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黎 砚
激发七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
文/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黎 砚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值得每一个关注中小衔接的语文老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刚踏入初中课堂的七年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不够稳定,且其注意力的持久与学习兴趣紧密相关,生动具体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其情感和更长久的注意力。为使七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学习的过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设计活动和激发体验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即在作文课堂中,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取代简单生硬的命题,通过置身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更浓厚、持久的写作兴趣。
部编版教材第一单元的作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写作的兴趣。抓住学生刚入校的时机,对校园的一切还不熟悉,可以设计一个题为“我在这里读书”的写作活动。
具体实施如下:1.课堂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校园特点的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2.展示一张教师自己认为校园最美的图片,并为图片配上一个标题和一段文字。文字内容可写景、叙事,形式不拘,古诗、现代诗皆可;3.给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室,带着相机在校园中拍下最美校园的图片,可多拍几张作为备选;4.回到课室,小组内做一个简要的口头分享,围绕几个话题: “准备给这张照片配什么标题和文字”、 “为什么从几张照片中选了这一张”、在校园中有什么新发现等;5.布置家庭作业:至少选出一张图片配文字,并编辑好用A4纸打印出来;6.下节课分享和点评。
如果学生愿意,在给自己的图片配完文字后,也可以互相配文字。学生的活动可以设计评价表进行多角度的记录和评价。笔者的学校是华侨投资新建的,校园中种植凤凰木。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开放校史馆,引导学生从多方面 (人文、自然)发现校园的美,激发新生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认同。另外,把这些作文纸装订起来,加上日期,还可以设计成为校园风情日历,日历的题目可由学生来取,每天一张在课室展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写作积极性。校方也可将这些素材作为一种资源用于宣传和展示。
第一个学期有中秋节,寒假有春节。针对中秋,设计一个 “我想去谁家过中秋!”的活动。针对春节,可以同理设计,内容上做调整即可。
“我想去谁家过中秋!”的活动实施如下:1.在中秋节前,上大概20分钟的准备课:给学生展示一些过中秋的视频、图片,中秋的习俗、诗词。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平时如何过中秋节,或者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或者今年过中秋的计划。最后布置中秋作业:将最能代表你家过节的场景拍成3-5分钟的小视频,或者用图片配上文字制作成PPT;2.课后时间组内分享中秋作业,交流看法 “我想去谁家过中秋”,并推出一到两个作业参加全班的展示。展示时有本人的介绍,还有小组的推荐语;3.用一节课时间展示小组推荐的作业,交流看法“我想去谁家过中秋”并简要说原因。结合第二单元学习叙事的作文要求,布置一篇中秋的大作文。
针对春节,活动步骤大致相同,但是在布置春节作业时,最好把时间聚焦在一个点上,可以是除夕、初二 (回外婆家),或者元宵(如果寒假时间长)。引导学生发现家庭过节的特点,并用恰当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表现出来。这两个因节设计的活动,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和协助,既可以增加亲子的沟通交流,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家庭层面引起亲子双方对如何过传统节日的思考。如果家长热情比较高,活动效果好,还能促进家庭之间的交流,也可能实现几个家庭共同过节的幸事。
笔者所在学校上学期有两大盛事 “校运会”和 “艺术节”。根据校运会的安排,可以设计一个 “发现感动班级人物”活动,具体实施如下:1.运动会前下发记录表,用记录表规范具体地记录对人物的观察,包括人物当时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有条件拍照的也可以附上图片;2.用一节课展示和点评记录表,布置一篇写人的大作文,可结合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作文要求:突出中心来指导和评价。
大作文的形式可以灵活要求,写通讯稿、人物访谈记录或者一般的记叙文皆可。人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群像。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运用这个活动收集到的素材制作班级文化视频,这将是一个后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了。一个活动的结束可以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16-2017学年度基于问题解决的中学语文青年教师小课题 “七年级语文课堂激发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与实施” (ZY2016-029)的研究成果,有删改]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