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以芜湖为例

2017-05-03 12:20冷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芜湖文化产业科技

冷昕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以芜湖为例

冷昕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创意经济已经步入主流经济领域,文化创意产业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梳理了芜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现阶段芜湖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优劣势,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发挥骨干企业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建议。

文化;科技;融合

1.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现状

1.1 科技与文化发展的互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行业分类,创意、科技及智力成果在各产业内渗透。文化产业借助科学技术能够拓展传播途径、扩大传播范围,科技创新起到了促进了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融入高、新科技,而科技的发展也需要注入文化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科技成果、智力成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步提升,对文化产业改革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1.2 芜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

总体来看,芜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始阶段。自2000年全省文化体育出版产业工作会议和2001年省政府公布《批转〈安徽省文化体育出版产业十五计划(摘要)〉的通知》后,芜湖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产业基础,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文化产业总量的规模还较小且层次偏低。第二,重点项目发展阶段。2006年,芜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2007年,芜湖成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2008年,全市投入总资本70亿,共开展24项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2009年,以“三旧改造模式”和“市校合作模式”为基础,创意设计和艺术品展示销售为特色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建成。第三,创新体系形成阶段。目前芜湖的文化生产力已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显著增强与提高,文化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1.3 芜湖科技与文化融合初见成效

芜湖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各类文化娱乐项目齐发展的态势。文化产业作为芜湖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在原有文化项目上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同时也在不断开创独具创意的文化娱乐项目,并拓展出一些新型文化传播手段。

2.芜湖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发展机遇

2.1 政策契机

2012年,文化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并提出2015年增速较2010年至少翻一番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芜湖于2012年起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简化工商登记审批手续、减免税政策、支持文化企业多种形式经营等等。2013年,芜湖市政府发布《关于打造欢乐城市的意见》,提出把芜湖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欢乐城市,并在目前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大背景下,尽一切可能建立针对文化企业的用地优先保障机制。

2.2 经济契机

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值突破4万亿元,占全年GDP的8.5%。芜湖经济发展活跃,除原有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个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之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芜湖高新技术园区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后通创新项目等方式给当地产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尤其是文化产业,依托高新技术园区的技术研发,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表1 安徽省各地区生产总值

2.3 技术支撑

加快以信息化为重点的结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前提。科学技术持续快速的发展,优化传统的生产系统、社会系统的结合方式,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2015年,芜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新增和升级创新型企业47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其中,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芜湖大学科技园入选全国百强孵化器。

图1 高新产业增加值及GDP占比表

2.4 品牌优势

芜湖已成为国家电子商务、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共有10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2015年,芜湖共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并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会、2014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等重大会展。华强集团投资的方特游乐园是芜湖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精品,该项目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凸显了集聚效应,还完善了城市功能,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是我国第四代动漫主题公园的新标志。

3.芜湖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不足与挑战

3.1 与周边沿海城市产业发展领域重叠,竞争激烈

芜湖地处沿江经济带和泛长三角经济带的结合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带,而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的新生代,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上海具有制造业发达、服务业繁荣的产业基础和特有的产业历史建筑资源;南京侧重于文化市场管理与动漫产业,确定了十二个重点行业和“一主三副两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包括现代旅游业、文化创意业、计算机软件业等;合肥重点培育并引进大批著名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和大型文化产业企业集团。这几个城市重点发展领域与芜湖重叠的部分,对芜湖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3.2 地方传统文化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芜湖有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充分开发传统文化、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将芜湖传统文化产业的瑰宝转化为芜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优势,是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芜湖现拥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万牛墩、柯家村古窑址、吴越土墩墓、大工山铜矿遗址等,还有芜湖铁画等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遗产。要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开发利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使文化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3 人才集聚效应尚未形成,本土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我国专利数量激增,但技术成果的利用率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不高,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表现得尤为突出。芜湖在人才需求方面,也存在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人才的缺少不仅仅是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质量上的不足,主要是高端人才的稀缺。高技术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较低,其中高级人才中国际化人才更为稀缺。目前我国的民办机构民营资本投入小、效率也不高,还有一部分民办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2000年至2011年间,我国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资本由最初的85.85万元,仅增长到111.93万元,十几年的时间里只增长了30%,而同期教育经费则比2000年增长了7倍。

3.4 尚未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从彼此推动发展到深度融合阶段,科技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不仅仅体现在某一项技术或某一单一文化领域内,而是产生了立体式的波及效应。这种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良性互动推动着芜湖文化与科技的整体进步。当前芜湖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是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化是芜湖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

4.促进芜湖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思路与对策

4.1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规避竞争

从总体上看,上海主打设计业、动漫产业、软件、影视、传媒等产业,南京主打软件设计、动漫产业等;合肥主打动漫、传媒等产业。芜湖在发展领域上应与这些周边城市有所区别,规避风险。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要即时了解其他周边城市的科技、文化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以便合理筹划未来发展方向,对其他省份实力较强的领域可选择相对有特色的项目重点发展,避免领域重合、规避风险。

4.2 利用科技手段开发传统产业文化

芜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若能将科技进一步应用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消费品、文化服务,则既可以有效的传承传统文化,又可以开发新的文化消费市场。要真正形成要素融合,更多的是采用构架式、集成式的创新模式,形成双向互动循环式协同创新机制。科技进步能够产生新的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网络科技不断改变传统文化的观念形态和原有的营销模式。

4.3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芜湖已经通过一系列引进政策,吸引外来人才。2015年,芜湖设立了3亿元的人才专项基金。但在高端人才方面还有很大缺口,还要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及专项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投入,提高现有人员的创新与研发水平。对从事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的整体待遇水平应适当提高,保障人员稳定性。此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扩大民办教育机构的规模,逐步提高民办教育的质量,也是储备本地人才的有效补充途径。

4.4 建立科技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机制

芜湖要建立起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改变由国家作为单一科研投资主体的格局,确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集群的产生与演化进程。政府应积极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严格执法,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促进经济转型,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艾伦·J·斯科特著,董树宝,张宁译.城市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京成,王国华.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鲍枫,沈颂东.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其与集聚水平的关系分析[J].当代传播,2013(1):84-86.

[4]辜胜阻,王敏,刘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6):44-49.

F49

A

2095-7327(2017)-04-0154-02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bsqdjj10)、安徽师范大学校项目培育基金项目(2015xmpy04)、芜湖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4rkx04)。

冷昕(1975.9—),女,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业。

猜你喜欢
芜湖文化产业科技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