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略

2017-04-13 12:36张译心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张译心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略

张译心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是放眼世界的产物,科学接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这一刻不容缓之举使中国对外开放新路得以拓宽,为统筹推进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化、包容化以及国际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价值观的渗透等方面为着手点,对顶层战略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创新性举措,以期谋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篇,为新形势下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新的战略内涵。

“一带一路”;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创新性举措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促进各国优势为根基,精准地对当今世界性质及人类未来走向做出的判断,它正以坚实的步伐朝着技术、资源的相交相融之局阔步迈进。这种统筹全局、顺应大势的伟大战略构想符合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吹响了和平发展的时代号角,承载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是一条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光明之路,不仅推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还促使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呈现于中国高校之中。

2013年,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1]”何为新形势?何为新任务?国人祈盼已久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基于此惑,充分的阐释了中国当下发展之战略意义。其实,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穹窟”之利,国内早已意识到其价值所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已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为新时期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胡锦涛同志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作出过重要批示,他指出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充分调动其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积极作用。[2]毋庸置疑,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标准,鉴于此,要想有条不紊地实施“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宏图,要做到认真估量新时期下机遇与挑战的权重,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环境下的最大变量。

1.“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3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数载春秋,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全新战略构想,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载物,高举和平发展大旗,旨在通过实际所为完美地诠释出“利益、命运、责任”这三大亚洲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赋予中国一种更值得信赖、值得倚重的影响效力。

奔竞于“一带一路”之建设潮头,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开启顶层战略发展之门的黄金钥匙。我国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先生就如何更好地使用好这把钥匙做出独到见解,并于2014年表达过这样的愿景,他指出,希望通过推进“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虽然中国一直在创造一种超越性的发展经验,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提出以“立德树人”蕴育方略,并将这四字教育轴心导向确立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桃育礼创造佳绩。而长久以来,中国高校善用精神搭建实践之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力倡导阵地意识先行、强调阵地意识宽度、致力阵地意识的坚守,为维持大学生思想意识阵地的基本秩序发挥自身的指引与协调作用,让个体精神与国家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杜绝“脸谱化”的解读方式,谱写着社会整体和谐的音符。

不言而喻,在高度开放的新经济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被置于“一带一路”发展大潮的浪尖之上,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悄然掀起了阵阵波澜。面对当下如此严峻的发展情势,如何找到中国高校与“一带一路”顶层战略的有效契合点,如何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化为机遇,这不仅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更关系到中国培养健全主体的长远任务,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

2.“一带一路”战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2.1 中外思想之间的碰撞

高校凝育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时代任务,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堡垒迈进了“一带一路”发展的最前沿,见证着中外思想不断激荡的碰撞浪潮。不可忽视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引进和实施,高校在尽享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受到了国外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当代大学生拥有着更为敏锐的视角、更具批判的眼光、更趋复杂的性格。他们缺乏对民族主导思潮的深入了解,也缺乏对中外思想认真的专业判断,不能审时度势地做出最明智的选择,部分学生甚至偏执地认为现有的社会体系是中国大步发展的桎梏。在各国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的过程中,高校生被卷入了一股无法规避的新时代漩涡。因此,面对强大的外来思潮冲击与大学生们认识及鉴别困难的现实状况,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考验风暴。

2.2 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

“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开展,为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世界视野,越来越多地赋予中国高校以更多的文化内容。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筹委会于2015年10月17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文化传承创新高端学术研讨会,会议宣布“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大学、韩国釜庆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等47所大学加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不可否认,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同样需要超越民族与国家的文化流动。但是当各种多元思潮不断交融,其差异性也让更多的问题相互叠加,在这种形式的文化传播的冲击下,多元文化的正能量亟须激发。同时,高校生由于没有足够的理论积淀,在甄别他国文化的道路上缺少最正确的引领方法,很难识别出多元文化的真实面孔。加之主流文化教育的些许偏失,导致一些大学生争相从他国的文化思潮中寻求快乐和精神满足。可见,面对当下这般“花团锦簇”的并存情势,面对高校生纠结、迷茫的选择情愫,面对坚守阵地的重重压力,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若想从此领域提炼出更为本质性的特征可谓难上加难,这种挑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重新审视其“存在意义”。

2.3 他国价值观念的渗入

无论国家力量的凝聚还是民族精神的锻造,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支撑作用,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定盘星,其由于各种自然与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大相径庭。而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沿线国家在输出技术和能源的同时,也为各种国家价值观念的传播提供了市场和温床。作为身肩历史重任的新一代,面对来自世界的影响,高校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此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各种价值观的渗入搭建了空前大舞台,这种冲破国界的高速传播方式让网络的世界变的更为纷繁芜杂,加大了信息源的过滤难度,使得一些负面信息得以乘机而入。加之大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适应能力较弱,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三观迷茫等问题,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潮,学生盲目的崇洋媚外也会使我国的主体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遭到削弱或解构,这些都让价值观的引导工作披上了一层霜。此外,隐蔽性和欺骗性作为外来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势必会影响到我国高校生的价值观教育问题,而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老师因对意识形态的把握和理解不同,也会出现在大学教学中注重专业理论教学而淡化了意识形态教育的现象。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价值观念在高校的渗透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

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3.1 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立之初就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这个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依然能够保持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提高当代高校生思想觉悟的征程中充分发挥出引擎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无疑,在多种思想并存的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意识的建设工作展现出其特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尤其是面对在“一带一路”时期成长起来的这批思想更趋外化的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充分调动指导思想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力争思想政治教育之大权,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提供现代化的手段。要让世界战略的钟声作为一种引领动力,不断警策着高校生的思想追求,珍视和开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昄依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价值,在多元思潮的选择中深深打下中国主导思想的烙印。

3.2 坚持借鉴与坚守相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永不退色的时代价值,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固而厚实的基石。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观看“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闭门造车,又要坚守原则,在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的同时要立足国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1]所以,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应推首为高校师生的认识门帘。要坚信中华文化是一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高尚精神追求,其功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根系与维脉;要清楚中华民族的素质同兴衰需要靠中华传统文化来凝聚民族的力量,社会主义精神同物质建设需要靠中华传统文化来供给现实的养分;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正视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肯定其是社会进步的正常现象,理智地分辨随之裹挟的腐朽因素。在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国际性的同时,更要保持自身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妥善处理好借鉴与坚守的辩证关系。

3.3 坚持引导方法切合民意

伴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经济基础深刻变化,人民意识不断提高,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即上升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长久以来,大学生们也一直渴求着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期盼获得民主与平等的社会角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途径都存在着些许片面的教育者主体观念,这种教育者与高校生极为不平等的地位会让命令主义、单项注入等负面倾向充斥期间,将高校生视为知识与观念的被动接收器,导致教学方式的灌输化,从而严重贬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个体功能。况且,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社会既存的价值观是高校教育者无法改变与忽略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民主、平等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与践行其价值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结论,进而为我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前进的方向。

3.4 坚持提高知人善任水平

中国要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真正发挥出其轴心之力,必须意识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顶层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而如何加强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意识、如何拓宽高校才质兼备的骨干队伍建设路径,这事关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低。所以,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堡垒,高校拥有最多的教育引导者,必须在高校坚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坚守“德才兼备、知人善任”的原则,严格教育工作人员的选用,重视教育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及其实践能力,选拔责任心较强的工作者充当思政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务必保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先进性,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前进定力的中华民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旷野沃土之上吮吸着中华文化的养分,要凝聚全中国人民的力量来走出自己的道路。[1]因此,面对“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的新挑战和国家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中国高校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野,来谋划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努力推进中国高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弘扬“一带一路”建设主旋律。未来可期,时间和实践将会给予这一战略构想以丰硕的果实以及其宝石般的品质,让世界看到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1]人民网: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OB/OL.http://edu. people.com.cn/n/2014/0505/c1053-24973276.html,2014-05-05.

[2]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光明日报,2005-01-19.

D643

A

2095-7327(2017)-04-0115-02

张译心(1989.09—),女,汉族,新疆克拉玛依人,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战略
战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