的物理,即事物的情理。袁茹从物理和心理两个角度来分析陆游与唐氏当初离婚后来在沈园重逢,以及题壁,尤其是唐氏题壁写和词的可能性。
《钗头凤》不同主题的解读使我们作为陆游的爱好者感到很矛盾。我以前曾经说过:因为关于《钗头凤》传统的说法是跟陆游前妻唐氏有关,但是也有其他说法。以已故的吴熊和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这首词不是写唐氏,而是写陆游生命中的另一个女性——陆游在蜀地结识的一位歌妓。我曾经在某次陆游研讨会上谈论过这个问题,我引用了王国维的一句话。王国维年轻时学哲学,他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又不可爱。”我对《钗头凤》的理解也是这样,当时吴熊和先生的论据很充分,但是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我希望《钗头凤》是写陆游与唐氏的爱情。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系列联想,因为陆游的生命中不是只有一个女性伴侣,张福勋兄曾在某次会议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问题:“陆游生命之中有第四个女人吗?”*见中国陆游研究会编:《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这个问题让会议全体代表如受棒喝。确实,陆游一生中肯定不止唐氏和后来的王氏夫人这两个女性。陈寅恪先生告诉我们,研究古人应抱着“理解之同情”,不能用我们今人的道德观念甚至法律观念苛求古人在男女关系上的行为。当然,我们更加不能用西蒙·波伏娃的女性理论来要求我们的古人,这是两回事。
本次会议的论文也有研究唐氏以外的陆游女性伴侣的,如陈祖美、高利华联名撰写的《陆游“海棠歌”别解》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她们认为,陆游这首海棠歌不是真正的咏花,而是咏陆游在成都结识的一位女性杨氏,杨氏还和他生了一个孩子子布。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索隐式的研究,认为陆游把海棠比作蜀地的一个美女,我觉得这个研究结论完全可行。在北宋,当苏东坡在黄州的一个土山上看到一株海棠花时,他写了一首深情绵邈的海棠诗,联想到海棠本是蜀地特产,怎么在黄州会有这样一朵花呢?大概海棠花和我一样,都是蜀人漂泊到异乡去了吧,“天涯流落俱可念”。陆游诗歌中的海棠就是成都的海棠,当然可能产生这样合理的推理。两位作者在陆游“戏语佳人频一笑,锦城已是六年留”(《江楼醉中作》)诗句后面,敏锐地发现有一条陆游自注,是引用韩愈的诗句“越女一笑三年留”,也是写一位美丽的女性。我当年是研究过陆游诗歌自注的*莫砺锋:《论陆游诗自注的价值》,《中华文史论丛》2012年第4期,第177-197页,收入中国陆游研究会等编《陆游与汉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19页。,但是我把这条自注放过去了,没有发现这条材料的意义。她们很敏锐,把这个问题研究得很透彻。跟这个问题有关的还有孙启祥的论文。他研究陆游的乐府诗*孙启祥:《论陆游的乐府诗》。,注意到陆游有一组乐府诗《吴娃曲》四首。陆游为什么写这组诗?因为陆游有一个朋友,朋友的妾为其夫人所不容,陆游写了这组诗去劝告她们,后来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陆游这组诗怎么就没有打动他自己的夫人呢?要是打动了,杨氏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上面提到的这些论文,其选题虽然都是以前已经研究过很多次的课题,但是这些论文的研究水平依然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四,本次学术讨论会充分印证了“讨论”二字对推进学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术研讨会不应该是独角戏,假如每个人都光读论文,就不需要开会了,大家坐在家里等着读发表的论文就可以了。所以讨论会一定要有不同学者针对同样的题目进行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甚至争锋。在座的各位都是对陆游感兴趣的学者,大家都研究陆游,研究有素所以我们能展开真正的讨论。学术讨论一定要有不同观点的交锋,然后才可以把学术推向前进。遥想当年,朱熹和陆九渊在哲学上势如水火,但他们在鹅湖相会,心平气和地谈论学术,他们是我们的典范。我注意到本次会议的论文,有不少可以展开讨论的话题。
首先是《入蜀记》。刚才陈冠明报告了他对《入蜀记》的研究*陈冠明:《文学大家行程日记的艺文、史地参证——读陆游〈入蜀记〉》。,胡传志和叶杨曦两篇文章都是谈《入蜀记》的*胡传志:《论陆游〈入蜀记〉引据诗文的价值》;叶杨曦:《论陆游、范成大游记在日本汉文学中的典范意义与继承创新——以明治汉文中国纪行为中心》。,还有其他几篇也间接谈到了《入蜀记》。对《入蜀记》这样一部笔记作品的性质、内容、价值,从不同的方面切入,肯定可以增加我们对它的理解。类似的还有《老学庵笔记》。李强和邢蕊杰都是论《老学庵笔记》的*李强:《读〈老学庵笔记〉札记》;邢蕊杰:《王安石形象“翻案”与士人历史意识书写——以陆游〈老学庵笔记〉为中心》。,他们的论文很有意思。李强专门关注到《老学庵笔记》敬佩元祐旧党,对司马光、苏东坡这些人都有好的评价,对蔡京、童贯等新党余孽却多有斥责;邢蕊杰的论文恰恰相反,她关注到《老学庵笔记》对王荆公(王安石)非常尊敬。这两者好像是矛盾的,但他们合起来才是《老学庵笔记》的全部。因为陆游的祖父陆佃出自王门,是王安石的学生;尽管由于政治态度的不同,北宋后期很多人对王安石抱有反感,但在学术上和文学创作成就上,很多人还是尊敬他、肯定他的成就。这就说明了陆游评价历史人物的复杂性,这两篇论文合起来就全面了。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牡丹的。路成文和许东海两位都谈牡丹,很有意思。路成文谈的是陆游诗词中间咏到的牡丹;许东海谈论的是陆游的《天彭牡丹谱》*路成文:《浅谈陆游的牡丹之咏》;许东海:《花谱·地图·版图:陆游〈天彭牡丹谱〉、牡丹诗“谪迁与世变”论述及其与〈洛阳牡丹记〉之对读》。,他把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与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进行了比较。牡丹本是洛阳名花,但是到了陆游所处的那个时代,洛阳沦陷了,已经不是我们的故土,所以陆游写的牡丹是西蜀的天彭牡丹,他的牡丹谱不仅仅是写草木,里面有家国情怀,我觉得这一点许东海谈得非常好。南渡诗人陈与义年轻时在洛阳生活,南渡以后,看到牡丹就感慨,有诗云“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在异乡看到故国名花,百感交集。这两篇文章可以对读。本来诗与博物学不应截然划界,孔夫子就教导我们,学诗一定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惜我们现代人距离博物学越来越遥远,我们都不认识多少花卉、鸟兽了。
关于陆游著作的版本也很有意思,完全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关于陆游的佚诗,有两篇文章正好相反:韩震军的文章否定了一首陆游的佚诗《韩干马》*韩震军:《一幅画与一首诗——陆游佚诗〈韩干马〉及相关诗画考辨》。,施权新的文章肯定了一首陆游的佚诗《游天池山》*施权新:《陆游的佚诗〈游天池山〉认证》。。施先生文章的论据稍微薄弱一点,我建议通过网络再广泛地检索一下,《游天池山》有没有在其他诗人名下出现过,因为它出现得很晚。
关于新出版的陆游著作,也正好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南江涛介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新推出的《宋本新刊剑南诗稿》*南江涛:《宋本新刊〈剑南诗稿〉序言》。;另外一篇是陶喻之整理的《陆游评传三种》*陶喻之整理:《陆游评传三种》,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主要谈胡怀琛的《放翁生活》*陶喻之:《关于胡怀琛的〈陆放翁生活〉与〈陆放翁〉》。。这两书都比较罕见,浙江古籍出版社非常慷慨,对全体代表进行了赠书,我们希望下次会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给我们每人补送一套《宋本新刊剑南诗稿》。
关于陆游家族研究,陆纪生与陆勇都是陆游后人,由他们来谈陆游的家族,当然是非常亲切,他们的论文揭示了陆游家族记载中蕴含的正能量*陆纪生:《陆秀夫系陆游曾孙之我见》,陆勇《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学与家教基因的传承——以陆游家族为例》。。
陆游诗词的意象也是可以形成讨论的。陈瑾的文章谈陆游词的意象类型*陈瑾:《陆游词的意象类型、组合方式及其使用成因》。,从宏观的整体性着眼;张丽莎和路成文所写的鲸意象的文章*张丽莎、路成文:《唐宋诗歌中的“鲸”意象探析——兼谈陆游笔下的“鲸”》。完全是微观的,是对单一意象的研究,正好形成互补。
关于陆游作品的接受是本次会议论文比较受关注的一个方面。潘务正谈“宋诗颓放”*潘务正:《“宋诗颓放”——论清代的一种宋诗观》。,这个选题为什么好呢?因为宋诗颓放这个罪名,如果在宋代诗人中找一个最合适的人来戴这顶帽子,首先是陆游。陆游号放翁,就是因为当时有人批评他颓放。查金萍谈韩愈与陆游这两个诗风完全不同的诗人在清代的接受*查金萍:《从清人接受视角看陆游与韩愈的诗学关联》。,以及在接受的视野中产生的关联,文章比较新颖。吴华峰的文章谈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吴华峰:《陆游〈示儿〉诗琐论》。,他看到《示儿》诗文本的变异,对它的理解和评判也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徐雨婷的文章探讨陆游爱国词的接受*徐雨婷:《陆游爱国词对当下弘扬民族精神的启示意义》。,用于当下,对我们爱国情怀的启示颇有现实意义。
最后一组形成讨论的文章是日本两位学者三野丰浩与佐藤菜穗子的论文。他们不约而同地介绍日本的“读游会”,这两篇文章我都仔细拜读了,很感兴趣。日本“读游会”的创办者也是主持人一海知义教授,他一辈子研究陆游,热爱陆游,真是让我很感动。他2015年11月去世,当年9月,在生命倒数两个月时还在参加第221次“读游会”。我曾在我的《杜甫诗歌讲演录》中说过一句让日本友人不太高兴的话:“我对日本人向无好感。”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吉川幸次郎,因为他热爱杜甫,他晚年最后一次到中国来,来前准备了一件礼服,想到河南的巩县去朝拜杜甫的出生地。那时我们还没有那么开放,吉川只走到郑州,没能走到巩县。现在又有了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日本学者,就是一海知义,他这么热爱陆游,一辈子研究陆游、主持“读游会”。“读游会”现由笕文生和兴膳宏两位学者主持,这两位学者我都认识,希望以后有机会到日本去拜访他们。日本友人都这样认真地研读陆游,我们中国的学者当然应把陆游研究更好地进行下去。
我的总结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编辑)
(责任编辑吴艳玲)
ANewBatchofScholarsandTheirUniqueVoices——Academic Summary of the 2017 Symposium on Lu You
Mo Life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2)
From the membership of the Lu You Symposium, the angles of the papers, the innovation of the paper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mposium,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Lu You in recent years, the present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academic summary of and a systematic comment on “the 2017 Symposium on Lu You”.
Lu You; academic summary; reading tour; research on Lu You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6.005
I206.2
A
1008-293X(2017)06-0038-07
2017-09-30
莫砺锋(1949- ),男,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