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2017-04-13 08:16
山东工会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劳模职业道德劳动

张 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文法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劳模精神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张 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文法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劳模精神是对当今劳动者职业道德的价值概括,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精神食粮,是社会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继承和弘扬劳模精神是大学生在职场中立业的客观需要、勤业的根本保障、敬业的主观要求、创业的前提基础。发挥劳模精神的积极作用,有助于解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理念陈旧、内容滞后、手段单一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劳模精神;大学生职业道德;道德教育

中央16号文件(中发[2004]16号文)指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任务。新时期,劳模精神是历史传承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自觉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而且要使广大青年传承劳模精神,明确责任担当,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一、劳模精神的内涵及其特质

劳模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沿袭劳模精神的思想道德传统。《左传》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尚书•周书》亦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在《论语》中主张“敬事而言”;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国劳模杨怀远提出“天下万物何所求?只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1]……强调勤恳耕耘、恪尽职守的劳模精神在历史中被不断地推进。

劳动模范是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授予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的荣誉称号。1950年至今,我国共7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对全国劳模进行表彰。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劳模精神,实际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群在脚踏实地劳动中涌现的劳动模范在某一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思维道德取向[2]。它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简洁而深刻地展示了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劳动的重要性决定了劳模精神这种价值观的重要性。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正是劳动模范在埋头苦干中集中体现和凝练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新时代的中国涌现出无数劳模,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王学礼、李万君等都是我国劳模的典范,他们的感人事迹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时代珍贵的精神食粮。

具体来说,每一个时期的劳模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劳动群众在不同社会时期承载了不同的历史任务,其社会实践都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提“劳动最光荣”,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将引领整个社会的积极劳动观。同时,劳模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拥有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崇高的道德精神,诸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忘我劳动、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等等。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变化,劳动模范不能忘记,劳模精神不能淡化,劳动者的地位不可动摇,劳动者的作用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高度认可劳动模范的杰出贡献,认为劳模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再创辉煌的强大动力。号召我们以劳模为榜样,向劳模学习,通过辛勤劳动为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3]。

二、劳模精神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劳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劳模精神能够弥补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高度契合。劳模之所以对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影响巨大,正是基于榜样的力量,基于劳模精神的巨大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模精神是大学生在职场中立业的客观需要

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中的重要选择——职业选择,就业还是创业,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古人说“三十而立”,立业不仅仅是对职业的选择,也是个人对将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选择。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就业政策的改革,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升温。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劳动是劳模精神的基石,劳动者是劳模精神的主体,学会扮演好劳动者的角色是大学生立业的本质。劳模精神所体现的忘我的劳动热情、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有利于在全社会中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也是真正从事某种职业的客观需要。热爱劳动、追求知识、渴望成才、努力创造都是劳模精神的生动体现。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是时代劳模精神的承载者和践行者。步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只有具备像劳模那样的优秀品质,自觉成为劳模精神的践行者,才能使自己更好地经营未来。相比天才,那些资质平凡却从不妥协、艰苦奋斗的平凡者更值得称道。

(二)劳模精神是大学生在职场中勤业的根本保障

今日之青年需立足本职岗位,争当时代先锋。而决定人的事业高度的,往往不是最初的出发点,而是人的努力以及通过努力造就的能力。学习劳模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对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使命感,激发广大青年的热情与活力,增强职场人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正如秋瑾所言:“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著名文学家茅盾也赞同“勤业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4]。青年学生尽管尚未踏入社会,但同样需要树立勤业的价值观。如今,在社会越来越功利化的背景下,校园的学习和生活风气也深受影响,部分学生的懒散与懈怠成为多数高校的通病。要改变这种状况,仅靠个人力量还不够,要在校园内营造勤业的浓厚氛围,促使更多同学践行劳模精神的勤业价值观。

(三)劳模精神是大学生在职场中敬业的主观要求

所谓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大学生在毕业后频繁跳槽已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北京市曾对96家用人单位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后三年内跳槽率高达70%[5]。频繁的跳槽招致社会各界的反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指数不断下降,甚至患上了名校恐惧症。而反观劳模时传祥的故事就会发现,爱岗是敬业的基本要求,奉献是敬业的升华。当人们在盛赞诸葛亮的旷世奇才的同时,也盛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更为他的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后人无不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爱岗敬业,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四)劳模精神是大学生在职场中创业的前提基础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青春最精彩。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6]。现在,许多青年学子埋头苦干,崇尚劳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近年来,毕业生创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发展与变革的时代,利用知识和智慧创建事业并迅速致富已不再是空想,勇于创新的信念使劳模精神在大学生创业中不断绽放光芒。

三、以劳模精神为价值引领推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要实现劳模精神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就必须以劳模精神为价值引领,以劳模事迹为榜样,以劳模表彰为动力,解决职业道德教育理念陈旧、内容滞后、手段单一等问题。只有让大学生真正学习劳模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风貌,才能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劳模般的人才,努力形成共创伟业、共享成果的生动局面。

(一)解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陈旧的问题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劳模精神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培养爱劳动的人,培养具有劳模精神的接班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劳动人才。

在当代中国,劳模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13亿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然而,从梦想到现实的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艰苦奋斗,离不开勤奋敬业和拼搏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并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7]因此,培育和践行劳模精神价值观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应该打破陈旧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学习劳动模范、造福人民,牢固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终生追求。

(二)解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滞后的问题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具有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产物。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学习劳模事迹,感受他们的风采,践行他们的精神,更新职业内容,传授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

劳模精神带给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即职业平等的思想,它能够矫治部分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扭转当前大学生非理性的频繁跳槽不良之风。在培育职业精神的首要因素中,劳模精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只要有社会分工,就会有苦、脏、累的活,依然需要干一行爱一行,不怕苦、脏、累的爱岗和奉献精神。如果劳模精神能成为大学生的共识,那么大家都能够爱岗敬业、忠于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进而有利于当前大学生个人就业品质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特别是在快节奏生活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灵易于迷失。正是缺乏劳模精神,踏实工作的人少了,急于求成的人多了,因而平凡的岗位上难以造就辉煌的人生。

劳模精神带给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即职业创造的思想。劳模精神包含着热爱劳动、追求知识、努力创造的价值取向,虽然每一个时期的劳模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他们又有共同点,那就是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品格。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在职业创造中发光、发热。对于一些抱有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思想的大学生而言,只有践行劳模精神,借助榜样力量,学习榜样精神,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日后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斗,甘于“十年磨一剑”,积极发扬艰苦创业的劳模精神,成为“知识型、创新型、智慧型”的人才。

劳模精神带给大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即职业作为的思想。劳模之所以被称为劳模,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通过自己在职场中的所作所为帮助他人、影响他人、感动他人。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劳模精神为价值引领,能够在磨练奋斗意志、涵养奉献理想、强化责任担当、提升集体意识方面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涵,使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依托“就业三课”课程安排,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旨在增强大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但它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教学目的明确但过于枯燥,且缺乏实践性。

因此,一方面,以劳模精神为价值引领推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充分运用榜样示范法,强化励志教育。可以借用多媒体展播视频、劳模进校园、榜样现身说法等形式,参与课堂,活跃气氛,以榜样塑造的形式,将不同时代抽象的价值要求具体化,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形象化人格化,激发大学生的心灵震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劳动意识。同时高校应该抢占网络阵地,通过微博、微信、QQ、飞信等新技术平台,运用新媒体载体,注重吸引大学生参与劳模教育的网络途径,创新劳模教育的实施手段。另一方面,高校以劳模精神为价值引领推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开辟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平台,拓展成才渠道,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

总之,劳模精神不仅对大学生立业、勤业、敬业和创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解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陈旧、内容滞后、手段单一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自觉把握劳模精神,言传身教,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劳模精神,积极以劳模精神为价值引领推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虞蛟.爱岗敬业精神刍议[J].乌蒙论坛,2013,(3): 50.

[2]孙永成,王显义.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J].当代劳模,2012,(9):10-13.

[3]陈豪,倪健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5-6.

[4]杨志强.弘扬劳模精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4):110-113.

[5]尤青,蔡江东.对高校毕业生频繁跳槽现象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8-22.

[6]毛天虹.以劳模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9):110-113.

[7]韩承敏.劳模精神对青年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83-84.

(责任编辑:李娜)

G641

A

2095-7416(2017)04-0052-04

2017-05-17

张玲(1988-),女,广东茂名人,法学硕士,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劳模职业道德劳动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热爱劳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