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静,朱庆竖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系, 广东 广州 510430)
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孙丽静,朱庆竖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系, 广东 广州 510430)
植物学是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满足高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多年的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采用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直观教具、网络教学资源、校园植物等教学手段对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为其他高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植物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
植物学是农林类高校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并树立专业志向的入门课程[1],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园林专业的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以及应用。植物学课程通常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程,有的学生可能会误认为园林专业主要是学习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因而不重视园林植物。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园林设计的本质和要素,不知植物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园林设计的成败。如何改变学生“重设计、轻植物”的观念,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植物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植物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也不够,直接影响课程后续的教学进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课题组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实践,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密不可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讨论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探求未知知识的激情。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这个工作任务,查阅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不但学生可以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而且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在“植物营养器官:叶”的教学中,老师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各种类型的植物叶子,通过实物来区分单叶和复叶,以及叶形状、叶大小、叶颜色等特征进行对比学习,并加以识别,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又如“植物标本的制作”,老师先讲解植物标本制作的方法,给每个小组派发工作任务单,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老师要监控学生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进步。
(二)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就指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教学环节包括:设计问题、提供材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和拓展知识。植物营养器官部分,首先进行教学导入,学生讨论身边熟悉的植物叶的类型、叶的特征、叶片的观赏性以及用途。接着派发不同的新鲜植物枝条,学生就叶的特征、叶的形态(包括叶片的形状、叶尖的形状、叶基的形状、叶缘的形状)以及如何区分单叶、复叶等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十分钟后,学生通过上台演讲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讨论,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总结。叶是鉴别植物种类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学生讨论的问题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次讨论,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老师的教学活动,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植物的营养器官:叶”时,老师先通过任务式教学法和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授课,提前布置下次课的工作任务,每组采集几种不同的植物枝条,指出其叶的结构、形态、单复叶,小组内进行讨论,下次课选派一名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上台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把问题记下来,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果。许多学生在上台讲解时将植物枝条固定在一张纸上,图文并茂,非常清晰。有的同学演讲语言诙谐幽默,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
(四)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发展,也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植物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理论教学结合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以校园绿化和各种城市绿地为载体,以城市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植物形态特征和植物分类,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时,可充分利用校园智能化温室、校园绿化植物以及城市绿地的植物资源,现场边观察边讲解,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现场全方位进行比对,找出植物特征之间的异同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采用多媒体手段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拍照、网上搜索等手段收集图片、视频资料,归纳整理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还原给学生。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文字描述配以丰富的图片展示,学生近距离地观察植物图片,感受植物的本来面目,并附上每个概念所针对的植物图片,学生对植物有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能更好地掌握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4]。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的信息,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照搬到课件中,而应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同时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最好在课堂上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其二,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要利用电脑鼠标来操作课件,而应利用电子教鞭来控制多媒体课件的翻页,任课老师应该在教室自由走动,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倡教师要“站起来讲”、“走起来讲”, 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教学效果更加好。其三,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同时,必要时还要在黑板上画一些简单的示意图,通常这种图称为“板图”[5]。多媒体课件中没有提到或者延伸的知识点,教师应该进行板书。例如,在讲授植物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时,一边讲解植物的最明显特征并加以区分,一边进行板书,边讲边写,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此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如果不进行板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最后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小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教学效果很好。
(二)采用直观性的传统教具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用具。教师尽量发挥传统的直观教具,如蜡叶标本、采集的新鲜植物标本等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对植物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了从传统的板书(板图)教学到现在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原始的标本教学到现在的实物教学,从课堂教学到户外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的转变,深受学生欢迎,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还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同学间的感情,学生更愿意接受新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目前有很多植物学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开放课程以及网络课程等课程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授课方式比单纯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更形象逼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国内相关的植物学网站都有丰富的植物图片,这给教学提供了极大方便[4]。当今信息时代,诸多与植物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如植物网、植物设计志、华农校园植物、上海辰山植物园、华南植物园等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用生动诙谐的语言描述植物特征,学生很容易吸收和掌握。
(四)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开展教学
1.校园植物应用于植物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校园植物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植物种类。植物学的最大特点是易学易忘[6]。校园植物接触机会多,观察和巩固的机会也多,这样有利于强化记忆。校园植物取材方便,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基本反映学校所在城市的园林、花卉、庭院等常见绿化树种。认识校园植物是认识当地常见园林植物的最便捷途径。
2.校园植物挂牌标识
校园内园林绿化和观赏花卉等植物种类较多,组成一个绿树如茵、四季有花的绿色世界。近年来笔者和同事带领学生给校园植物挂牌,每张牌介绍该植物的中文名、别名、学名、科名、主要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这样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对挂牌的植物进行辨认和巩固学习。学生制作植物标识牌,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植物标本的制作
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利用这些标本还可为植物分类教学服务。将学生分组,全面采集、制作腊叶标本,并系好标签,供学生观察和学习。利用课程实习,老师和学生共同采集、制作了300多个植物标本,丰富了教学素材和资源,可进行植物形态特征和植物分类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一)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白云校区是2006年建址于家禽所的废墟之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的绿化,并将校园绿化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十年来,植物学教师配合学校的校园绿化工作,成立校园绿化小组,安排学生进行校园绿化管理,不定期设计并更换校园的花卉。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
课程改革后学生迟到人数明显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较高,作业完成的速度和质量都大大提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其他网络途径,师生互动次数达300人次。学生成绩普遍提升,课改前学生平均成绩75分左右,课改后学生平均成绩82分以上。学生制作标本达300多个,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学生毕业就业率高,人才培养质量较好
多年来不断改革和探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好。往届毕业生分别成立广州兆森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室内设计工作室等,公司运营多年,效益较好。园林专业学生主持2016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项,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学生参加2012年、2016年全国农林类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参加2015年、2016年广东省职业技能比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较好。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有些学生毕业一年后就担任园林公司的中层以上职务,或成为全国各城市的园林项目经理等。
经过多年的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更加扎实和实用[7],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植物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得到了教学督导、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今后要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周建良,刘炳荣,严岳鸿,等.论植物学课程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03-104.
[2]徐月明,刘萍,孙燕,等.高职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1):77-79.
[3]叶志娟.高职院校《园林植物学》课程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5):1573-1574.
[4]徐晓阳.职业学院植物学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22):112-113.
[5]谭玲玲.提高植物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30):15079-15082.
[6]施利祥.校园植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德师专学报,2007(2):167-169.
[7]赵霞,彭勇波.高职院校园林植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0-31.
Reform & Practice of Botan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SUN Li-jing, ZHU Qing-shu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rts,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rade, Guangzhou 510430, Guangdong, China)
Botan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of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also a practical and highly-applied course. Its teaching effec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of subsequent courses. Combining wit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botany,the author adopts task-driven method,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class method, role-playing methods, on-site teaching method and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make full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traditional visual teaching aids,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campus plants to reform and explore the cours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ultivating high-skilled and applied talents, which has acquired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otany course teaching in other higher colleges.
botany;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practic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G420
A
1007-5348(2017)02-0094-04
(责任编辑:闫文龙)
2016-09-27
教育部、财政部中央财政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项目“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教职成厅函[2011]71号);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项目“植物学课程建设研究”(GDKM2012-38)
孙丽静(1981-),女,河南南阳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环境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