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飞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
田云飞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迅速发展,与社会整体环境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而进行改革与调整。在注重体育人才的专业知识与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于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建设工作。本文结合体育专业教育的教学经验与人才素质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分析和探讨。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事业是体育事业的根基,为体育事业运行与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培养人才。基于体育活动在社会生活的全面推广,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要求从数量到质量上与日俱增。院校需要在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进行与时俱进的适应性改革。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模式的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全面建设科学而先进的体育服务与管理教育教学理念。
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是面对体育事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工作发展,在体育行业对人们的服务与体育行业的机制管理领域进行工作的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理论以及基本技术技能知识、体育组织的运营与管理、体育活动产业服务等线管理论。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教育。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强调人才在体育产业实践工作当中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以人才就业为教育导向、以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的现代体育教学科目。
在社会经济整体高速发展下人们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伴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追求。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驱动环境,相关体育产业得到了从规模到质量的发展。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对体育事业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教育事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与人才需求。
各类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发展与丰富性的增加,对体育行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体育行业的接触范围的扩大与接触层次的加深,使体育行业的运行与管理必须以更高效的服务与管理能力来进行适应。面对在体育活动参与的人数上,以及人们投入体育活动的资金和时间上的几何增长趋势,从事体育服务与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有更高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从而在客观需求的角度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理念建设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传统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弊端。在整体教育水平提升与发展的同时,传统的体育服务与管理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跟上进步的步伐,在对人才培养方向上不明确,以及对人才素质培养上不全面。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对教育的渴望,当今体育教育体系,尤其是在对体育服务与管理学科上,应与时俱进的发展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建设。
在体育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内容上有必要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科学性的改革,在以创新教学理论为思想指导的基础上,总结以往教学活动经验中的可行之处与不足之处,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实际条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定体育服务与管理教育教学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为基点出发,积极发展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与时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资源的分配情况设计教学规划。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方式,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系统而科学的构建体育服务与管理教育教学新体系。
(一)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1.重点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向设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进程规划。不能强迫学生思维跟着教学计划走,结合对综合条件的分析来进行教学活动。体育服务与管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应将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的过程里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融入到实际情况的情境中去理解理论知识。
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应大量的设计社会实践内容,将学生与社会客观情况融合,为学生理解社会形势与社会发展提供机会。积极的与企业交流合作,丰富学生在读期间的工作实践内容。学生只有从实践中总结,再从经验中学习,循环往复这种教学模式,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造能力。
2.丰富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
加大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以管理学范畴的专业知识,以及体育事业的专业技能为基础,结合体育服务与管理的实际工作环境。积极拓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方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当中的理论内容如何在职业中实际操作的理解。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发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在增加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结合信息化技术以及模拟实际环境等方式上丰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了培养综合能力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方针。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理念以整体教育理念为指导方向,重点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方面进行教育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人才就业形势日趋紧张,主要是因为传统教育模式只侧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与全面性。体育服务与专业人才在社会实践工作当中的特殊性性,要求在体育服务与管理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方面的教育,并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指导。当代社会中体育活动的影响范围之广,影响力之深是远远大过于以往的社会形势的。体育事业在人们与体育活动相衔接之间发挥服务功能,将人们的需求与体育活动有效合理的融合。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优良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才能有效的完成职业活动的目标。在复杂的实际职业工作实践当中,体育行业管理人才的职业素养决定了工作内容完成的质量。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必须向培养学生实践创造思维和实践创造力的教学方向上迈进。
(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化。体育行业的职业竞争性越来越明显,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及自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在体育行业的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上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推动整体体育事业的进步。基于此点,院校在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方向上必须确立基本原则以及明确战略目标。
1.面向体育行业服务领域的多样性
在人民精神生活质量要求下,体育行业在社会发展的范围和层次上的到了发展。面对经济情况与文化情况复杂的差异性和区域综合情况的差距性。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在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中,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基于此点,体育服务与管理的教育教学方向与内容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不能将课本的理论知识模式化的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结合客观实际情况与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进行培养,并注意学生在实践中的锻炼情况。
客观的社会需求情况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应具有灵活性。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从根本上上讲是培养学生在职业实践能力。职业性是学生必须在学习当中掌握的素质。学生只有能够面对复杂多样的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才能够在具备在实践工作当中的解决问题能力。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必须解决人才对于这种能力的需求,以科学的方式培养出适应体育行业运行发展的职业性人才。
2.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机制的优化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的设立与发展,是在整体教育环境发展与社会需求变更的大前提下完成的。学科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体现在教学机制与变化规律的结合上。也就是说,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的体制机制必须跟随发展的步伐,对自己进行必要性、科学性的改革优化。
首先,是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的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目标,结合以往教学中经过实践检验仍具有合理性的教学经验与现在教育创新理论相结合。整合体育教育领域相关知识,最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理念。其次,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优化。利用信息化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现代传媒技术,以及对学生个体情况的综合型分析,发挥以教师为引导的多样性多维度教学方式。并着重强调教学实践的反馈与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自我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性思维模式的有效提升。发挥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第三,以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以及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实际实践性相结合,在学生的未来职业就业规划中进行具有实际性的教学内容教育。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与人才对教育的需求,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上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整体机制创新改革。建设成为体育教育体系中具有先进性的教育学科。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培育综合型创新人才。
[1]彭新社.我国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探索[J].运动,2016,(07):18-21.
[2]李国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探析[J].赤子(中旬),2013,(07):42-44.
[3]汤晓虹,汪钢平.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与专业建设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13,(01):19-23.
责任编辑:周圣强
审稿人:于吉瑞
G807.4
A
1009-8534(2017)04-0172-02
田云飞,山西体育职业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