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慧敏
(江苏省江都中学 22520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窦慧敏
(江苏省江都中学 225200)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我国公民应具备必须的基本数学素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数学教育工作,尤其是高中数学教育承担着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责任,而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教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本文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背景,通过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三方面展开论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手段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沿袭着“只凭分数论成败”的想法,认为只有学生数学成绩上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提高.为此,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题海战术,一味让学生做题、练题,教学内容也只是围绕对题目的讲解展开.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着同一道题,虽然学生可以从中记住解题方法,但是学生遇到同种题型的题目时,依然不知道解题方向和关键.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思考,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且其专用术语及概念较多,学生要想掌握好对数学知识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就像一道包含不同食材的菜肴,既有代表简单易懂的基础知识的美味食材,也有代表生涩难懂的重难点知识的忌口食材.教师需要综合两种难度系数不同的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在学会基础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之后继续拓展数学学习,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吃透”、学透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先通过实物举例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空间点、直线与平面.教师可选取教室的粉笔盒作为观察物体,通过展示粉笔盒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六个方位,介绍粉笔盒的结构特点,即粉笔盒由六个平面组成,每个平面上有四个点,四条直线,再以教室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寻找教室内的平面、空间点及直线.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束学生的回答,应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身边事物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 ,学生可将课桌看成一个平面,则课桌的四个角为四个空间点,课桌的侧边是空间内的直线.教师再具体讲解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假设将升旗台看成一个平面α,将旗杆看成直线b,显而易见直线b垂直于平面α,以此来展现直线与平面间的垂直关系.教师选取学生平时随处可见的事物作为例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种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准确判断不同空间位置关系.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展开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难度高的知识的理解.
教学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既不利于学生及时向教师反映学习问题,也无法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烦恼,使得双方都处在一个盲目对接的课堂环境.教师应尽快从“闭着眼睛”的盲目教学方法走出,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多设置开放性话题,激发学生提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独特看法及理解,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分享学习观点中互补长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
比如,教师在上《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随处可见的倾斜现象,请学生举例说明,促进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师可利用风筝在空中呈倾斜状态和汽车上坡时汽车与地面呈倾斜状态类似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举例说明,顺利引入倾斜的概念.教师再用一根简单的直线来表示物体倾斜的状态并随机画出若干根倾斜直线,提问学生直线间的不同点在哪,引导学生认识到直线之间倾斜角的不同,将学生的关注点转到斜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上,使学生可以紧跟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从而能专心投入到讨论内容中.教师顺利引入对直线斜率的介绍,有利于学生根据斜率来判断直线的倾斜角度,并为斜率计算教学做良好的铺垫.教师利用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分析和运用数学知识,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良好契合.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中心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方法.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注定被不断前进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只有新颖、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课堂教学蓬勃的生机活力.现在部分教师依然只采用教材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并未在教材原先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课上提问的问题也只是书上已有答案的例题,使得教学本身并未突破教材内容,本质上与学生自学没有什么区别,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教师应立足时代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较于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例如在教《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时,可根据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特点加强提问问题的情节性,引导学生理解问题题意.教师先假设一人将一块石头用力从5楼扔到地上,请学生思考石头是否会掉到地上.理所当然学生肯定会一致认为石头会掉到地上,教师顺势可通过“石头掉到地上”这一事件必然成立的结论,引出对必然事件的定义介绍,即某一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教师再假设石头在之前条件下是否会浮在空中,提问学生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简单的逻辑思考即可判断出这属于不可能事件.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例子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必然和不可能事件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同时教师应强调学生应基于一定的条件下才可判断该事件的性质,避免学生出现在忽略条件的前提下直接根据事件结果判断事件性质的认知错误.教师可继续对之前的提问进行假设,假设石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否会砸到人,该事件应为必然还是不可能事件,就此引出随机事件的概念,即在特定条件下无法判断能否发生的事件.教师再通过其他实例帮助学生加强对事件性质的判断能力,有助于学生根据事件条件分辨必然、不可能和随机事件.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同一条件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设想事件结果,逐步深入问题本质,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问题特点,抓住问题本质,提高学生的逻辑及推理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转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和适应度.
教学课堂是一个公共场所,我们既不愿看到一个只有教师讲话的寂静的课堂,也不想要一个过于吵闹、无法控制秩序的课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利于营造有序的课堂环境,既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参与度,又避免学生失去对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更加有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想法,努力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
[1] 章建跃. 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若干建议[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7(5):1-3.
[2] 涂荣豹.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J]. 数学通报, 2007, 46(8):11-15.
[3] 章建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与编写[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45-50.
G632
A
1008-0333(2017)33-0003-02
2017-07-01
窦慧敏(1991.01-),女,江苏省扬州市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数学学科教学与研究.
杨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