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女性伦理观

2017-04-13 04:22桑东辉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交感周易男女

桑东辉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性别平等理论研究·

论《周易》的女性伦理观

桑东辉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周易》作为传统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伦理思想资源,尤其是在女性伦理方面,很多后世关于女性伦理的思想都肇端于《易经》。它在两性观上,突出表现为强调阴阳和谐的男女交感;在婚姻观上,突出表现为强调天长地久的长久夫妻;在生育观上,突出表现为强调生生不息的后代繁衍;在家庭观上,突出表现为强调严君慈母的持家主内。

《周易》;女性;伦理观

作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的《易经》以及解经的《易传》蕴含着许多有关古代女性思想的遗存,给我们今天研究女性伦理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本文以《周易》为视角,对先秦时期的女性伦理作一概观式的剖析。

一、男女交感——阴阳和谐思想下的两性观

“易以道阴阳”(《庄子·天下》)。从《周易》的整体框架看,《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阴阳,是阴阳的和谐。在《易经》话语体系中,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阴一阳,既矛盾对立,又相互转化,并以此来达致和谐。整个《周易》六十四卦就是由阴、阳这两个基本爻的组合而发展演化来的。阴阳和谐不仅是天道和地道的规律,更是人道的规律。阴阳和谐、生生不息的易道观落实到人身上就是男女交感的两性观。对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系辞传上》),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解释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道谓自然而生,故乾得自然而为男,坤得自然而成女,必云成者,有故。以乾因阴而得成男,坤因阳而得成女,故云成也。”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引《朱子语类》曰:“天地父母,分明是一理,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则凡天下之男皆乾之气,天下之女皆坤之气,从这里便彻上彻下,即是一个气都透了。”乾道代表男,坤道代表女,就如同天地父母一样。但单纯的乾道和坤道是不能化生万物的,乾道只有因阴才能成男,坤道也只有因阳才能成女,男女通气则万物化生。这点还可以从“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系辞传下》)中得到佐证。按照朱熹的《周易本义》,“絪缊,交密之状;醇,谓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男女指的是阴阳两性。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引晋干宝曰:“男女,犹阴阳也。”构者,合也,交合也。“天地二气缠绵交密互相会和则使万物感应精纯完固。雌雄男女形体交接则阴阳相感遂得以生生不息”[1],这种雌雄交接、男女构精实际就是生物界生殖繁衍的普遍规律,人类也不例外。有研究者更进一步指出:“《周易》中的阴阳符号就被认为是男女生殖器的形象抽取和意会象征两种功能[2]。《周易》下经首卦为咸卦,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伦理。所谓咸者,感也,也就是交感。《荀子》曰:“易之感,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荀子·大略》)这显然是受了咸卦位于《易经》下卦之首和其彖辞“亨,利贞,取女吉”的影响。一般认为,上经以天道为基础,下经以人伦为基础,所谓正夫妇以醇天下。咸卦正担当了人伦基础的重任[3]。清人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引《程氏易传》曰:“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以恒也。天地二物,故二卦分为天地之道。男女交合而成夫妇,故咸与恒皆二体合为夫妇之义。”这就肯定了咸卦在人伦仪礼和夫妻之道方面的伦理价值和意义。一些现当代研究者则更多地将咸卦视为类似《诗经》所展现的少男少女幽会时的场景描写,更有研究者具体而微到“这是一对新人火热的新婚之夜[4]。但无论是夫妇交感说,还是少年情人幽会说,抑或是新婚之夜亲热说,咸卦表达男女之间的交感当为治易者通识①,至于这种交感到底是夫妇床笫之欢,还是情人鱼水之乐;是新婚初战,还是野合交媾,因原始文本语焉不详,至今已难以考索。但具体考察咸卦的卦爻辞,从初爻的“咸其拇”,依次而“咸其腓”,“咸其股,执其随”,“咸其脢”,“咸其辅、颊、舌”,整个过程描写明确无误地传递给我们以男女交感、和谐愉悦的信息。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易·咸·彖》)对于咸卦,如果大而言之,则“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具体到人而言,则男女二气交感而刚柔相济,生生不息。可贵的是,《易传》还将这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生命感应和交合繁衍,引申到治国安邦等政治伦理上,提出“圣人感人心而天禧和平”,将所谓圣人与人民大众的彼此心灵沟通作为天下和谐的基础。

根据《周易》生成理论,作易者是通过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来“取象比类”的。对于男女之间的和谐关系,作易者也是通过对自然界天地交感、山泽通气、水火相射等现象来分析和表现的。《周易》八经卦的角色分工如下: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易·说卦传》)。可以说,在《易经》的八卦中分为四男四女,其中乾、坤为父母,除此而外的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为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八经卦分明就是一个家庭。而在上古,和谐观念的根本就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由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卦彼此组合而成的。仔细考察六十四卦不难发现,凡是由男四卦(即乾、艮、坎、震)与女四卦(即坤、兑、离、巽)组成的卦则相对和谐;反之,而同性四卦相重而组成的卦则经常表现为冲突不和谐的卦象。《周易》的两性观总基调是交感和谐,其反对的是同性不交的暌违和乖离。只有异性交感才能和谐,才能生生不息;反之,同性相交则要么是“其志不同行”,要么是“其志不相得”,是背离和谐原则的。

在男女交感过程中,女性作为阴的象征,其角色是被动,是顺承。如果女性太强,太主动,就背离了女性的“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易·坤·文言》)的社会角色,其结果就不好。因此,作易者主张,对这样的女性“勿娶”。比如姤卦“女壮,勿用取女”的卦象是一阴五阳,说明此女人性欲太旺,需要5个男人才能满足其要求;而蒙卦的“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则说明女人贪财。女人贪财、好色,都不可娶[5]。对屯卦的九五爻“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有研究者认为其中“膏”字通“己”。《说文解字》:“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可见“己”乃女性生殖器。意思是,与女子性交,如果是处女就好,否则就不好[6](P187)。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两性交感中女性的被动状态。

《周易》在处理男女交感关系时,特别强调阴阳和谐,两性互补,这就如同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样,作为阳的代表,男性的特点是健行,是阳动;而作为阴的代表,女性的特点则是载物,是顺承。否卦的六二爻和六三爻均为阴爻,其爻辞为“包承”“包羞”,也凸显了女性在两性和谐中的角色和地位,这种角色和地位既与天尊地卑的天地设位有关,也是基于自然界中阳尊阴卑的阴阳合德理念。

二、夫妇有恒——天地恒久思想下的婚姻观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易·序卦传》)。

从《周易》的社会生成顺序看,代表阴阳的天地产生世间万物,有了万物才有了“三才”之中的人,也即男女。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辨”。“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荀子·非相》)。在上古社会,“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管子·君臣下》),“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吕氏春秋·恃君览》)。人与动物的区别几希。随着中国上古社会由蒙昧进入到野蛮,以及文明的渐次演进,社会才由衣裳未正、婚姻未别的原始群婚状态进入到对偶婚乃至后来的一夫一妻制。而作为道德规范的礼义则是由夫妇而父子、由父子而君臣上下依次递嬗的结果。这体现在《周易》的卦序上,即把咸卦和恒卦放在《易》下经开篇的位置,类似于《易》上经的乾卦和坤卦。在讲男女交感的咸卦后紧接着就是讲夫妇之道的恒卦,这显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体现了作易者的思想,体现了“察于天之道而明于人之故”(《易·系辞传上》)的作易宗旨,体现了作易者的社会伦理思想及其婚姻观。在《易传》看来,夫妇关系要保持恒久,“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易·序卦传》)。而要想保持夫妻关系恒久,前提是必须和睦相处,而不要出现“舆说辐,夫妻反目”(《易·小畜·九三》)的不和谐音符。此外,对于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的“见金夫,不有躬”(《易·蒙·六三》),《周易》也是持反对态度的;对于“系小子,失丈夫”(《易· 随·六二》)和“系丈夫,失小子”(《易·随·六三》)的脚踏两条船行为那就更加不赞同了②。也有研究者认为大过卦中的“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易·大过·九五》)乃再婚之卦[7],“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易·大过·九五·象》)表达了对这种婚姻形态的否弃。《周易》还将恒作为一种道德上升到伦理价值的高度,提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易· 恒·九三》),“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易· 恒·六五》),认为如果人不恒德,则“无所容也”(《易· 恒·九三·象》),“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易· 恒·六五·象》)。通过对不恒的失德以及由此产生的承羞与从一而终的妇人恒德的正反比较,进一步强调婚姻中的恒德,特别是女性要有恒德、从一而终的道德观。这些都说明尽管《周易》提倡夫妇之道要恒久,但在现实中,由于殷末周初时期礼制还没有像后世那么严密,见异思迁、夫妻反目,乃至再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周易》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婚姻礼仪嬗变的轨迹,甚至一些原始社会婚媾的遗风也有不同程度的遗存。如关于抢婚习俗在《易经》中就有多处记载,至少有三个卦的四处卦爻辞出现了“匪寇婚媾”的字样。如“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易·屯·六二》);“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上六》);“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易·贲·六四》);“睽孤, 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易·睽·上九》)。这些卦爻辞生动地再现了原始的劫掠婚,甚至假战,假被盗,藏匿女子,女家途中留难,新妇哭泣表示悲哀等都是古代掠夺结婚的遗迹[8]。 从人类学的观点看,新娘的哭泣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不仅不是凶象,反而是吉兆。因为新娘的哭泣既含有对亲族的真实眷恋,从而感到生离的悲苦,同时也具有某种神秘的祈祷功能,还包涵了她对性的或真或假的羞怯与谨慎[9]。原始劫掠婚的出现有其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渊源,本文不展开论述,在此只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劫掠婚渐渐地成为一种仪式性的习俗,到了西周时期很多劫掠婚其实都已经是假掠真婚,劫掠徒具形式上的原始风俗而已,“六礼成婚”逐渐在劫掠婚的习俗基础上发展起来。

关于婚姻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制,在《易经》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女归吉”(《易·渐·彖》)的渐卦就是专门记载婚姻的,其“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易· 渐·上九》)说的是以鸿雁羽毛为仪,已经包含了将鸿雁作为聘礼的纳采含义。而贲卦中“束帛戋戋”“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等卦爻辞,表现的是求婚者带着满满一车“束帛”来求婚[6] (P188)。《易·贲·六五》中的“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表现的是在纳征那一天,女方妆点家园,男方将“束帛”作为聘金,但显得有点小气(“吝”),虽然女方不大满意,可最终还是成全了这桩婚事[10]。《易·蒙·九二》中的“纳妇吉,子克家”,明显是通过占卜来确定婚媾的吉凶。《易·泰·六五》和《易·归妹·六五》都有“帝乙归妹”一语,有人将其与《诗经·大明》中周文王迎娶商女“亲迎于渭”联系起来,这一环节当是“六礼”中的亲迎程序。尽管我们无法确知在《易经》卦爻辞产生的时代是否已经有了完整的“六礼成婚”模式,但《易经》中已经包含有“六礼”的雏形当无疑义。

三、枯杨生稊——生生不息思想下的生育观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传下》),“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易· 乾·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彖》),这些义理表明《周易》是重生的,所谓“生生之谓易”(《易·系辞传上》)。按照牟宗三的说法,乾卦是创生的,坤卦是终成的,“万物皆凭赖坤元有其生,生就涵着其后的成。”[11]生生不息是易理所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婚姻中对生育繁衍的重视。“传统文化十分强调婚姻‘广家庭’‘繁子孙’的意义,因为‘大婚,万世之嗣也’,‘内以治宗庙之礼,是以配天地之神明’,这是使父家长制不致覆其宗祧的重要保证。”[12]在繁子孙、广宗嗣的大背景下,生育能力是婚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原始的生殖崇拜在先秦时期已经转化为婚姻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周易》中更有有关生育的相关卦爻。如《易·归妹·上六》的“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就涉及生殖问题。明代易学家来知德早就指出此卦“人伦以废,后嗣以绝,有何攸利?”对此美国学者夏含夷进一步解析为,此卦中的“承筐”象征女人的阴道,以嫡妻的筐里没有果实暗示她不能生育后代。臧守虎也认为此卦暗示的是男女夫妇不能人道,无法生儿育女[13]。此外,《易·屯·六二》中的“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也与生育伦理有关。对于“字”的含义有多种解释,有的人认为“字”是“爱”的意思,如孔颖达:“字训爱也。”也有人释为“许嫁”,如朱熹:“字,许嫁也。礼曰:女子许嫁,笄而字。”今人高亨、南怀瑾等人多持“许嫁”说。案的《说文》:“字,乳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人及鸟生子,曰乳。”李鼎祚将“字”与离,与隆起的腹部联系起来。他认为:“离为女子,为大腹,故称字。”今人金景芳认为:“字,字育,即生育。”[14](P64)周振甫释:“字:怀孕。”[15]此卦中将“字”解释成怀孕或者生育、乳养,似更说得通。前面我们提到的专讲婚姻的渐卦中也有与生育有关的爻辞,如其九三爻的“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和九五爻的“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其中“妇孕不育”可能是发生了难产,故凶;而“妇三岁不孕”则说的是虽然妇人长期不孕,但有鸿渐之吉,其前景是好的。

此外,先人早已认识到“男女性成熟和性衰退方面存在着发育年龄迟早的生理差别因素,基于此,逐渐确立了符合生理和心理基础的大男配少女的婚俗。”[16]关于结婚年龄,《周礼》等典籍记载不一,有的说女子二十而嫁,有的则坚持女子十五乃嫁。《周易》虽没有明确涉及嫁娶的年龄,但有关生育的卦爻辞也对男女的年龄配比表达了看法。对于老夫少妻模式,《周易》没有表达出反对,“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易·大过·九二》),这并不影响生育。而对于表现老妻少夫婚媾模式的“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易·大过·九五》),《周易》或持“无咎无誉”模棱两可态度,或直接表达了“亦可丑也”的厌弃态度。其所以如此,或许老妻少夫不如老夫少妻更利于生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吧。在枯杨生稊中,“老夫乃阳之过,今得到女妻相济,遂有重新获得生育的功能。”[14](P219)而在枯杨生华中:“上六是过极之阴,是末,表明生机已至浅且竭的程度,故有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之象。枝头生出华来,解决不了树干已枯的问题;小伙子纵然年轻力壮,娶的是老妇人,生育依然无望。”[14](P221)

四、内主中馈——家有严君思想下的家庭观

按照古代的修齐治平思想,齐家处于修身和治国的中间环节,至关重要。儒家重视齐家,在《周易》中是有渊源的。《周易》的家庭治理观念奠基于其乾坤阴阳的天人合一理论体系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系辞传上》)。家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和谐稳定也是建立在天尊地卑、乾尊坤卑、阳尊阴卑的天道秩序基础上的。在这一等级秩序中,无疑父家长肩负着齐家的重要责任,并拥有对家庭的绝对权力。

家庭正不正,关键在家长。“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易·家人·彖》)。尽管在《周易》中还没有清楚地出现后世所谓“阴者阳之助”“时出佐阳”的观点,但由于阴阳、乾坤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决定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内部分工。“周人为突出男女之别与夫妇之礼的重要性,把它说成是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志,是社会与家庭的道德伦理起点,从而为推行其政治化的婚姻妇女教育制造思想理论根据和观念意识渗透,努力使之成为每一社会成员尤其是女性成员的思想行为规范。”[17]

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中,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易经》对家庭和谐非常重视,其中家人卦就包含了家庭关系、家庭治理的相关义理。从卦象上看,家人卦的上卦为巽,下卦为离,离代表火,巽代表风,故又称为“风火家人”。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卦象是“以风火相生相长之象,而喻家庭中父母子女之生生不息、相互依靠之理,这正是《周易》的用心所在。”[18]家人卦共有六爻,主要是关于家庭中父母的地位和分工,以及家庭管理中的一些原则。关于家庭中的家长分工,作为女性家长,母亲的主要职责是“在中馈”(《易·家人·六二》)。所谓“馈”,《说文解字》释为“饷也。从食贵声。”《周易折中》具体解释说:“妇人居中而主馈者也,故云‘中馈’。”“妇人之职不过奉祭祀、馈饮食而已,此外无他事。”高亨认为:“馈,具饮食以予人也。中馈即内馈,家中之馈事。”[19]这种女主人主中馈的分工,体现了“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易·家人·彖》)的原则,为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格局奠定了基础。这种男女正位的社会分工是符合天地之道的,故而被肯定为“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易·家人·彖》)。应该说,在《周易》产生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天尊地卑”的观念,也有了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的思想,但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的“夫为妻纲”的程度,更没有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完全降低为男性的附庸,如后世“三从四德”中所提到的妇女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服》)。《周易》的家族观在对待家庭中女主人地位问题上,坚持在父家长制的基础上给予女性家长以适当的地位,她们也是作为家长出现在家庭中的。换句话说,在一个家庭内部,男性家长和女性家长都是尊长,“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但在宗法制家庭中,男性家长与女性家长的地位是不同的,男性家长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家长处于辅助地位。同时由于男女、乾坤的特性不同,男性家长更多的是发挥乾健的功能,体现了家长的权威和说一不二的地位;而女性家长则发挥阴柔的功能,以厚德载物的包容来辅佐男性家长管理家庭。这种男性家长与女性家长共同治家的原则,体现了恩威并重的家庭治理策略。作为一个血缘家庭,其内部关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即一方面要辨明上下尊卑长幼之序,治家要严,以敬为主;另一方面又要发挥血缘的感情纽带作用,凸显亲情和慈爱,治家宜宽,以爱为本。《易传》把这两个方面统一了起来,使之无过无不及。所以家人之严君既不单单是父也不单单是母,而是父母的共同配合。母性的慈爱与宽容可以制约父性的威严而不致流入“寡恩”,反过来看,父性的威严又可以制约母性的宽柔而不致流入“寡威”。宽与严、爱与敬的结合,不仅是家庭伦理的规范,也是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的基础。但总的说来,家人卦在家庭治理结构方面主要是坚持父家长制的治理原则,这也是家国同构、君父一体的宗法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等级秩序所要求的。即“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易·家人·彖》)。女性家长配合男性家长,不仅发挥严君的作用,而且承担“中馈”的主内职能。反之,如果女性家长不能配合男性家长起到严君的作用,甚而至于“妇子嘻嘻”,其结果必然是“吝”(《易·家人·九三》),因为这是“家道松弛的表现,必然招致内忧外患。”[4]

以上只是从两性关系、婚姻关系、生育观念、家庭观念等几个方面择其要者简述《周易》的女性伦理观。此外,“归妹以娣”(《易·归妹·初九》)的媵婚制、“得妾以其子”(《易·鼎·初六》)的母以子贵思想等有关女性伦理的内容在《周易》中也多有记载,兹不赘述。

注释:

① 对此当然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据有的学者研究,关于《周易》咸卦的解释,从古到今,多达几百种,总体上说,可归结为三种:感应说,文王获中受刑说,出行的吉凶卜记录说。详见王宝红《〈周易·咸卦〉考》,载周易研究》2004年第2期。

② 陈戍国、蓝甲云在《〈周易〉之婚俗婚礼考论》(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一期)中认为:“《随》卦六二六三两爻所反映的女子脚踏两只船,既与小子(指年轻小伙子)又与丈夫(成年成熟有一定社会地位之男子)保持着关系,……这些卦爻反映了当时女子有可能‘娶’多位男子的情况,但因父权制已确立,女子也慢慢地只能‘娶’(嫁)一位男子了。”

[1] 南怀瑾,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444.

[2] 崔波.周易的婚姻观念及意义[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7-40.

[3] 程建功.一幅绝妙的爱情画卷——《周易·咸》卦辞、爻辞赏析[J].名作欣赏,2003,(4):94-96.

[4] 侯敏.《周易》中的婚恋短歌及婚姻家庭观念[J].学习与探索,2005,(6):168-170.

[5] 谭德贵.多维文化视野下的周易[M].济南:齐鲁书社,2005.345.

[6] 武树臣.儒家法律传统[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 兰甲云.周易古礼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295.

[8]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51.

[9] 张武,梅珍生.《周易》与人类婚俗[J].江汉论坛,1994,(12):39-43.

[10] 胡留元,冯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71.

[11] 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9.

[12] 温慧辉.试论传统文化的女性价值观[J].殷都学刊,2001,(3):81-85,101.

[13] 桑东辉.“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新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3):63-66.

[14]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15] 周振甫.周易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8.

[16] 宋镇豪.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536.

[17] 葛志毅.周代贵族妇女的社会文化特征及相关的伦理观念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04,(4):45-50.

[18] 张立文.和境——易学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6.

[19]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8.249.

(责任编辑 鲁玉玲)

The Female Ethics inZhouYi

SANG Dong-hui

(Harb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150010, China)

As a major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ZhouYicontains a lot of materials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especially female ethics.Abundant female ethical thoughts are evolved fromZhouYi: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 and Yang symbolizing women and men, lifelong steady marriage, plenty of offsprings, and the typical family norm with stern father and kind mother.

ZhouYi; female; ethic

2016-11-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人伦观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现代审视研究”(项目编号:13BZX071)

桑东辉(1968—),男,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

B22

A

1008-6838(2017)01-0021-06

猜你喜欢
交感周易男女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男女有别
有氧运动增强骨骼肌α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SD大鼠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NO和α1—AR的作用
时空交感(外一篇)——杜甫《地隅》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甜甜的“蝴蝶茧”
《周易》与《孙子兵法》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