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视角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7-04-13 08:24周文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契约政治心理

周文婧

(武昌首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心理契约视角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周文婧

(武昌首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多,不仅实现了经济渗透,也实现了文化渗透,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重大改变,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不正确处理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因此,怎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心理教育开始,基于此,本文将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契约;视角

1.心理契约概述

所谓的心理契约属于心理学范畴,在这方面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主要研究学者为阿吉里斯,他在自己的书中就雇主与雇员的问题阐述了心理契约。后来的学者谢恩进一步去确定了心理契约的意义,并为其下了定义,在谢恩看来,心理契约的实质是心理内容期望,他认为只有付出了什么才会获得什么,属于信念交换的一种。

我国对心理契约的研究相对较晚,即便发展到今天依然带有明显的薄弱现象。我国真正开始研究心理契约的时间为21世纪初期,主要研究学者为曹威麟、朱仁发等,他们的研究集中在心理契约定义上,在他们看来,心理契约实际上就是对当事人没有通过某种显性形式用于思想表达等,意在通过心理暗示实现对望期望,以此更好的实现隐性权利义务关系协议。

通过对心理契约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都认为心理契约带有主观性与隐含性,它是存在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一种无具体形式的情感,其要义是组织了解个人发展,强化个人感知,并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期望,而个人则需要为实现目标付诸努力,让自己期望与组织相一致。总的来说,正确运用心理契约,可以调动个人工作积极性,还能够使管理产生比制度性更好的硬性约束效果。

2.心理契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 凝聚作用

对于心理契约建设来说,需要得到双方责任与信念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将其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当学生与学校教育的心理契约呈现良好状态时,心理契约便会发挥应有作用,以此增强学生心中的驱动力量并形成良好推力,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行为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时,由于组织目标中涵盖着组织与成员间的承诺,只要该承诺得到满足,就会增强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凝聚功能,进一步形成新的组织期望和个人期望。由于学校和企业对功利化的看法不同,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要求,学校经常会将教育目标与学生心理联系在一起,只要学生与学校的目标相一致,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形成了心理契约,这种契约一旦形成并不能轻易违背,这样也就为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激励作用

激励是心理契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人对社会生活的追求不同,就会产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人的需求得以提升以后,在完成了一级目标以后便会自动转入下一级,实现目标就是人不断努力的根本动力。在完成了某一目标以后,人自然会一定的成就感,此时他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然而,对书面契约来说,它往往属于相对较高的层次,这些内容在很多情况下是依靠心理契约来实现的,这时就需要有强大的支撑动力,并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加大对这方面的关注,让学生了解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目标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这种教育,进而对思想政治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2.3 整合作用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二是实现学生本该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强调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强调形式和教育主客体双方关系,有利于整合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契约,不仅包括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交换,同时也包括学生与第三方组织的交换。在这种交换关系中,学生享受院校所提供的稳定职业和职业光荣感的同时,也必须对这一职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加以承担,对相应的技能和职业操守进行学习,从而向社会稳定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5]从这点来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达成了和谐的心理契约,在这种融洽且相互信任的关系中,不仅能够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走向“重奉献”的轨道,同时又能够避免过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片面性,在两手抓中更轻松地实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心理契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3.1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重塑

新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教育理念,是将学生转变为与教育者地位相对等的具有合作关系的教学理念。[6]以往,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将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是单纯的为教育而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起不到作用,更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烦感。所以,现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大对心理契约的关注,把学生当成与教育者平等的个体,对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重塑,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良好的教育理念与文化属于无形力量,有利于促进组织优化,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这样也可以增强组织与成员的凝聚力,让成员深受到组织对自己的关系与爱护。基于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大对人的关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认可学生,肯定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现空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自觉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好处。教师则只要适当时机给予学生帮助,帮助学生做好总结等基本工作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

3.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增加原则性理论教育

所有的高校都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并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感。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注重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联系。尤其是要加强与新精神的联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强化理论性与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意义所在。如在以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放在首位,尽管这些教育内容有利于建设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精神,但却很难满足学生思想方面的其他要求。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可对原则性理论教育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适当增加,对学生所期望的理性教育加以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到伦理道德的建设中,这样一来,学生在毕业以后更好的应对各种事物,尤其是在遇到相似问题以后也会知道如何解决。由此可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后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根据原理来判断哪些做法可行而哪些不可行,且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作用。

3.3 借鉴契约过程理论,按阶段分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可以发现,所有工作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它带有循序渐进性,属于动态过程的一种,需要经历初建期、发展期、动摇器等结果阶段。高校在利用心理契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这一特点的存在,并联系实际情况采取分级处理的方式,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强化阶段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目标顺利实现。如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生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学校对学生的了解也不深入,两者对彼此的印象并不浓厚,这就需要双方加强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学校应主动向学生介绍校规校纪,如果发现不良行为便立即处理,以便让学生了解学校中该有的态度和不被允许的行为。与此同时,还应向学生展示未来的前景,给予学生适度的理想激励。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性,让所有学生正确认识现实,规划好自身发展方向,并鼓励学生不断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在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学校的各种管理方式也有了初步了解,对学习目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外界诱惑因素较多,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学习兴趣,甚至走入歧途,这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激活教育为主,强化教育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的学生会获得不同的成绩,部分学生所获得的回报可能存在不成正比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教学,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爱,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让其了解到哪些是学习重点,应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学习,甚至做一些破坏活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好此类学生的深度教育,防止这种破坏行为扩大化。同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切忌动用武力,尽可能用言语说服学生,让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也会认可教师的工作,并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既定工作。

总之,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正确认识心理契约,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还要实现全面教育,所有教职人员都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主动承担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真正对思想政治知识学习产生兴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会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实现。

[1](英)波特·马金(PerterMakin)等著,王新超译.组织和心理契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5-66.

[2]王明辉,彭翠,方俐洛.心理契约研究的新视角——理念型心理契约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03(20):108-110.

[3]王庆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契约嵌入[J].教育评论,2014,07(28):24-26.

[4]李炘临.警官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11:13-14.

[5]樊立三,隋鹏.基于心理契约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1,4(08):30-32.

[6]史玉倩,沈强.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网友世界,2013,11(22):77-79.

[7]伍艳丽.“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93-95.

[8]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4.

[9]孟祥凤.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6:19-20.

G416

A

2095-7327(2017)-12-0031-02

周文婧(1988.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管理学学士双学位,武昌首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契约政治心理
一纸契约保权益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