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闽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铜陵 244000)
钢琴教学中背谱模式的科学探究
李方闽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铜陵 244000)
19世纪音乐家李斯特开创了背谱演奏法,虽然在此之前,背谱演奏的方式曾备受争议。然而经过时间的证明,背谱确实对演奏起到了升华的作用,脱离了视觉的限制,听觉变得更为敏锐,从而能发现一些曾被忽略掉的细节。普通高校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后,弹奏上虽然精进很多,但背谱上往往感觉吃力,有时因害怕遗忘,甚至对公开演奏出现“恐惧”心理。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正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有所帮助。
钢琴;背谱特点;背谱模式;肌肉记忆;思维记忆
对于初学者来说,并没有背谱的概念,甚至不觉得需要刻意花时间去背,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多弹两遍就会了。究其原因:1、演奏作品较为简单。初学者的演奏曲目一般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音响效果上来说,都比较单一,因此记忆难度不大,也就比较容易记得住。2、初学者多半运用肌肉记忆,即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肌肉记忆一旦获得,短期内不易遗忘。很多时候在演奏时,都是手指自己在运动,大脑却是一片空白。3、较小的演奏者心思单纯,对于舞台演奏并无过多的压力和包袱,反而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在进入专业高校之后,学生的演奏作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大大增加了背谱时间,这期间可能还会出现背了又忘,或者相似段落混淆的现象。如果仍然仅仅依靠原始的肌肉记忆去背谱,不仅加长了记忆周期,而且也增加了演奏失误的风险。同时不能忽略心理因素对于演奏的干扰,也就是俗称的临场发挥。大部分的普通人上舞台都会紧张,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高压的状态下,肌肉记忆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再加之思想包袱过重,出现思维混乱的概率就会增加,甚至可能由于一些小因素的改变,例如现场灯光的变化,使得演奏者看琴键的样子跟之前有所差别,让整个记忆崩塌。
随着弹奏水平的提高,年龄的增大,乐谱的记忆难度及演奏者自身的记忆状态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仍然停留在最初级阶段的背谱方式,会大大增加演奏的风险,造成上台前心里没底,上台后心里发慌。长此以往下去,会对演奏失去信心,甚至出现演出焦虑症等。如何做好过渡,学习科学的背谱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前面提到,初学者通常采用肌肉记忆,这是一种最原始的记忆方法。然而背谱需要做到协同记忆,不仅仅是手记下弹奏的方法,耳朵记住音响效果,眼睛记住手指的运动轨迹,这一系列的协调中枢就是大脑。因此要通过练习,慢慢的将肌肉记忆转变成为思维记忆,不再是单纯的跟着手指跑,而是用大脑来指挥控制。所以背谱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①有琴有谱
这个阶段,是对作品从陌生到娴熟,不断打磨的阶段,也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期间不要弹一点背一点,断断续续的背。很多学生都有分段落练习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喜欢弹多少背多少,觉得这样就不用再去多花时间背谱,练习完也就背完了。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首先,这打破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使演奏者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整个作品;其次,如果作品过长,容易造成前面背后面忘,来回反复。这一阶段需要认真读谱,严格按照曲谱上的要求进行弹奏,养成良好的习惯。
②有琴无谱
当练习达到一定的量时,肌肉记忆便开始慢慢形成,演奏者可以脱谱演奏,不用大脑思维,仅凭手指就能弹下来。弹奏时,可能不能保证每遍都万无一失的弹下来,当出现停顿或弹错,不要本能的再次从头开始,这是暴露记忆漏洞的最好时候,一定要打开谱子,对照谱面,纠正错误记忆。每一遍都要如此,这样可以加强记忆点,为思维记忆的形成打好基础。在这一时期,除了要关注手上动作,还要注意目光的焦点以及慢板的片段,这两点通常容易被忽略。
③有谱无琴
有谱无琴的练习,目的是在熟悉了乐曲之后,撇开肌肉记忆的束缚,用眼睛和大脑,将曲谱完整仔细的再读一遍。这次读谱的性质与刚开始练习时读谱已截然不同,演奏者已经对作品有了宏观的概念,需要做的是不断将其细化,尽可能的完善每一个音。当然也有记忆超凡的音乐家,可以跳过第二步,直接利用视觉记忆背谱,像英国的钢琴家道森,我国的女钢琴家顾圣婴,他们都拥有这种惊人的能力。
④无琴无谱
最后的阶段需要完全靠思维去将整个作品想象出来。闭上眼,想象着手指在琴键上弹奏的轨迹,同时想象出音响效果。如果学生觉得这个程度很难做到,可以先通过盲弹来过渡一下。顾名思义,盲弹就是闭着眼睛弹奏,规避掉视觉记忆,靠手指的触觉记忆,把曲子“摸”出来。在这过程中,思维一定要跟着手指走,也就是说,大脑里一定要想象着手指运动的样子。盲弹练了一段时间后,再试着将手拿下来,完全依靠思维想象。当能完整的将作品在大脑中想像出来,思维记忆也就初步形成了,后面就是不断强化熟练的过程。以一首时长八分钟的的作品为例,可能第一次冥想需要十分钟,因为中间包括一些不确定的段落,一般刚开始都会长一些,慢慢的要将其缩短至八分钟,甚至五分钟,冥想作品的时长一定要练习到比正常弹奏要短,这样才能保证思维记忆的熟练度。
以上的四个阶段基本可以运用到所有的作品背谱中,但由于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及作品的差异性,不代表经过了这四个阶段,就一定能形成很好的思维记忆,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不能死板硬套,需灵活运用。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演出前很焦虑,想练琴但是又觉得没什么可练的,感觉都练好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能是把这首作品弹“油”了。对作品失去新鲜感,往往也就意味着对作品失去了激情和思考,脱离了这两样,演奏如同打电脑,机械单调,而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完成背谱的阶段。
①坚持读谱。即使在已经完成背谱的情况下,还是要每天坚持读谱,认真的看谱练习。作品所有的要求都来源于谱面,它是根本,如果长时间的脱离,最后演奏就会变成想当然的弹琴。
②搜集各种演奏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世界上没有两个弹的一模一样的人,同一个作品,每个演奏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演绎。通过对比分析,会激发更多的灵感,也给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工作不能放在一开始去做,在对曲目不熟悉,还没有进行系统分析之前,过多的听音响资料,会造成先入为主的概念,最后失去自己的理解,变成单纯的模仿。
③花样背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背谱模式 (左右手一起背),增加背谱的难度,例如单数小节背左手,双数小节背右手;背弹一小节停一小节(停顿的小节自己哼唱旋律)等等。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增加了难度的背谱使得更快的发现记忆漏洞,及时填补。另外,也让作品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很多隐藏的副旋律声部被凸现出来,结构也变得更加完整。
每一个准备上台的演奏者都希望可以将最完美的音乐呈现给听众,可实际上,就算是钢琴家,每次的现场演奏也多少都会出现一些小瑕疵。一般人在紧张的情绪之下容易出现慌乱,慌乱之中很难做到理智的分析,所以万一出现失误,要记住几个原则:
①曲目的完整性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不要太过于纠结在一些小的错误上。在演奏中,出现碰错音、节奏乱或是小停顿等一系列的小错误,如果能直接弹下去,就不要回头去修改,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轮轴一直在往前转,即使修改过来也毫无意义。
②当出现大的停顿失误时,尽量不要再从乐曲开头重新开始。无论是演出还是比赛中,出现两个开头,都视为很严重的失误。在背谱时,可以将一些连接段落的开头进行加强记忆,这个部分要熟练到可以将音符在五线谱上默写出来,笔者习惯性称这些段落为“安全岛”。当出现短暂性忘谱时,可以先试着能不能将旋律找回来,但这个过程不宜太长,如果发现不行,就立即强行跳到下一个“安全岛”上继续演奏,这中间停顿的时间越短越好。另外,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刚开始运用这个方法时,并不能每次都精确的跳到下一个“安全岛”,有时会往前跳,有时甚至会直接跳到结尾,这些都取决于演奏者在台上的应激本能,只有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才能让演奏者的失误听起来也富有“音乐性”。
总结:在普通高校教育中,越来与重视学生演奏技术的提升,而忽略了临场发挥这一块,很多时候都把失误的原因归结到心理因素上,从而导致原本紧张的学生变得越来越缺乏自信。有时练的太多反而会失去对作品的新鲜感,不如坐下来静静的冥想,想象音乐的色彩、声音的效果、手指的运动轨迹,想象一切跟这首作品相关的东西。只有把作品“想清楚了”,手指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另外,对于“紧张”也不必太过害怕,只有在一遍遍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紧张”共处,甚至利用这一点点的紧张,让自己达到兴奋的状态,这才是每一次实践演出的意义所在。
[1]唐冠祥.钢琴背谱的记忆分析与操作训练[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胡雅曼.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背谱能力[J].黄河之声.2009(20).
[3]单珊.睡眠记忆对钢琴背谱认知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G424.1
A
1009-8534(2017)06-0157-02
李方闽,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键盘表演艺术。
徐向阳
审 稿 人:于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