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和 铁洪娜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赫哲族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马本和 铁洪娜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赫哲族民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对赫哲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必须要先能够确认该文化的内涵和各要素,以保证现代再进行设计利用的时候能够取长补短,保证赫哲族文化的研究价值。赫哲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艺术性,就民俗文化而言,可从其民俗文化的元素进行研究,主要从渔猎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居住文化的四个方面对赫哲族文化元素对艺术性进行研究。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都对民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类文化本身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剖析这类文化元素的特征,以确保这类民俗文化能够在现代的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利用。
赫哲族;民俗文化;艺术性
赫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现在,主要生活在三江一带,即现在黑龙江省内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和完达山一带,至今仍保留着赫哲族文化生活的主要人口分布在同江、饶河、抚远三县。赫哲族自古以来依江而居,渔猎为生,在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
渔猎文化贯穿于赫哲族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整个文化的发展之中,赫哲族的民俗文化就是在他们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极具北方渔猎生活的民族特色。历史上赫哲族一直以渔猎为生,临江而居,在生活习俗方面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渔猎”渗透到赫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传统礼仪、民间艺术等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有显著的差异。
(一)渔猎工具。赫哲人在进行渔猎活动的过程中,最终的工具有交通工具、狩猎工具。在渔猎生产用具所有的工具的材料来源于自然,制作工艺依靠手工,具有原始的特征。这些工具在类别上有详细的分类,但是在制作上基本具有相似的工艺。
1.交通工具。最为常见的渔船,材料取自桦树的树皮,制成桦皮船(赫哲语称“乌莫日沉”),该类船船体轻巧方面快捷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其种类较多,如滑雪板、雪橇等,都有前后两头翘起的形态特点,有利于行进时减少阻力,船体的结构较为简单。
木马为赫哲人的木板鞋和滑雪板,赫哲语称之为“说克说里”,形式像我们今天拥的滑雪板,需要手持木杖支地形成动力。尤其是到了冬季,赫哲人在狩猎时要追逐貂等野兽,这种工具可以让猎人健步如飞。
赫哲族的雪橇的结构基本和东北地区大部分的雪橇形式相类似,两端翘起中间平齐,通常由若干猎狗或者是马匹等作为动力。雪橇的形式是由木材构成基本框架,纵向两侧作为支架,中间搭细木条以起到支撑的作用。
2.狩猎工具。赫哲族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就是渔猎,所以渔网是最重要的狩猎工具。在捕鱼过程中除去渔船,渔网的种类也繁多,除了趟网、鼓动网、铃铛网、抬网、圆锥网、圈网、张网、挡亮子和鱼罩等。
除了使用渔网进行捕鱼,赫哲人还擅长使用鱼叉、鱼钩等工具。狩猎工具头部多以技术支撑,加木柄用于手持,便于赫哲人“飞叉射鱼”。鱼叉通常为三股带倒刺的叉,有连柄、脱柄之分,便于赫哲人捕鱼。
(二)主要用材。
1.木材。赫哲族聚集区物质资源丰富,赫哲人日常使用的狩猎工具都是就地取材。制作船所常用的材料就是桦树和桦皮,在制作桦皮船采用整张的桦树皮进行制作,制作船体部分,而船体的龙骨结构则由樟木或柳木制成,再用植物纤维细绳,将桦树皮缝合在龙骨之上,表面用鱼油、动物油、松油等优质在表面涂饰处理,防止船体漏水。选用桦树皮做船,船体轻盈,在外出捕鱼一人即可搬运,同时船体又具防水性和抗腐蚀性的特点。
2.金属。单纯使用木材制作狩猎工具,在强度上或者是锋利度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例如切割等功能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还需要金属等材质制作一些锋利的工具或者网坠。金属本身的具有重量,可以在渔网底部压住渔网放置鱼重网逃跑;而金属在磨锋利后,韧度可以达到切割的程度,猎人在狩猎过程中有了得心应手的工具。同时金属可以用来制作鱼叉、箭、刀、网坠等工具。
3.线材。传统的赫哲族居民,在制作工具的过程中,还需要线将材料结合起来。通常采用结合的线材料是绳、筋等,可以用来连接桦树皮等材料。
绳可以用于制作渔网,但是这类材料制作成渔网后并不适合长期在水中,不然容易腐蚀,因此,这类渔网在使用的中要在阳光下以增加柔韧性。另一类则是筋,赫哲人通常是使用用鱼皮丝、狍子筋、鹿筋做线,这种材料的任性比纤维类的麻绳要好,除了制作船体的连接结构外,还可以用鱼骨做针用来缝制赫哲人的衣物。
(三)形态特征。赫哲族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造型都具有底部两端翘起的结构特质。不论是各类渔船还是木马或是雪橇的底部都是这类形式,这样的造型在起到一定的功能性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各类渔船的整体形态,基本上由外部两侧的木材作为结构,两侧聚集在端部,用麻绳等加以固定,中间加横梁,外部会用桦树皮等进行包覆,船头和船尾两侧用鲤鱼皮包住,花鞋船还会用白布代替船篷形成船盖。一般船的形态是锥形结构,船的底部较平两侧翘起。
渔猎工具上也会有一些装饰性,但是这些工具的装饰性主要是材质本身的特征而不是后期在外加装饰。因为就狩猎工具来讲,船体要在水中浸泡,过多的装饰在水中浸泡过得太久装饰容易散开。因此对于交通工具、狩猎工具上外加的装饰较少,船体、雪板、雪橇等狩猎工具的装饰性就体现在材质上;另外赫哲族聚集的地区相对装饰技术也比较落后,不适合作过多的装饰。
渔猎工具选择的硬木木材如水曲柳、榆树、柞木等木材,这类木材木质较硬,纹理也较为清晰,有一定美丽的木材纹理效果。还有桦树皮这类材质也具有一定的树皮纹理特性,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材质本身就具有了装饰性,也能体现出赫哲族人能够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制作工具的能力。
赫哲族的饮食文化会受到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影响,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饮食文化上具有就地取材,以“简”为主和餐饮粗旷的特征。
(一)饮食特征。以渔猎文化为核心的赫哲族文化,在饮食文化也深深的受到了渔猎的影响。不同于汉族以粮食作为主食,传统赫哲人的餐饮文化中鱼既是主食,同时又作为菜出现在赫哲人的餐桌上。以“鱼”为日常饮食中的主要材料,辅料则是从山林里获得的刺嫩芽、蕨菜等新鲜的山野菜,加以盐、醋等佐料,食材天然质朴,有机健康。
此外赫哲人还有食生食的饮食习惯,这种生食的饮食习惯在许多民族中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冬季食用的冻鱼片、还有鱼松(赫哲语称它斯恨)、各类鱼子等,鱼松对于赫哲人来说是餐桌上每日餐饮的必须品,此外赫哲人在吃鱼和兽肉的时候也会拥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但是对比汉族的饮食则要简化许多。而兽肉食材来源于赫哲人在狩猎活动中的收获。
(二)餐具种类。传统赫哲族的餐具主要用来盛放食物,主要的餐具主要有桶、盆、碗、杯、勺、碟和漏斗等几类。餐具的基本形态以满足功能为前提,餐具的造型以简单为主。
传统的赫哲人除了食材就地取材,他们的餐具也通常是就地取材的,因为赫哲族聚集的地区由大量的森林资源,餐具通常由木材制成,筷子等也都来自随手掰的树枝。在餐具的用材上会选择桦木、杉木,这类木材质地较为坚硬,同时木材的纹理细致,在干燥以后无异味,成为赫哲族制作餐具的首选。桦树是赫哲族居住地大量生长的树种,木材资源十分丰富为赫哲族的饮食器具提供大量的原料。特别是桦树皮材质在制作成型后不容易变形,比较坚固。同时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餐具的造型形态都很简单。
(三)色彩纹样。传统赫哲族餐饮器具中,以木材为主的器具如桶、盆、碗和碟等餐具,在色彩上通常是保留了木材的原有色彩,色彩以偏淡黄的木材色为主;桦树皮制作的餐具如木桶、盆和碗等餐具,这类餐具的色彩是材质本身的色彩,而以兽骨为材质制作的餐具,如骨杯、骨筷等,这类餐具的色彩以骨质的米黄色为主;以金属为材质制作的餐具,如锅、吊锅等,这类餐具的色彩则以黑色为主。
受渔猎文化的影响在赫哲族餐具的装饰纹样中,用的最多的纹样就是鱼纹、鹿纹和云纹和简单的几何纹样等,通常在木桶、木盆、木碗的边沿部位制作这类纹样。赫哲人以萨满教为自己的精神图腾,供奉的神明众多,以动物为主。萨满教教义认为,动物是萨满的辅助神,其强大的力量可以帮助萨满神驱魔、除病化吉祥,因此在赫哲族的餐具装饰中会有动物一些动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赫哲族的服饰文化同样也受到了渔猎文化的影响,会在材质、装饰上影响着服饰的特征,结合地域特征和资源特征,传统赫哲族的服饰无论是在衣服的形制还是材质上都极具风格特色。特别是赫哲族的鱼皮衣,素有“鱼皮部落”之称的赫哲族代表性造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服饰材质。赫哲族受渔猎文化的影响,服饰也是充满了渔猎元素在其中。赫哲人最具特色的服饰就是鱼皮服饰。这类服饰以鱼皮为主要材料,鱼皮衣制成长衣服,通常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和满族的旗袍类似,在腰身处收窄,身长过膝。鱼皮本身具有一定的纹理与质感,并且不同的鱼类具有不同纹理特征。在制作服饰的过程中利用不同鱼类不同部位的天然纹理与质地效果进行制作,可以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
在冬季或冬季鱼春秋换季时,主要利用兽皮制作服饰。制作服饰的兽皮种类有鹿、獾子、袍、貂和狐狸等,这些兽皮都有保暖性和柔软的特征。由于有动物的毛发在,因此保暖性能要比鱼皮高出许多。兽皮因为不同类别,也具有不同纹理特征,狍子皮色泽均一呈淡黄色,适合野外狩猎时伪装和保暖使用;鹿皮表面存在的斑点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等等。不同的兽皮制作的服饰也各有不同。
随着赫哲族人与其他民族的人们一起生活,棉、麻、丝绸等汉族常常使用的布匹材料也逐渐出现在赫哲族的服饰材料中。这类服饰在造型上保留基本的赫哲族装饰纹样,色彩上也更加丰富,因为比起鱼皮,布匹在染色特性上要好的多,能让赫哲族的服饰色彩更丰富。
(二)色彩纹样。传统赫哲的服饰在色彩上除了布匹为材料外,其他材质均保留了材料本身的纹理特征和材质色彩。制作鱼皮服饰过程中,对鱼皮服饰进行的色彩装饰主要用杜鹃等野花和一些天然植物在加上白矾调配出染料进行染色的,通常染出的染料色彩主要有紫、蓝、红、黑和白等色彩,涂饰在蒸熟的鱼皮表面上,并且保证色彩永不退色,使得鱼皮衣增加美观性。而使用兽皮的服饰色彩上则是原色,不会在进行染色处理,只不过在制作服饰的过程中皮子并不会大小合适,可能会由几块拼接而成,即便是拼接也保证基本的色彩一致;而采用布匹制作服饰的时候,色彩取决于颜料的色彩,赫哲族布艺服饰的色彩黑色、褐色、红色、绿色及蓝色等都是常用的颜色,这些色彩颜色艳丽,装饰性强,代表了赫哲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品质。
传统赫哲族在服饰上使用的装饰方式、纹样种类比较丰富。纹样类型主要有几何纹样三角纹、圆形纹、星纹、曲线纹、螺旋纹及云纹等等;动物性纹样,包括鸟形纹、人形纹、鱼形纹、鹿纹、蛇纹和鹰纹等;植物性纹样有卷草、野花等。赫哲族的几何纹样通常是由赫哲人的图腾信仰和日常生产生活中抽象而来,纹样造型简单。动物纹样不单单是赫哲人在渔猎过程中会接触到的,同时蕴含着民俗习惯、宗教信仰,也寄托了赫哲人的生活向往。植物性的纹样装饰在服饰上,使得赫哲人服饰更具有美观性。
赫哲族的居住文化也会受到渔猎文化影响,其住宅的特征会随着渔猎活动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就要求他们的住宅要能够合理的拆卸、移动,因此赫哲族在其居住文化上具有就地建屋、功能完善、注重保暖的特征。
(一)建筑的种类。在赫哲族的渔猎生活中,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可以分为临时性住宅和固定式住宅,无论是处于哪种形式的住宅,都会有其独特的功能特征。一般具有的功能是能够躲避风雨、防雪御寒,保证赫哲族人民在狩猎期可以有住所。这些住宅的类型主要撮罗子、鱼楼子、地窨子(胡如布)等,这些建筑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即以尖形为顶盖,这种造型形式一方面制作简单,一方面能够适应东北寒冷的天气,减少热量的流失。
“撮罗子”通常由直径二三寸的杆子,长约一丈的杆子作为支撑起房子的架子,从底部用茅草苫盖,或者是桦树皮围在四周,内部设有铺位,大型的可在东、西、北三面搭铺。鱼楼子赫哲族人一般用来放置食物的。它的造型和东北地区的大多数住宅比较相似,主要通过规格一致的木材利用类似搭接榫的结构结合在一起,高度在一人左右,内部空间相对较为宽敞,顶部桦树皮做盖。地窨子,又称“胡如布”,搭建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通常在坡处,向地下挖进约三尺深的坑,然后用大木头作梁,搭上檩、椽等结构,在搭建楔形架子,上铺盖树枝和桦树皮最后刚上厚土,内部搭建有土炕。
(二)用材特征。无论是用哪种形式的赫哲族传统建筑,用材上都十分考究,会根据所需建筑结构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房子的搭建。
1.框架材质。传统赫哲族建筑对于框架结构要求,是要能够保证建筑整体的坚固性的。在选择材质上以结实、牢固为主。撮罗子、鱼楼子和地窨子都是以坚固作为框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在选择木材通常为顺直的桦木、杉木、松木等,作为框架结构,以保证建筑的坚固性。
撮罗子的框架结构包含了立柱和外框的结构,因此对于材料的要求无论是立柱还是外框都必须坚固,防止建筑的倒塌;鱼楼子在搭建的过程中往往对材料的要求较为严格,因为框架结构往往决定了鱼楼子的大小,以及墙体的搭建情况;而对于地窨子来说框架结构既包括了立柱、墙体,也包括了檩子、椽子,还有顶棚的架子,都需要对这些结构加固。
2.墙体材质。赫哲族的住宅特别注重保暖,因为在东北地区夏季较短冬季较长,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要保证室内的温暖。赫哲族居住的建筑其墙体的材质可以是土、洋草、土草混合、桦皮、兽皮和木板等材质,选择材质上要确保住宅能够不透风,保温性好。
赫哲族搭建自己的住所往往会结合材质的特征和对住宅的功能要求进行建造。撮罗子外墙的材质先苫洋草,然后在外层加盖桦树皮或者是兽皮,用于保温;而鱼楼子的墙体,仍是使用圆木或者是杨木木板在框架的外侧依次固定好;地窨子的外墙则是用粘土垒成,或者土与洋草混合,或者直接利用地势制作墙体,内部用兽皮、布料包裹,增强保温性。
总之,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赫哲族民俗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赫哲族的渔猎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居住文化瑰丽多姿,它既是当地自然山川养育的结果,也是赫哲人民劳动创造的结晶。对于当前赫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用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黄任远.赫哲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
[2]张嘉宾.赫哲族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8.
[3]何日莫奇,郭天红.论赫哲族聚居区的形成过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3):99-103.
[4]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4∶11.
[5]王锐.田丽华.谢淑华.赫哲族民间美术造型艺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2)∶97-100.
[责任编辑 靳开宇]
J524
A
2095-0438(2017)05-0101-04
2017-02-06
马本和(196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和环境艺术设计;铁洪娜(1986-),女,黑龙江绥化人,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