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与陆游的师承关系

2017-04-13 23:36魏秀琪
关键词:陆游诗歌

魏秀琪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论晚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与陆游的师承关系

魏秀琪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晚宋诗坛取法晚唐,而江湖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家戴复古却倡导效法陆游,亲登陆门求教,并潜心研读陆游诗篇。在诗歌主题倾向上与陆游一脉相承,抒写强烈的爱国之情,细致地描摹日常生活之趣,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来补济晚唐诗内容的贫乏单调;在艺术风格上传承陆游诗歌豪、奇、清的特征,以矫正晚唐体诗境的琐碎纤微,使其卓然独立于南宋诗坛而成为“晚宋之冠”。陆、戴两人在诗歌创作的主题倾向、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师承关系,戴复古受到陆游诗的影响极大。

戴复古;陆游;师承关系;主题倾向;艺术风格

13世纪初叶,一个由下层江湖游士为主体的诗人群体逐渐占据了诗坛,文学史上谓之“江湖诗派”。先声人物“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尊崇晚唐诗风,学姚、贾清苦之风,反对江西。他们的创作,受到一大批江湖诗人的推重和效法,然“四灵之诗虽镂心鉥肾,刻意雕琢,而取径太狭,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病”[1],题材上贫乏单调,审美上琐碎纤微,字句上苦苦锤炼,使得晚唐体的弊端日益显露,也危及到了诗歌的发展前途。江湖诗派领袖人物刘克庄、戴复古早年追随四灵,诗学姚、贾,但后来逐渐认识到晚唐体的弊端,希望突破四灵诗学藩篱,广泛师承,尤其提倡效法杨万里和陆游。特别是戴复古,对陆游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在其诗歌创作的主题与风格上多有继承与仿效。

一、陆游戴复古师承关系之再辨析

戴复古(1168—1248?),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浙江温岭)人,是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学术界通行一种说法,认为戴复古是陆游的学生,陆游曾亲身教戴复古写诗。如张宏生说“陆游本是戴复古学诗的老师”[2];杨理论说戴复古是“陆游的及门弟子”[3];张继定认定“陆游是戴复古学诗的第三位老师”“……而陆游却赋闲在家,较有余暇对戴复古‘讲明句法’”[4];池太宁则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戴复古拜师的情形:“初出茅庐的青年诗人拜早已名噪诗坛白发苍苍的大诗人为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而一经大师点拨,于是‘诗益进’”[5],“《剑南诗稿》是戴复古效仿的范本,程门立雪,终于登门拜师,在一代大师的亲身教诲之下,‘刻意精研’,‘诗益进’,达到了‘自有清远之致’的境界”[6]。那么戴复古是陆游学生这一观点渊源何自?

据明弘治本影印的《四部丛刊续编·石屏诗集》十卷后有戴复古前辈楼钥所作的序:

雪巢林监庙景思、竹隐徐直院渊子,皆丹丘名士,俱从之游,讲明句法。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7]

这大概是戴复古登陆游门之说的源头,但《石屏诗集》其他诸多序跋文及戴复古自书两篇都不曾提及此事,一直到清代,这一说法又现出踪迹。《光绪台州府志·戴复古传》:

从林宪、徐似道游,又登陆游之门,诗益进。[8]

吴之振《宋诗钞·石屏诗钞序》:

从雪巢林景思、竹隐徐渊子讲明句法,复登放翁之门,而诗益进。[9]

语句虽略有不同,但可以看出意思极为相近。毋庸置疑,后二者应直接脱胎于楼钥序文内容。

楼钥(1137—1213),字大防,又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初任教官,后调温州教授。楼钥敢于直谏,无所避忌。继迁给事中。朱熹论事忤韩侂胄被罢官,他上疏要求挽留。宁宗立,韩侂胄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显谟阁直学士,出知婺州,移知宁国府。后告老归家,家居13年,读书授徒。韩侂胄被诛后,楼钥又被起用为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卒赠少师,谥宣献。

嘉定三年(1210),戴复古携其诗初编本面谒楼钥,向他陈述自己继承父志、笃意学诗而受穷的事实,请求楼钥为其诗集作序以书其志。楼钥时年74,参知政事任上,被戴复古虽穷不忘其志所感动,为他写下了第一篇序。由于楼钥当时在政界和诗坛的显赫地位,他的序言无疑为戴复古诗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文已述,楼钥为人正直,加上他又比戴复古年长近30岁,在政界文坛地位颇高,序言又是根据戴复古自述的生平所作,因此戴复古曾“登三山陆放翁门”当为事实。但是从这一“登门”之说是否就可以认为戴复古就是陆游的及门弟子,陆游曾亲自向他“讲明句法”,指导他写诗呢?笔者认为,此说存疑。

第一,在戴复古的《石屏集》中出现的与其交约者多达400多人,却无一首诗是直接写给陆游的,也没有片言只语描写他向陆游学诗的情形,现存诗中只有一首加两联诗与陆游有关。在这几首作品中,戴复古对陆游的仰慕和推崇溢于言表,说“茶山衣钵放翁体,南渡百年无此奇”,盛赞陆游诗歌“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甚至说“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摹写一无遗”[10]171,认为在描摹天地万物、世态人情的多样性方面,陆游诗歌的成就已经超过了李白、杜甫和陈师道、黄庭坚。戴复古自己经常随身携带陆游的诗集,抓紧一切时间阅读,“樽前有余暇,细读放翁诗”[10]57,对于陆游、杨万里过世之后诗坛从此无大家发出悲叹:“陆杨不再作,何人可受降!”[10]94如果戴复古真有过入陆游门为徒,得陆游亲自指导写诗的经历,那么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夸耀之事,怎么会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无所体现呢?

第二,在陆游现存的诗词作品中,也没有一首提到戴复古的,倒是有写给戴复古早年老师徐似道的《题徐渊子环碧亭,亭有茶山曾先生诗》:“徐卿赤城古仙子,十年四海推才华。”[11]1331另外于北山先生的《陆游年谱》和欧小牧先生的《陆游年谱》二书对于陆游收戴复古做弟子之事也没有考证。

因此,笔者认为,楼钥所说戴复古“登三山陆放翁之门”当为事实,但是今说戴为陆之入门弟子则缺少证据。此处登门或许只是戴氏江湖游学之时经过山阴,以后学身份拜访一直景仰的前辈诗坛大家,希望得到老诗人的一些诗法指点而已,其后窥得陆游作诗要法的方式是通过自己用心研读陆游诗稿,而非来自陆游的直接教诲。

二、戴复古在诗歌主题倾向上对陆游的承继和仿效

虽然戴复古或许并未得到陆游太多直接的关于诗歌创作的指导,但他通过潜心研读《剑南诗稿》无疑参悟了陆诗的艺术真谛,对陆诗多有承继和自觉的仿效,从而达到了“诗益进”的效果,这种承继和仿效首先体现在创作的主题倾向上。

陆游诗歌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正如《唐宋诗醇》所说:“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12]而对戴复古影响最大的也是这两类主题的作品。

(一)爱国情怀的抒发

爱国主题贯穿了陆游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成为陆诗的精华。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他对北伐抗战的讴歌,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洗雪国耻的雄心壮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1]1829有对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的抨击:“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11]623有壮志难酬的悲愤和英雄迟暮的感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1]1346还有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1]1774……

陆游一生经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对当时深重的民族灾难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因此他的爱国主题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却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对此有过全面的概括: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13]

虽然随着年纪渐长,南宋国势衰微,诗人心中的复国希望越来越渺茫,但这种爱国情怀却伴随了诗人一生。

戴复古现存诗歌数量上远不及陆游,但其中不乏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作品。虽身为布衣,浪迹江湖,却时时刻刻关注着政局形势,每一次大的战事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开禧二年(1206),南宋北伐一发即败,金兵九路南下,攻入真州。他忧愤难平,写下“风雨愁人夜,草茅忧国心”[10]90;战后,诗人游淮南,看到了遭战争蹂躏后民生凋敝的衰败景象,写下了《淮村兵后》:“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10]212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犯滁州,至六合,建康震动,李全等分道狙击,金兵败退,戴复古讽刺地写道:“边将惭尸素,朝臣奏凯歌。”[10]41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围光州,犯五关,又围黄州,陷蕲州,诗人闻之心痛如裂:“未语心先噎,低头泪滂沱。”[10]53端平元年(1234),南宋联合蒙古灭金,朝廷上下一时喜气洋洋,歌功论德,诗人却敏感地看到了这背后隐藏的危机,蒙古对中原的觊觎之心:“今虏既亡后,中间消息稀。山河谁是主?豪杰故乘机。”[10]147嘉熙元年(1237),蒙古破光州,攻寿春,扰黄州,围安丰,已闲居在家的戴复古写诗给朝中的朋友,表示了他对时局的担心:“忧国家何有,愁吟天不闻。北风吹汉水,胡骑乱纷纷。”[10]98

与戴复古同时之人,即对其诗歌中伤时忧国这一政治内容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如王埜谓其:“……长篇短章,隐然有江湖廊庙之忧。”[14]姚镛谓其:“至于伤时忧国,耿耿寸心,甚矣其似少陵也。”[15]。

细读这些诗篇,无疑能清楚地看出戴复古诗歌对于陆游爱国精神的一脉相承。正如张宏生指出的:“如果把二人的诗对读,我们就会进一步体会到,为什么戴复古诗中的爱国主义感情会如此深厚。如果我们承认戴诗的思想内涵是继承了‘飘零忧国’的杜诗的影响的话,那么,有必要指出,陆游正是他们之间的一座桥梁。”[2]

戴复古诗歌中的爱国主题与陆游相通之处在于:

其一,二人诗歌中所表达的故国之思、丧国之痛是真切的,亲身经历的。戴复古作为一个江湖诗人,他在江湖奔走多年,所谓:“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10]165除了四川以外,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当时南中国各重要地区:“所游历登览,东吴浙,西襄汉,北淮,南越,凡乔岳巨浸,灵洞珍苑,空迥绝特之观,荒怪古僻之踪,可以拓诗之景、助诗之奇者,周遭何啻数千万里。”[16]江湖漂泊,所过之处,有多地甚至是前线,因此对于战事特别敏感,对于当时的民族悲剧的体会也格外深刻。而陆游早年仕宦途中辗转奔波,乾道七年(1171)进王炎幕府,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这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的爱国主题诗歌创作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情感基础。

其二,二人的爱国热忱,并不仅限于在诗歌中抒发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更是“一身报国有万死”[11]1136的牺牲精神。陆游早年在《夜读兵书》里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也因如此,“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11]867“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11]1061“从军乐事世间无”[11]1318“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11]3818这样迫切表达希望为国立功、战死沙场的诗句在《剑南诗稿》中频频可见。戴复古虽是一介书生,但诗歌中也时时流露出渴望投笔从戎、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壮怀看宝剑,孤愤裂寒衾”[10]90“要使文臣知武事,不访王粲且从军”[10]168“平生倚天剑,终待斩楼兰”[10]60。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戴复古在爱国主题上直承陆游,但是相同的主题,呈现出的面貌却不尽相同。如果说陆游的时代,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尚有岳飞、辛弃疾这些抗金名将,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了戴复古的时代,老将们死的死,贬的贬,统治集团腐败无能,早已沉醉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偏安一隅,苟且求存。因此,虽然这一时期的诗人在作品中仍频频提及故国之思,却再少有陆游时代的意气风发和壮志豪情,更多的是一种悲哀和伤心。反映在戴复古爱国诗中也是如此,多了些“悲”“愁”“苦”的情绪,而少了陆游诗的“愤”“豪”和“壮”。

(二)日常生活的吟咏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指出:“他(陆游)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除了在明代中叶他很受冷淡以外,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17]胡云翼在《宋诗研究》中也指出:“爱国的诗,仅仅是代表放翁的志愿怀抱,不足以表示放翁诗艺术的完美;我们更要欣赏放翁诗艺术的完美,必须从放翁另一方面的诗去追求。”[18]这里的“另一方面”指的也是陆游吟咏日常生活情景的诗歌,比较集中于放翁晚年闲居山阴时所作,学界将之称为“闲适诗”。

在陆游这类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村林茅舍、农田耕渔的农村景象“妇女晨炊动井臼,儿童夜诵聒比邻”[11]2425“窄窄柴门短短篱,山家随分有园池”[11]1814;看到花石茶酒、闲行坐卧、读书作诗的斋居生活“痛饮山花插鬓红,醉归棘露沾衣湿”[11]3175“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11]4301“春浓日永有佳处,睡味着人如蜜甜”[11]1873“窗下兴阑初掩卷,花前技痒又成诗”[11]4419;看到他游山玩水、寻禅问道的精神追求“老翁七十亦何求,尚赖山行解百忧”[11]2201“道士传琴谱,山僧送药方”[11]3856“清坐了无书可读,残年堪有佛可依”[11]863;也能看到他儿孙相伴、尽享天伦的快意悠闲“儿来问晨炊,一笑挥使去”[11]2694“儿曹娱老子,团坐说丰穰”[11]2835“父子追随一笑倾,东园东畔路初成”[11]2737。这类诗语言平和朴素,意境深永秀逸,数量最多,也最能代表陆诗的独特艺术成就。

戴复古晚年回乡后也创作了不少描写山居日常生活的诗歌,有对其居处的自得可喜“修竹罩门梅夹路,诗人居处野人居”[10]211“山掩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10]213“虽无往来客,青山当佳宾”[10]5;有山村四时景象的生动描绘“花残蜂课蜜,林茂鸟安巢”[10]38(《春尽日》)、“雨后菜虫死,秋来花蝶稀”[10]66“催耕啼后新秧绿,锻磨鸣时大麦黄”[10]175;也有子侄相伴出游赋诗、家族祭祀人丁兴旺的天伦之乐“俗客苦恋坐,小孙痴弄人”[10]61“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10]68。

纵观戴复古陆游二人一生经历,会发现引起他们相似的诗歌主题倾向变化的原因如下:陆游早年宦海沉浮,但一直未能跻身高位,人微言轻,郁郁不得志,戴复古干谒江湖,却仕进不得,沉沦下僚,进退两难,于是呈现在诗歌中的多为或豪迈或悲慨的爱国语;陆游66岁罢官蛰居乡间,虽然生活清贫,却没有了年轻时万里为官的奔波劳碌,家乡山阴秀美的自然风光,使他暂时忘却了外面世界的险恶,洗涤了他内心报国无门的抑郁,使得他的诗歌呈现一种恬淡、闲适的意味;戴复古年近70由儿子接回家中,得养天年,虽然他在诗中一再提及“病”“穷”“悲”,但是能在花间吟诗,竹楼抚琴,的确远胜于俯仰侯门,在家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亦远强过风餐露宿,流浪江湖,因此诗歌主题转向对自身生活的关注也不足为奇;最后,二人都是老寿之人,80余岁方辞世,这也为他们晚年诗歌创作提供了足够充裕的时间,能让他们以比较清闲的姿态去观察生活琐事。

三、戴复古在诗歌艺术风格上对陆游的传承和学习

陆游之于戴复古,除了诗歌创作主题倾向外,在诗歌风格艺术上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体裁格律、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

吕辉在其《陆游七言律诗研究》中将陆游七律的美学风格概括为豪、奇、健、清四个方面[19],其实这也基本上概括了所有陆游诗歌的艺术风格,今取其中“豪、奇、清”三点论述对戴复古诗歌的影响。

(一)豪

陆游的爱国题材诗歌逸兴横飞,充满着雄豪不羁之气,譬如其被誉为“压卷之作”的《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鉅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恢宏雄放的气势寓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具有很强的鼓舞力。

陆游诗中的豪语、壮语、狂语更是不胜枚举,时而是可以移动天地山川的巨人:“先取山川来掌上,却移天地入壶中”[11]3672;时而是英勇善战的将领:“江面水军飞海鹘,帐前羽箭射天狼”[11]818;时而是虽不得重用,然复国之心不死的志士:“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11]361。这样的句子在陆游的诗中俯拾皆是,难怪陆游自己都说:“放翁五十犹豪纵。”[11]825

戴复古作品继承陆游这一豪迈奔放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长篇古体和词作中。这些作品一扫江西诗风的艰涩生僻,酣畅淋漓,波澜壮阔。如《求先人墨迹呈表兄黄季文》:“我翁本诗仙,游戏沧海上。引手掣鲸鲵,失脚堕尘网,”动宕流转,飞扬奔腾,隐然有李白之风;又如《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怯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敌,西北望神州,”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气吞残虏的豪情壮志,堪与稼轩词的豪迈壮烈相伯仲。

而这些豪迈奔放的作品,又往往与作者诗词中的爱国题材相联系。如其《南岳》:

南云缥缈连苍穹,七十二峰朝祝融。
凌空栋宇赤帝宅,修廊翼翼生寒风。
朝家遣使严祀典,御香当殿开宸封。
口愿四海扶九重,干戈永息年屡丰。
五岳今唯见南岳,北望乾坤双泪落。

诗歌极力描写了南岳衡山的气势磅礴,高连苍穹,并向山神祈求国家从此不再有战争和饥贫,末句点明了国家残缺不全的现实,豪迈之气中又添了几分沉郁。

戴复古在诗歌艺术风格上继承了陆游的“豪”,一则是与两人的性格有关,陆游“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20],而王埜在为戴复古诗集所写题跋中认为他“隐然有江湖庙廊之忧,虽诋时忌,忤达官,弗顾也”[14],两人相似的疏放豪迈性格是形成“豪”之诗风的重要原因;二是戴复古与陆游有一共同学习的老师——杜甫,杜甫的爱国忧民思想、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都不同程度地被两人所继承,形成了“豪”之气概。

(二)奇

戴复古在《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中曾说陆游的诗“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很明显,他认识到了陆游诗歌中“奇”的特点。陆游诗歌的“奇”,第一在于语言上的鲜活,注重炼字炼句,写出新意:“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二是精妙的对偶句的运用,以致后人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21]之叹;三是飞动的气势,浪漫的想象,尤其是通过现实和想象结合而形成的独特诗情,构成了陆游诗歌“奇”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弋阳道中遇大雪》:

我行江郊暮犹进,大雪塞空迷远近;
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
少年颇爱军中乐,跌宕不耐微官缚;
凭鞍寓目一怅然,思为君王扫河洛。
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
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诗歌首写江郊遇雪,次写少年志向,末写深夜独酌。由眼前实景引出想象:这壮丽的世界,好像无数白盔白甲的神兵自天而降,这里以“组练”形容大雪,与前人“撒盐”“飞絮”的比拟迥异其趣。结尾四句写现实和理想的矛盾,诗人夜宿江郊,四顾萧瑟,只听风吹窗纸发出的响声,好像战马相磨之声,这是一种幻觉,也是诗人心中一直不曾忘记的理想。

戴复古不少作品也通过跳荡的感情和飞跃的想象来表达深刻的主题,如《阿奇晬日》:

穷居少生涯,养子如种谷。寸苗方在手,想像秋禾熟。吾儿天所惠,骨相颇丰硕。娟娟怀抱中,一岁至週日。愿汝无灾害,长大庶可必。十岁聪明开,二十蚤奋发。胸蟠三万卷,手握五色笔。策勋文字场,致君以儒术。不然学孙吴,纵横万人敌。为国取中原,辟地玄冥北。他年汝成就,料我头已白。光华照老眼,甘旨不可缺。为子必纯孝,为人必正直。以我期望心,一日必一祝。勿为痴小儿,茫然无所识。胎教尚有闻,斯言岂无益。

诗歌为小儿周岁所作,开篇写实,小儿抱在手中,觉得他骨相丰硕,接着写对他的希望,中间几联,感情跳荡非常大,气势飞动,想象丰富,希望儿子或学文,能以儒术辅佐君王,或学武,能为朝廷收复中原,最后又回到眼前,希望他孝顺父母,正直为人,千万不要成为痴呆小儿。

陆游早年师从曾幾而诗歌与吕本中有几分相似,追求炼字炼句的功夫,同时提倡“诗外功夫”,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寻常景物经过诗人的奇思妙想之后,就会创造出新的诗意;而戴复古诗歌艺术的其中一个渊源是以姚合、贾岛为代表的晚唐诗,那种对字句的推敲和锤炼,在他的不少诗中都能体现出来,同时他又能注意作品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生活:“雕锼太过伤于巧,朴拙唯宜怕近村。”[10]230诗歌不能太过雕琢,但也不能太随意:“须教自我心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10]230要自出机杼,求新求奇。

(三)清

胡应麟《诗薮》云:

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才清者,王、孟、储、韦之类是也。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王、杨之流丽,沈、宋之丰蔚,高、岑之悲壮,李、杜之雄大,其才不可概以清言,其格与调与思,则无不清者。[22]

蒋寅先生将“清”的美学内涵概括为明晰省净、超脱尘俗而不委琐、新颖、清冽、古雅等几个方面[23],陆游诗歌恰恰能很好地体现这些内涵,尤其是他晚年赋闲山阴二十年所创作的闲适诗。

赵翼《瓯北诗话》说陆游“及乎晚年,则又造平淡,并从前求工见好之意亦尽消除”[13]。诗人晚年闲适诗努力实践平淡清新的诗风,一是儒家安贫乐道思想的影响,使他能抱着安于清贫、甘于淡泊的心态面对乡居生活;二是受老庄适性自然思想的影响,追求人格的自由,顺应自然;三是受当时宋人创作风貌的影响。宋人诗学白居易者颇多,宋初王禹偁虽倡学杜,实则主要学白,故其诗号称“白体”。其后梅尧臣继之,论诗唯举“平淡”,并推誉为最高境界。作为与西昆抗衡的理论和实践,“平淡”说掀起一股宋诗尚淡尚硬尚朴尚拙的强劲风潮,以致经江西派的热潮后,陆游尚赞赏梅氏“天资卓伟,其于诗,非待学而工,然学亦无出其右者”[24]。

这种“清”在陆游诗中,体现在内容上,是细致入微地描写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体现在语言上,是清新浅切的俚俗口语的运用;体现在意境上,则是营造一种冲淡平和的美学风貌。“清”一词更是频频出现在陆游诗作中“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提”[11]31“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11]1306“清夜炷炉香,袅袅起孤云”[11]1322“稽山翠入家家窗,此家清绝无与双”[11]1658“兴来自喜犹强健,一纸清诗取次成”[11]1218。

而戴复古幼孤失学,一生又都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也使得他诗歌创作有意追求“清”与“俗”的意趣。他在《望江南·自嘲》词中写道“贾岛形模原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正是对这种诗歌创作风格追求的生动写照。

试看其《浒以秋兰一盆为供》:

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盆兰。
萧然出尘姿,能禁风寒露。
移根自岩壑,归我几案间。
养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
俨然对益友,朝夕共盘桓。
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
不过十数根,当作九畹看。

诗歌以清新简朴的语言描写了诗人晚年生活中一个细节:儿子捧来一盆兰花供老父种养,诗人将它种入盆中,又添上小山水石,与之朝夕相对,清香扑鼻,诗人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跃然纸上。屈原《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九畹后成为种兰的典故。此诗末句“不过十数根,当作九畹看”正是用了这个典故,但是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浑然无迹,即使不知道这个典故,亦不会影响对诗句的理解。

戴复古诗中亦有古淡高雅之作。如其《白苎歌》:

云为纬,玉为经,
一织三涤手,织成一片冰。
清如夷齐,可以为衣。
陟彼西山,于以采薇。

该诗在当时就已经受到了很高的评价。《玉林诗话》中黄玉林云:“赵懒庵为戴石屏选诗百余篇,南塘称‘其识精到’,其间《白苎歌》,最古雅,语简意深,今世难得,所谓一不为少。”[25]

清人翁方纲也称赞该诗“托寄清高,与乐府《白苎词》之旨不同”[26]。

自宋以来,模拟、追随陆游诗歌创作者不一而足,戴复古虽然在诗歌数量、气局、思路、才气上仍远远无法与陆游相比,但是无论是在诗歌的主题倾向、题材选择,还是诗歌风格形成上,两人之间的师承关系还是非常明显的。而正是通过戴复古、刘克庄等人对陆游的自觉学习和仿效,江湖诗派逐渐形成了新的诗学取向,完成了对四灵的超越,也逐渐走出晚唐的窠臼,成为晚宋诗坛瞩目的一支力量。

[1]永瑢等.芳兰轩集提要[M]//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2]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235.

[3]杨理论.晚宋江湖诗派的诗学向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4]张继定.戴复古师承陆游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池太宁.戴复古的生平与创作[J].台州学院学报,2003(2).

[6]池太宁.布衣诗人戴复古[J].黄岩文学,2008(2).

[7]楼钥序//戴复古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323.

[8]台州府志·文苑传·戴复古传[M]//戴复古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319.

[9]吴之振.宋诗钞石屏诗钞序[M]//戴复古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334.

[10]戴复古著,金芝山点校.戴复古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11]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2]乾隆.御选唐宋诗醇:卷42[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855.

[13]赵翼.瓯北诗话:卷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80.

[14]王埜题跋[M]//戴复古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326.

[15]姚镛题跋[M]//戴复古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327.

[16]吴子良.石屏诗后集序[M]//戴复古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322.

[17]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70.

[18]胡云翼.宋诗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11.

[19]吕辉.陆游七言律诗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20]叶绍翁.四朝闻见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94.

[21]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83:33.

[2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3]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24]梅圣俞别集序[M]//陆游著;马亚中,涂小马校注.渭南文集校注:外编卷4.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41.

[25]魏庆之.诗人玉屑:卷19[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6]翁方纲.石洲诗话[M]//戴复古诗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343.

(责任编辑张玲玲)

TheMentor-DiscipleRelationshipBetweenLuYouandDaiFugu

Wei Xiuqi

(School of Humanities,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The poetic circle of the late Song dynasty followed the example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Quiet differently, Dai Fugu, a key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Jiang Hu poetic group, initiated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Lu You, a distinguished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even called at Lu You in person for guidance besides spending years of studying Lu You’s poetry himself. In the poetic themes quite consistent with Lu You’s, Dai Fugu in his poems expressed his patriotic emotions and depicted the fun from daily life in great detail, successfully enriching the poetic content. In the artistic style, Dai also inherited Lu’s typically “bold, creative and fresh” features, attempting to put right the trivial poetic realm. On account of all this, Dai stood out in the poetic circle of the late Song dynasty as “the best poet of the late Song Dynasty”. It is apparent that Lu You and Dai Fugu are closely related as mentor and disciple in such aspects as the poetic themes and artistic style. It follows that Dai Fugu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Lu You.

Dai Fugu; Lu You; mentor-disciple relationship; poetic theme; artistic style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6.003

I207.22

A

1008-293X(2017)06-0024-08

2017-09-12

魏秀琪(1977- ),女,浙江新昌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陆游诗歌
诗歌不除外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吃货』陆游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诗歌论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