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瑞,王焕景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研究
赵晓瑞,王焕景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是图书馆、实验室和师资,其中,图书馆是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支撑。重点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并对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现状、创新模式进行研究。
大数据;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每时每刻都在海量更新,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与过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信息服务、管理思想的改变、工作重心的转移等。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都需要较高的信息能力,而信息能力的提高,除自身的知识结构外,更需要借助于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因此,转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很有必要。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兰加纳坦在1931年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认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馆藏在变化,读者需求也在变化,所以图书馆服务也要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在大数据环境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信息环境、学校经费、学校教育与科研环境等。
(一)部分高校构建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是当代信息的聚集点,提供数字信息服务、集成数字信息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许多高校图书馆收藏一些关于地方文化、习俗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资源多为纸质载体,还有一些是图片、影像资料等。但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已经改变,读者最需要的是数字化资源库,更习惯于数字化的检索与应用。于是,许多高校开始针对自己的图书馆独有或稀缺的资源,构建专题特色数据库。其一,可以方便师生的检索与利用;其二,可以更好地保护原始文献不受破坏;其三,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在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中,共资助97个专题特色库。这些专题特色库,涉及地方文化、地方古籍、民族文化、医药科学和农业科学等方面。
(二)高校图书馆之间缺乏资源共享
目前,全国最大的资源共享,一个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另一个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ASHL)的开世览文。但是,一些高校图书馆因为没有加入这两个资源。所以,无法使用,还有一些高校在文献传递工作中传递文献的时间滞后,一些资源需要收费,不是全部为免费获取资源,所以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在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并没有完全开展。
高校支持力度、校领导决策、经费、科研和教学等因素,也会影响高校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若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需要我国所有高校图书馆相应的组织与协调。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迅猛进步,为图书馆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高校图书馆之间应加强合作,推动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变为现实。
(三)图书馆员信息素养能力较弱
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较弱,这在全国的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测评信息素养能力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可以体现一个图书馆员对于新知识、新资源的接受能力、传达能力以及本身的知识结构,而科研能力往往在学历上有所体现。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在年龄、学历和专业方面有较大的差距。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在学校验收、领导视察时,高校图书馆是硬指标;另一方面,图书馆却又被称为“收容所”,一些领导的家属或者院系业务较差的教师,常常调到图书馆。高校领导对图书馆的忽视,导致图书馆引进具有图书情报知识的高学历人才较少。这些因素均导致了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能力较弱。
(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强化图书馆管理者特别是馆长的管理能力,发挥图书馆管理者的作用,是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核心因素。高校图书馆若需要优化管理体系,领导机制的改革应占首位。高校图书馆馆长应该从那些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管理能力优异和热爱图书馆事业的专家中选拔。由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大多数还不是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因而,更需要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了解学校学科建设与教学发展状况,以便优化馆藏资源,调整图书馆各项工作,更好地支持教学与科研。还要采取多种方式使领导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进而对图书馆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要给予高校图书馆馆长更多自主的权利,尤其是在人事任免方面,这有助于提升图书馆职员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参阅服务,推动信息化构建,促进网络数字化服务;完善各方面评价体系,建立优秀人才储备机制,健全激励性人才制度,激发管理员的潜力,注重创新,精准服务;打造图书馆服务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体系,逐步建立与高校自身文献信息需要相适应的学术信息服务平台。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特质
进入新时代,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对用户的开放程度、社会化程度较低。从读者类型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对象大部分为校内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等。从读者的阅读特点来看,高校用户由于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信息素养能力,在大数据时代,更习惯于数字化的阅读与借阅。从读者的文献类型的需求来看,高校用户更偏重于一些专业图书的阅读与利用。[1]
总的来说,高校师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创造力极强,个性鲜明,思考问题带有批判性,且思维活跃。因此,他们无论是思考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是专业研究的手段等,都与社会读者有明显的差别。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求特征
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与社会读者的特点不一样,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也呈现得更为独特。
1.专业性要求较高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来说,他们经常阅览的一般是学术期刊、专业类书籍的参考书目以及部分图书资料。大数据时代,数据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所以,阅读最新的文献资料,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非常关键。但是高校设有多个院系,每个院系设有不同的专业,每个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与社会读者不同的是,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在专业性、权威性上有较高的要求。
2.文献资源丰富
高校教师与学生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局限于一个数据库、一种文献类型,他们经常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中文数据库与外文数据库互相补充,来满足自己在科研过程中需要查找的各种文献资料。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购买各种纸质专业图书、期刊的同时,还要购买大量的电子资源,在购买各种中文数据库的同时,需要购买各种外文数据库。
(一)科技与艺术体验共享
许多新型图书馆在外观和内饰空间上颠覆了以往图书馆的造型,将艺术美学和实用美学有机融合。当然,高校图书馆的本质是为高校师生提供各种文献资源服务的地方,那么各种文献资源的形式要从多方面来展示。科技的发展使各种科技设备进入了图书馆,给读者查阅资料带来了便捷,也给读者带来了新的科技与艺术体验,无论是电子设备还是家具形式都令读者耳目一新。[2]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由于经费的限制,图书馆不仅馆舍陈旧,内饰杂乱,而且许多科技设备没有被运用到图书馆中,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源的行动力。
(二)丰富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和更丰富地对教师和学生展示文献资源。多媒体服务可以利用数字化服务手段来满足读者对数字化、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于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最早运用于艺术、音乐和医学等领域。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多媒体服务却相对滞后。高校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一般品种较少、数量不多,而且缺乏专业的图书馆员对其进行整理。[3]作为高校图书馆,在多媒体资源方面,尤其应该保证其多样性、专业性。如库客(KUKE) 数字音乐图书馆,收藏了世界上98%的古典音乐,以及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音乐、爵士音乐、电影音乐和新世纪音乐等,并汇聚了从中世纪到现代5000多位艺术家、100多种乐器的音乐作品,总计10多万首曲目。
(三)开展学科馆员、以人为本的服务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重事轻人”,偏重技术的进步,却忽视对读者的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行“融入课堂、嵌入教学”的服务。[4]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不再是简单的收藏、借还服务,更需要“以人为本”现代服务理念,由制度化的服务向个性化的服务转变;不再是坐等读者上门、应对简单的借还工作,而是要适应高校的特点,主动走进院系、走近用户,开展学科服务,推送其所需的各种文献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地对读者需求进行调研,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精准服务,为读者提供需要的书籍资料,营造与读者间的和谐氛围。要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强化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流程、延长服务时间、扩大服务范畴、更新服务方式和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图书馆发展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适应环境而不断地发展变革不仅是大势所趋,更应该是一种本能自然的行为。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更应该紧跟步伐,适应变化,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服务,满足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
[1]吕桂敏.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特点简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
[2]李建伟. 科技与艺术体验共融的未来图书馆新模式[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2): 47-51,60.
[3]张宁. 面向艺术学科的多媒体资源服务探讨[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 92-94,100.
[4] 初景利,杨志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 图书情报工作,2012(11).
(责任编辑:李爱民)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 the Context of Large Data
ZHAO Xiaorui,WANG Huanji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276862, China)
Three pillars of university are library, laboratory and teachers, in which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eaching qua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researches of innovations of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 the context of large data, as well as researches of current situations and innovative model of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arge data;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2017-02-15
赵晓瑞(1991- ),女,图书馆学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理论与实务。
G250
A
1671-4385(2017)02-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