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牧区进城女性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7-04-13 18:07:50敖敦格日勒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牧区孩子

敖敦格日勒

(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牧区进城女性现状分析及对策

敖敦格日勒

(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在实施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和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已经有大量的草原牧区女性进城务工或生活。她们的境遇,她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困惑、无奈、迷茫和迷失等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解决牧区进城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支持和引导进城牧区妇女自主创业;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进城牧区女性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改进和提高牧区特产制作以及商品化水平;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使其在进城牧区妇女创业、就业中真正发挥作用;各级妇联组织要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活动,增进妇女之间的学习、交流。

牧区;进城女性;现状与对策;新型城镇化

随着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城镇化、工业化、生态保护、牧区学校向城镇集中以及农牧民进城务工等,大量的牧区女性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城镇生活和工作。这不仅给牧区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进城的牧区女性本身也面临诸多从未经历过的问题和挑战。相对于男性,牧区女性进城人数较多,而且由于蒙古族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角色,她们承担的家庭责任更大,所面临的问题也比男性更多。

蒙古族女性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草原游牧文化对女性的期待不是娇柔、懦弱,而是干练、智慧。她们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练就了各种生产生活技能,因此在牧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对于一部分牧区女性来说,进城是难得的机遇,她们勇于开拓进取,掌握和学习新知识,应对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成功融入城市社会的机会。但这种成功融入城市社会的女性在牧区女性中毕竟只占少数,而更多女性在这一大潮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牧区进城女性现状

由于进城原因和群体的情况不同,牧区进城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也不同。

(一)围封转移进城的牧民女性

由于实施保护生态环境休牧养草政策,很多牧区女性毫无选择地离开草原走进陌生的城市。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城,使得她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1.老龄女性。离开自己生长的土地、离开熟悉的环境给她们带来很多困难,她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难以适应。比如,她们需要有相近年龄和有共同经历的人来交流,但城市很难找到过去的老朋友。再加上老年女性普遍不懂汉语,所以想找到新的聊天伙伴也非常困难。

2.青壮年女性。她们承担着保证家庭生活正常运转、儿女就学、教育等诸多压力。即使是政府作为补偿给她们提供住宅,却不可能提供生活的各种支出和可持续的生活保障,所以她们需要找工作或创业。她们在牧区的生产生活中得心应手并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些技能在城市环境中却很难发挥作用,因而她们在城市环境中倍感生活的压力。她们就业缺少技能和知识,创业缺少资金,并且也面临克服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就人数来说,青壮年女性占进城牧区女性的多数,她们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儿女就学难,是进城青壮年女性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进城蒙古族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的民族教育也带来很大压力。以呼和浩特市为例,20世纪90年代,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人口9.8万人,而到2010年,蒙古族常住人口猛增到22万人左右,而呼和浩特市的民族教育基础设施实际上是面向9.8万人设计的,教育设施严重不足是目前呼和浩特市民族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社会上流传着“上民族幼儿园比上大学难”的说法。实际上,这些新进城的牧民工的孩子已经成为呼和浩特民族学校的主要学生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的蒙语授课学生的统计数据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蒙授高中班学生553人中119人(21.5%)的家庭拥有呼和浩特市户口,434人(78.5%)的家庭没有呼市户口。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在校生1728人中158人(9.1%)的家在呼和浩特市,1570人(90.9%)来自外地,其中60%是进城务工牧民子弟①。尽管这样,仍旧有很多进城牧民子女由于教育设施不足而无法用母语受到教育。

找工作难也是围封转移进城的牧民女性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农村牧区进城务工人员不是自愿进入城镇的,而是为了落实政府的政策而放弃自己熟悉的生产方式被动进城。她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掌握的技术技巧又不适应城市工作环境,再加上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城镇本身也面临就业困难和压力,因此她们只能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干的活,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也低。这些对她们的生活以及心理产生巨大压力。

(二)学校毕业后留在城镇的女性

这一群体主要是毕业于某一级别的学校后留在城镇的女性。她们都是18~30岁的年轻人,多数是刚刚离开学校不久。她们对于城市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文化,语言没有太大的障碍。她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压力。牧区来的女生在就业中与家庭在城市的女孩相比面临的困难更多,甚至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另外,有些院校尤其是民族院校的专业结构不适应新形势等也给牧区女生就业带来困难。

(三)跟随就学子女进城的女性

牧区学校合并撤校后,孩子主要由在牧区已成为弱劳动力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进城“陪读”,他们租房监护并照顾孩子,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且女性占多数。她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为了下一代被迫放弃熟悉的牧区生活环境,进入城市的陌生环境。

(四)自主创业的女性

自主创业的女性是勇于冲破固有的思维禁锢,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蒙古族受古老的游牧生活影响,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是相对落后甚至是抵触的。她们在这种情况下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并获得了佳绩实属不易。这些成功女性是时代的楷模,她们的经验和业绩,以及她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推广和借鉴。但也有许多自主创业女性由于经验、资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被淹没。她们创业的领域也非常有限,主要是在餐饮、民族服装、奶食品等少数几个行业。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进城牧区女性所面临的问题

对在广阔的草原上从事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牧业经济的牧区女性来说,进城本身是一件新事物,是一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必然要经历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承受过去没有承受过的压力和挑战。笔者主要以围封转移进城的妇女和跟随就学儿童进城的女性牧民为例,分析她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给牧区女性本身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影响

进城让在生产生活中曾是主力军的牧区女性在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在牧区所掌握的劳动技能在城市无法展现,可以说是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经济和社会的压力使得这些不能够融入城市生活的女性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她们面临文化传统的断裂,社会定位的错位,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等。

城镇化无疑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发展带来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从性别的角度来说应是男女两性的共同发展,男女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理想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的最终目标。妇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受益者,我们重视牧区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这些女性在新的环境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对其家庭以及子女教育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无论以什么理由进城,女性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再加上两地分居,对她们家庭的经济收入、家庭的稳定都会造成影响。据了解,现在牧区家庭的离婚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一方玩麻将或喝酒,不顾家,甚至有家庭暴力现象;两地分居导致感情疏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孩子进城读书,在城里租房、往返于城乡之间的路费,以及城市的高消费,如果是牧区主要劳动力的主妇离家进城,牧区畜牧业的经营就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这些都成为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的直接原因。

儿童教育方面,小孩自幼离开父母进城上幼儿园或上学,会直接影响牧区孩子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城镇租房住宿的孩子和寄宿的孩子因为缺乏亲人的陪伴,从小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是不平等的心理。在城镇租赁别人家的凉房住宿的学生和住楼房的学生相比,其幼小的心灵会产生落差。二是从孩子心理发展来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父母,父母陪伴的缺失对他们将来的性格发展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缺少家庭温暖不利于其情感的培养及智力发展。脑神经科学已证实:早期情感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正常发育。进城就学的孩子只能得到最基本的物质满足,心理需求基本上得不到满足。三是隔代看护中,老人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并容易包办代替或者溺爱放纵,这些会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专家指出,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和创新精神,也可能阻碍幼儿独立能力的发展。过去的牧区儿童就近上学,上学路上跑跑跳跳,摔跤、骑马是常态。而笔者在调查中问到“您的孩子回到牧区草原最喜欢的游玩方式是什么”时,回答骑马的占14%,摔跤的占5%,随意玩的占62%,而玩手机的占21%②,这也反映了现在牧区孩子的冒险精神、竞争与不服输的精神都在削弱,这会造成这一代孩子体能、体质等的下降。现在在城镇上学的孩子一般由祖辈或同一个艾力(村)的长辈来监护。这些监护者都是在牧区失去劳动能力的年长者,他们有的和被监护者有血缘关系,有的没有血缘和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只能满足被监护者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很少有精神和道德方面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很大,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中许多人自身还不能够适应城镇环境,这些监护者在教育培养下一代方面能否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配合是让人担心的事情。四是牧区孩子远离家乡,意味着他们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也离开了培育这个民族的文化土壤,成了无根的“花朵”,这对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非常不利。

(三)对牧区生产和社会的影响

随着孩子进城就学年龄的变小,许多不忍心过早地与孩子分开的年轻母亲带着孩子走进了城市,丈夫则留在牧区生产经营。近年来,这种“单亲”母亲有增加的趋势,她们中有的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又临时找不到工作,会感觉失落,而寂寞和无聊又往往使得她们沉迷于麻将、打牌等;也有的被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所吸引而不能自拔,甚至有些牧区女性不愿意再回到牧区从事艰苦的劳动,并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在牧区,年轻力壮的女性的离开必然会造成家庭收入下降,并进而可能造成牧区整体经济受到影响。大量的农村牧区女孩子进城务工后,农村牧区出现很多“光棍村”“光棍嘎查”,这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三、结论与建议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城的广大牧区妇女不仅面临其他女性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还面临着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环境适应等特殊问题。各级政府和妇联组织以及社区在制定计划和开展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牧区进城女性的特殊性,制定一些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政策与措施。第一,支持和引导进城牧区妇女自主创业,在小额贷款中采取特殊政策对她们进行扶持等。第二,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进城牧区女性的创业和就业能力。第三,改进牧区特色产品制作和商品化水平。第四,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使其在进城牧区妇女创业、就业中真正发挥作用。第五,各级妇联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活动,增进妇女之间的学习、交流,尤其要加强对牧区进城妇女的商品意识和经商技能的培训。

总之,要改变进程牧区女性这一群体的境遇,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增强社会政策保障,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根据她们的特点和需要组织社会各种力量,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对她们进行针对性的儿童教育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必要时给予她们法律援助。同时,妇女干部学校要根据她们的需要设置专门课程,提高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以便使她们在这一特殊转型期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并在这一变革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注释:

① 引自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中心所进行的民族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② 引自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所进行的调查材料。

(责任编辑 鲁玉玲)

Current Situation of Migrant Women from Pasto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Odongere

(Inner Mongolia Women’s Cadres School, Hohhot 010051,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implementing new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mode in pastoral communities, a large number of women have poured into city to work or live.The society should concern more about such women’s difficulties, frustrations, confusion and loss in the new environ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particular group and the problems they fa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such instructing them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proving various trainings, getting out the potentials of “women’s family”, and improving women’s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astoral area; migrant women from rural areas;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new urbanization

2017-01-12

敖敦格日勒(1959—),女,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蒙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内蒙古妇女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女性学、家庭教育研究。

C913.68

A

1008-6838(2017)02-0021-04

猜你喜欢
牧区孩子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内蒙古牧区牧主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再探讨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孩子的画
孩子(2017年2期)2017-02-13 18:20:51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