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张 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近年来,随着教育法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各地高校在依法治校,推进高校民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是体现教职工主体地位的主要手段,也是培育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我国在依法治校,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真正实现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十八大;依法治校;高校;民主政治
201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进一步推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贯穿落实十八大建设民主政治的精神要求,旨在各高校中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施依法治校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关系着学校的改革发展,要实现依法治校和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努力创建校干部依法管理学校、教师依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学校法治环境,使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共识,并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种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法制化水平的提升。
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任务。依法治校,就是要求学校按照我国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原则,进行学校管理,开展教学活动,教育培养学生,营造校园法治环境,维护和尊重学生的合法利益,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及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学校依据法律处理学校各种问题的能力,依法办学的同时依法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提高我国高校管理与教学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
坚持依法治校,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整个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力。高校的教职工是高校的主体,也是民主意识较强的群体,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有助于保障高校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力,有助于提升其主人翁地位,推动高校教育改革,营造校园的法治氛围,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势下落实高校的办学要求。
二是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新的时期对人才的诉求更强,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就成为高校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对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注意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高校建成合格的教师队伍,提高管理水平,营造浓厚的民主政治氛围。
三是有助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也造成了高校管理层面上矛盾突出,为了理顺高校各方面的关系和矛盾,就更需要高校进行民主管理,采取现代化的民主管理方式,所以,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高校民主法治管理制度,对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四是有助于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穿实施。党的十八大指出:“完善基础民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高校民主政治的建设是我国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法治社会,健全社会民主管理体系,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必要要求和举措。
随着我国对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民主意义的增强,民主制度的形成,民主实现形式的丰富。总之,已经逐渐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格局,民主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结构和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理念还需夯实。受以往陈旧理念的影响,一些高校还是习惯于搞“一言堂”,为了避免麻烦,较少发扬民主,使教师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的民主权力得不到尊重,教职工在高校还是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存在的,很少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主人翁地位无从谈起。而教职工对民主的认识也不深,缺乏行使自身权利的意识,科学民主的理念单薄。
二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覆盖范围不全面。目前,我国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是,还未实现全覆盖,如国内高校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情况还不够普遍,行政权和学术权不平行,提出的教授治校的理念基本没有得到实施。
三是高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虽然我国高校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但是一些民主制度的落实情况还是不够乐观。如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考核制度、议事制度还不过完善,在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还有所欠缺,程序和法治对权力的制约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必须不断拓展民主的内容,探索民主化的路径方法,调动起高校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建设法治校园而努力。
一是树立依法治校理念。要想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一定要提高对依法治校的认识,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将学校的民主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相统一,推进高校的程序和制度建设,依据公正合法的办校宗旨,创建公平和谐的法治校园。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学院的法治体系。坚持领导负责制,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党委与校长之间的关系,建立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另一方面,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坚持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维护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体现人的价值,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权利。另外,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律观念,减少校园犯罪,培养遵纪守法的大学生。
二是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制定校内大事集体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在学校面对重大事项决策时要经相关机构论证、评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控性,促进学校能够顺利完成发展规划、合作项目、资产处理和教学改革等重要工作。同时,要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跟踪,提高职能部门对决策的执行力,且提高对师生的服务质量,可以根据执行情况对决策进行调整。
三是制定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制度具有长久性,不会因为领导变更而改变,所以高校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现状,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形成民主法治管理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使学校管理的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法律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来说,这就需要高校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在科研、后勤、行政、教学等各方面制定管理制度,理清管理程序,健全内部组织,完善各项规则,逐渐建立符合高校发展规律的,体现办学理念的一套制度体系,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是推进校园阳光政务。加强学校的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使公开透明常态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如干部选拔任用、学术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必须要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以公开公正为原则,通过详细的实施细则,保证各个环节的公开公正,主动接受师生的全面监督。公开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如党内事务如会议文件、会议纪要;校内公开事务如会议公布、公开栏、情况通报;社会公开事务如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新闻发布会等,提高校园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高校园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
五是优化校园内纠纷解决机制。学校事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用法律的武器解决校内的纠纷和矛盾,建立相应的解决机制,如信访、调解、申诉等,依法处理各种矛盾争端。开辟和建立不同的解决渠道,妥善解决因人事处分、学术评价等行为引发的各种纠纷,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效果。在学校内部解决不了的纠纷,要及时移交其他机关进行解决,保证纠纷解决的效率。另外,要加强和完善应急事件解决机制,健全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应对学生伤害事故等事件,切实保障学生的各项权利,维护好学校的正常秩序,积极建设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和谐校园。
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具体举措。依法治校,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对于践行十八大精神要求,保障教职工的利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推进高校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在依法治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法治观念不够深入,民主建设的覆盖面不够广,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就要采取多种手段,如深化法治理念、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校园政务公开、优化纠纷解决机制,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促进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1]宁永录,史亚洲.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关键[J]四川烹饪高等专,2011,(04):99-100+103.
[3]赵月东.加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04-105.
[4]杨海坪.刚柔并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7)74-75.
[5]杨霄.关于高校学生工作践行依法治校理念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65-66.
责任编辑:王俊奇
审稿人:陈东旭
D922.16
A
1009-8534(2017)04-0108-02
张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