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

2017-04-13 07:39:02刘桃李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制度化法治化公民

刘桃李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陕西 渭南 714000)

【理论探讨】

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

刘桃李

(中共渭南市委党校 陕西 渭南 714000)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我国政治建设中追求的两大目标。二者既有“正向”的相互促进作用,也有“负向”的制约作用。要实现以民主促进稳定,以稳定保证民主,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就要培育新型政治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与法治化,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政治民主;政治稳定;政治文化;有序参与;制度化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我国政治建设中追求的两大目标。二者既有 “正向”的相互促进作用,也有“负向”的制约作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二者的“正向”作用,减少“负向”作用,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

在“民主政治”成为大势所趋之时,有人认为民主化会带来政治的不稳定;也有人认为一味追求政治稳定会影响民主的进程。其实,二者之间既有“正向”的促进关系,也有“负向”的牵制影响。

从“正向”促进关系来说,一方面,政治稳定是政治民主的实现的前提。政治民主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发展,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在严重的政治动乱和无序状态中,政治价值的传播必然受到阻碍,民主政治便是镜花水月。另一方面,政治民主促进政治稳定,是政治稳定的客观基础和根本保证。首先,政治民主为政府的政治统治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其次,政治民主有利于公民以平等的社会身份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激发社会活力,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政治民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将影响稳定的消极因素化解。最后,政治民主可以防止独裁政治的出现,有利于维持政局稳定与社会和谐。

从“负向”的牵制影响来说,一方面,民主政治实施不当或条件不具备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政治民主可能引发社会动员的扩大,参与的无序等,更加之相应的民主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过度强调政治稳定导致政治不民主。过度追求静态的政治稳定,国家或政府往往以公民素质不高,缺乏行使民主的能力等为借口,限制公民政治参与、履行民主权利的自由和机会。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既要政治民主,也要政治稳定。列宁曾指出:“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在民主斗争中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所取得的胜利,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可见,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改革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政治稳定是其他方面改革的前提条件。因为政治不稳定,经济就不会稳定,社会就不会稳定,人心就不会稳定,国家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毕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现代化。因此,要协调好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的关系,就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二者的“正向”作用,减少“负向”作用。

二、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协调发展的途径

(一)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培育

政治文化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国家的政治民主形式、制度都根源于本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需要,只有这样的民主化进程才会水到渠成。正如托克维尔所言,“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体形式,还是一种深厚的文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基础。健康的民主,不仅需要民主的法制,还需要民主的民情,而且后者占据了相当大的分量。”我们要吸取亚非拉国家的民主教训,不走西式民主道路。不走西方式民主道路——不要搞多党制,二是不搞三权分立,也不走俄罗斯、东欧式的激进民主化道路。而是立足本国实际,考虑我国的国体、政体以及社会发展总体状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对政治稳定而言,政治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性作用,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政治文化对全民族有着巨大的凝聚作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是爱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文化的凝聚作用依然不容小觑,它为政治稳定提供了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有些变革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面对全球化趋势的到来,我们更要建设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新的政治文化的培育要求我们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原则。既不能割断历史,离开民族的传统政治文化,又不能全盘西化。而是要以自身政治文化资源为基础,积极吸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时代内容,同时要打开视野,理性地对待西方政治文化,或批判,或借鉴,汲取其中有益成分,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这种立足本国文化根源,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政治文化才能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

(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与法治化

政治稳定是实现政治民主的前提。亨廷顿曾指出:“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追求的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是两个独立的目标,在没有政治稳定的情况下,政治民主是不可能的……人类可以没有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没有秩序而有自由。”要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就必然要使政治民主走上制度化、法治化的道路。通过民主政治法治化来维持政治稳定的状态,减少乃至消解民主化过程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诺斯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告诉我们,制度的变迁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总会在一定时期沿着原有的体制变化路径和既定方向往前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存在这种“路径依赖”,这种依赖性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已经形成的基本制度的路径内进行,以保证政治稳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同时指出,要“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而这些大的制度的坚持和完善都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党内法规、政治惯例等形式,才能被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我们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以法治化为主要方向,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以制度化、法治化来消解“政治不稳定”,从而促进政治民主。

(三)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中国的民主是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并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可靠保障。政治民主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公民参与的不断扩大,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与考量标准。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

然而,亨廷顿认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政治制度化落后,政治参与的扩大则必然导致政治不稳定,即: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可见,政治参与与政治动乱成正比,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动乱成反比。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之公民意识普遍觉醒,降低或取消政治参与,显然不合时宜。唯有推动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加强政治民主的制度化,才能使政治民主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消弭在萌芽状态,实现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要在各层次、各领域打通公民参与的渠道,建设公民参与的平台,保证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参与的具体程序上,则有赖于各项制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例如投票制度、听证制度、选举制度、信访制度、建议制度、批评制度、测评制度等。此外,公民素质的培养也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政治冷漠固然难以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因此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与热情,树立公民正确的政治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参与的过程中,则要引导公民理性、合法地表达政治利益,避免非理性政治行为,使政治参与趋于有序化。

总之,要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就要培育新型政治文化,这是其文化基础。也要完善其制度支撑,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与法治化。同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则是其前提条件与指标。可见,推进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1] 列宁全集(第23卷)[M].p.70.

[2]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68.

[3]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

[4]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8/c_1113015330.htm.2017-4-2.

[6]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06.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n Promoting Political Democracyand Political Stability

LIU Tao-li

(Weinan Party School of the CPC,714000,Weinan,Shaanxi,China)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stability are the two targets pursuing in China’s political construction,either of the goals has the positive mutual promoting effects and the negative restrict function.To realize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f promoting stability with democracy,guaranteeing democracy by stability and boosting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stability must cultivate new political culture,promote socialist democracy’s systematizing and legalizing and citizen’s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Democracy;Political Stability;Political Culture;Orderly Participation;Systemization

2017-3-1

刘桃李(1987-),陕西渭南人,中共渭南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政法理论研究工作。

D046.3

A

1674-2885(2017)02-03-03

猜你喜欢
制度化法治化公民
论公民美育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 08:55:44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女子世界(2017年12期)2017-05-22 02:53:45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行政法论丛(2016年0期)2016-07-21 14:52:23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天府新论(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