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观照下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2017-04-13 14:38蔡清毅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会展体系

蔡清毅

(福建省社科基地文化产业中心,厦门理工学院产业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建构主义观照下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蔡清毅

(福建省社科基地文化产业中心,厦门理工学院产业学院,福建 厦门361005)

会展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中国会展业转型升级的桎梏。因此全面总结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从建构主义出发,改变原“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建立会展核心能力本位,构建环环相扣,又统一一体的“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子模块。这是以动制动,构建特色精致的会展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基础。

建构主义;人才培养模式;会展教育;能力本位

众所周知,中国快速成长的会展业“催生”了会展教育。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289所大专院校设有会展专业或方向,相当于美国75所高校的三倍,在校生达 1.3万人,居世界第一。[1]可嗷嗷待哺的会展教育遭遇了“冷尴尬”。行业薄弱是定位和学生就业“出口”深层次的制约要素;学科交融和宽泛让老师知识架构显得苍白;师资匮乏成为公认的软肋;教材的模仿是重大的绊脚石……如何破解众多战略问题:如学科门类设置、专业的定位、课程设置、学术梯队、科研水平、业界认可等,已迫在眉睫。[2]

一、当前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冷思考

国内会展教育设立的学科背景不同,出现门类设置和定位差异本无可厚非。各校学科专业优势和定位不尽相同;会展行业链涉及众多学科与环节,又各有不同要素;加上会展学科属性争议太大,建构会展学科勉为其难。正视问题、正本清源是会展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核心在于如何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创造特色,精准定位,塑造核心竞争力。

1、培养目标不明,人才供需脱节

纵观过去,会展教育上马缺乏对行业真正了解,对专业目标市场、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等重大问题也认识不清。源头没研究透彻,急于跑马圈地的浮躁心态直接导致教育与行业的断裂。应莉雅从嵌入性出发,认为会展教育的社会化不足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教育者应该嵌入于会展行业的社会网路中,在人才定位、知识模块、课程设置的重大决策重视互动以提升行业话语权。[3]吴建华研究会展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关系,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行动:从产业链价值创造环节为基础设置专业方向;以区域产业特征为基础布局会展院校;以知识系统性和行业适用性的统一设计教学环节。[4]

2、课程设置不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粗糙

如果把培养学生比喻为产品生产的话,那么课程设置就是产品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产品质量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目前会展问题是:专业开办多,规范性不强;课程发展快,专业性不强;知识涉及广,体系性较差。[5]缺乏专业核心课程,又缺乏与本校定位一致的特色课程的体系建设,怎能培养会展人才呢?而且传统教学模式是轻视实践教学的。有的院校把专业实习模式简单化,试图通过个把月的实习,来完成理论与实务的对接。“这种不经任何前置性训练或摸索过程的对接,最终也只能是低效的。”专业应起始于实践,应精于实战,没有精致的人才培养模式,怎有高效的人才出现呢?

3、教学内容单一,教材建设落后

“面临全新专业,全新领域,要不断调整方向。上课没有教材,就是有也基本不能用。讲解没有案例,哪怕有也是残羹冷炙。上完课,又迎一门新课。”这是每位老师真实写照。可见除师资队伍建设外,各校遭遇教学内容同质化,教材建设落后、可选择性差、更新速度慢,远远满足不了会展业的发展实践。这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

4、质量监控缺失,评价体系不健全

教育质量保证的潮流源自工业产品质量保证运动的影响。跟其他学科相比,会展人才培养更强调通过发现和创造更为精巧更具创意性的方法去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为此,须发展一套策略来保证教育质量。展会长期筹办的特点,使得课程监管和评价标准的定位存在巨大问题,特别是实践性环节。一旦疏忽,极易流于形式。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不足,使得培养目标大打折扣。

5、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乏力

会展教学改革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关注学的改革。在观念上还是“重教轻学”,理论上还是“经验传递”,未能真正在老师中开展学的教育。若把教学任务说成河,把教学方法说成是过河用的桥或船,教师教学挖空心思为学生“搭桥找船”,而学生学习则不动脑筋地“过桥”或“坐船”,坐享其成。在这背景下谈教学方法改革,只能是枝节性的修修补补。疲于应付和招架,移植、挪用、整合是现有会展队伍的现状。真正实现“为学而教”,以发展能力为本,关注教师的成长,任重道远。

二、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的基点和方向

鉴于上述问题的普遍性,寻求有效方法乃当务之急。为使讨论具有科学基础,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识论的这基本概念,作为理论工具。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四大要素或属性[6]。这体现了三个重心转移,即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从去情境学习到情境化学习。为此,学生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训、实践项目开发中掌握知识,并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7]建构主义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教学观,对于探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一)以课程教学整合为出发点,释放兴趣为根本塑造全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处于教学中心的是解释与知识,以此诞生的课程开发模式属于目标模式的范畴,具有程序主义(proceduralism)性质。从现有文献看来,学界对于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或多或少都留下结构主义和目标模式的痕迹。在建构主义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规定着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规定着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定位于解放兴趣,师生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设计者。课程不再只是制度课程,而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课程内涵发生质的变化:是情境化的社会过程[8],是一系列事件(events),是师生交互不断生成的建构。情境化、体验性、互动性恰恰是会展专业教学建构的基础。

(二)以能力为本位,以系统性、模块化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逃脱知识本位的桎梏。学生知识往往是(1)不完整:过于空泛,过于脆弱;(2)惰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3)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9]。如何缩小学习与生活的差距,成为人才培养方式首要关注的问题。正如戴尔蒙德教授所言:“优质的教育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他需要周详的计划,娴熟的教学,以及能确保每位学生有机会达到所修课程之目标的总体结构安排。 ”[10]

(三)以课程完整性和动态性为基准保证能力素质的提升

目前国内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过分强调先进和实战技术而破坏课程内容的完整性。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为学生终身发展埋下不可弥补的知识缺陷,也不利于学生行业渗透力的培养。二是授课时、教师、实践条件的影响,固守原来学科和专业背景的教学实践内容,迟迟不能更新教学内容,无法嵌入行业发展动态体系。因此,人才培养须在核心能力方面指引融合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和先进性,既坚持学科基础的专业性,又紧扣行业流程环节,“以动制动”,重构专业知识模块。

(四)“一体化、模块性”建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如前文所说,由于会展行业的特点使得会展教育必须发展出一套策略来保证教育质量。根本在于全方位的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内容全方位,过程全方位,人员全方位,途径和手段全方位,而目标只有一个: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从课程教学、课程实训、课程群实训和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训等进行一体化、模块性规划。

三、新模式的应用和特点

在建构主义模式思考指导下,厦门理工学院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定位于紧扣福建会展业规划思路,将会展教育纳入台海会展经济体系中,建立适应行业发展规律,适应厦门理工学院生源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策划和项目管理为核心,融合文化创意,以传播营销和国际化运营为两翼”为特色定位。专业以经济管理、传播和文化创意为基础学科,按照大型活动专业化流程和特色办学的要求,把会展策划管理能力划分为:项目策划运营、商务经济管理、营销传播、设计表现及研究分析等五大体系模块。每一个模块细化为:原理层面、核心应用能力层面、素质支持、能力拓展层面,以及实践实训支撑层面。这种平台+模块层次架构是我们嵌入行业和市场改造教学实践的结果,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

1、养分平台即实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基础教育,筑建广深宽厚的“科学+人文+艺术”的通识与学科的养分平台。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把博通的追求放在帮助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特别强调结合专业发挥学生个性。如让学生把哲学课、逻辑课、高数当成是研究分析能力的提升课程来学,同时在院系、学科、专业之间,寻找共同养分,甚至对孙子兵法、茶文化等都纳入专业视角培育判断性思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能力平台即因应行业发展,紧扣专业流程,建构定向培养的“技术+特色+创新”的专业教育的能力平台。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方向,按照会展子业态的区隔,选取专业利基点(lich),通过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设计,让学生能按照兴趣、就业去向及社会需求和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核心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就业的针对性和行业的渗透能力。

3、实践创新平台即注重实效,实战为本,夯实“一体化+立体多元+工程化”的综合实践拓展与创新平台。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和成效如何决定会展教育是否有特色,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具有社会适应性。为此我们坚持“学以致用,实战为本”的原则,构建立体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层次上,观念层次的“创新实践”和核心层次的“实务实践”及延伸层次的“全线实践”,梯级递进,课中课后结合,校内校外交叉,有良好统合性能。创新教学坚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实践教学坚持“学以致用、实战为本”涵盖从模拟、设计到实务实践;全线实践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把课堂、校园有机联系,与专业形象的推广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从形式上,以“工程化、实战型”为基础,并把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实现见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程化,假题真做、真题真做、创新应用。从环节上,形成见习考察—实习(评估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项目设计)、实验实训等环节的系统化。如为期12天的会展城市考察,通过考察先进会展城市的环境、展馆设施、展览项目、兄弟院校交流研讨,提升学习和完善心智模式。要求学生先订立规划,写工作日志和实习报告,分组提交策划方案,最终组织、设计考察成果展。实现调查、展示、沟通、研究、管理等能力培养贯穿考察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

建构主义建立的人才培养体系特点鲜明:

1、层次系统化即实现整体性、层级结构性、协同性。整体性着眼于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的有序性。因此该体系是以实施者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为着眼点,进而利于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动态拓展性即系统的过程性或历时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个动态过程,是向上提高和向前发展的过程。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力、适应力、创新力,甚至转岗能力。这是会展和其他专业相比最具挑战的地方。通过动态的多层次的能力锻炼,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技能。

3、流程专业化根据会展流程中各个专业各个岗位的实际能力的要求开发、确立、设定和管理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体系。把学生素质培养纳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培养之中,通过全过程、多层次、多角度和全员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掌握“专精”的专业能力。

4、市场实战化系统可持续本质在于与环境动态平衡。作为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展经济讲究实战和实效的特性,必然要求专业培养的课程和实践体系要适应市场实战化的要求,并融入城市专业化实践,把专业提升到对整个城市发展的高度,成为政府的专业智囊。

四、总结

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建立会展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建构适应的以动制动的动态复合的理论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学以致用、实战为本”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素质养成为突破口,建立“专业精神强,职业素养高,身心状态佳”的心智模式培养体系;以过程监控为核心,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为指导科学合理高效的成绩评价机制。

[1]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发布的高校招生信息整理所得。http://www.chsi.com.cn(2015.6.30).

[2]刘德艳,董潘.美国的会展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北京.2005(11):46-47.

[3]应莉雅.会展专业建设反思:嵌入式的视角[C].厦门理工学院专业建设论文集,2008:219.

[4]吴建华,李秀斌.会展专业教育与会展产业的协调发展[C].2009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09:361-368.

[5]彭思量.会展本科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C].2009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09:394.

[6]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 [J/0L]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9期etc.edu.cn/articledigest10/cong-chuantong.htm(2015.8.30).

[7]贾建伟.“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7(8):29-20.

[8]Cornbleth,C.Curriculum in and out of Contest.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1988:3(2)85-96.

[9]Gapys,G.,Weiner,A.&Lesgold,A.Learning by problem solving in a coached apprenticeship system.In:M.Rabinnowitz (ed.)Cognitive science foundations of instructi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93.

[10]R.M.Diamond,黄小平,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使用指南[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1):40.

编辑:林军

Thinking of Event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CAI Qingyi
(Fujia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ase Cultural Industry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ourism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Fujian 361005)

Event talent shortage has become the shackl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o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problem current educational model.From the constructivist view,the authors labor to construct a interlinked and unified systemic module of"platform+Module"talent fostering pattern based on the Event core capability.This is base of what we refer as “move makes move.”while constructing the specially delicate Event education system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vism;Education model;Event major education;Competencies-based

G4

A

2095-7327(2017)-01-0064-04

蔡清毅(1976-),男,福建云霄人,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管理学、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创意。

本研究为厦门理工学院教学课题“建构主义观照下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立足产业构建服务型教育”。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会展体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