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莉,哈 龙
(1.营口理工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辽宁 营口 115014;2.营口理工学院 团委,辽宁 营口 115014)
文化自信的生成要素与发展理路
伊 莉1,哈 龙2
(1.营口理工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辽宁 营口 115014;2.营口理工学院 团委,辽宁 营口 115014)
自信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在自我评价上的一种积极态度。文化自信,就是在文化方面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自信的建构是有一定的生成要素的,文化自信的生成要素包括本民族文化在民族历史中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在比较过程中体现的优势,新时代的发展动力所带来的发展潜力等方面。中国文化自信的生成有根本要素、有具体要素,也有核心要素。历史上中国文化的自信经历了从自信到不自信再到自信的几个阶段。我们看到中国文化的自信正在越来越坚定和壮大。加强对文化的自信,在抵御外在冲击,提高内在实力,实现远大梦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生成要素;发展历程
(一)自信及其生成要素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谈论到“自信”这个概念,它是人们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面对陌生世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把握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个人对自我评价的一种积极态度。因此,自信是一种心理学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信就是一种“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1]。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心理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将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行为成就,即自身过去的成功经历。第二,替代经验,即与自己相近的人的成功经历。第三,语言劝说,即他人的劝说和鼓励。第四,情感唤起,即自身解决情绪困扰的能力。第五,情境条件,即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自信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但自信的生成要素却即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依据。研究自信生成的客观依据,对促进自信的生成具有普遍意义。自信生成的客观要素主要表现在:
过去取得的成就。所谓信心,来源于实力。当你拥有实力并依靠实力取得一些可量化的成就的时候,就会为你产生自信。
自己的优势地位。自信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必然会给自己带来自信。
未来的发展潜力。自信是一种乐观的预期,它本来就是指向未来的,如果过去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未来即将走下坡路,仍然影响自信的生成。所以未来的发展潜力也会带来自信。
(二)文化自信及其生成要素
如果说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那么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民族文化评价上的积极态度。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某种文化能够持续传承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并且能够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始终保持自身的比较优势所持有的坚信不疑的态度[2]。
按照自信生成的客观要素,我们可以推断,文化自信的生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本民族文化在民族历史中取得的成就。表现在本民族文化为本民族带来的福祉,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等方面。
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在比较过程中体现的优势。表现在其他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良好评价,本民族在世界上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
本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动力所带来的发展潜力。表现在是否可以发挥好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文化的开放性与独特性的辩证关系上。
(三)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生成要素
1.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根本要素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基础的价值观自信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根本要素。所谓价值观,就是价值的排序,是人们最看重的事物中排在最前面的部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就是这个民族最看重的精神内核中排在最前面的内容。当今中国能代表这部分内容的价值观莫过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思想观点中都有深刻的体现。这些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是我们足够可以引以为豪的文化精髓的体现,是代表我们文化最高成就的核心符号。因此,价值观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要素。
2.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具体要素
以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优势地位的综合国力为依据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具体要素。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大的领土纵深,远大的国际影响力,巨大的发展潜力,良好的国民素质,都是我们对国家自信的基础,这种自信源自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对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是以综合国力为依据的,是以事实说话的。可以说我们用事实证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优势地位。因此,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具体要素。
3.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核心要素
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世界先进文化融合发展所体现出的巨大潜力为表现的时代自信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核心要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体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是和它的胸襟和气魄分不开的。中华文化自古就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可以如此好的处理民族问题,成为一个和谐的多民族大家庭。虽然近代中国出现过封闭保守,但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教训。正是看到这种教训,让我们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时代发展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文化相结合,包容、整合、创新,走出了中国自己的道路。中华文化的“和而不同”让自己生生不息、绵延不衰,体现了生命力和创造力。这种气度和胸怀孕育出紧跟时代步伐,但又不失根本的时代自信。我们看到了希望,也就指向了自信来源的核心,它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因此时代自信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核心要素。
(一)自信的演进历程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自信也是一个培育的过程。从个体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自信不是一次生成的,自信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为取得成就,必然也会经历失败,优势地位也不是永久的,阶段性的动力不足也时有发生,所以有时候自信,有时候又不自信。但随着历史的演进个体慢慢地会形成一些根本的、具体的、核心的自信生成要素,促使其对自我的信心更加理智,更加坚定。最终自信会成为一种“定见”。
(二)中华民族文化的演进历程
1.上古、商周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萌芽阶段
距今7000多年前,以火的使用和磨制较为精致的石器的使用为标志,中华民族的祖先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上古时期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狩猎,我国的祖先可以更加相对稳定的生活在一个区域,从而产生了陶器等早期的文化标志。随后,在殷商、西周时期,以“形声字”为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此外,商周时期确立了“宗法制”,即体现了国家权力统治的功能,又体现了亲缘道德制约的功能,是封建社会强调伦常秩序文化的最初萌芽。
2.春秋战国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大家,也树立了纵横八级的学术流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和道家。儒家讲究入世明理,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儒家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重在阐述君民关系,“民贵君轻”和“民本”思想是儒家的精华,为改变诸侯混战兼并,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状态起到积极作用;道家以老子为代表,重在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无为”是它的精华。儒家以“仁”释礼,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的道德要求;道家尊崇“天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两种学派一个进取,一个退守,在本质上是相通和互补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促使了诸子蜂拥而起,学派纵横林立,中国文化精神在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升华,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确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致走向。因此,德国文化史学家雅思贝尔斯把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也始于这个时代。
3.秦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阶段
秦汉时期的文化状况可以用“生气勃勃、雄姿英发”来形容,社会文化基调始终处于一种开拓创新的亢奋状态。巍然绵延的秦长城,磅礴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宏的阿房宫,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代表当时最先进应用数学水平的《九章算术》,光照历史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无不反映着秦汉时期的宏阔文化精神。此外,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国产品源源不断涌入欧洲,西域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正是中华民族的开拓进取、宏阔包容实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
4.魏晋南北朝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首次低迷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入主中原,胡汉文化大规模冲突。中原地区的多年战乱和割据也使得帝国一元化的政治经济集权体制受到瓦解,相应在文化上以经学为主干,以儒学为至尊的文化模式也被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局面崩解。玄学逐渐崛起,道教逐渐形成,南亚次大陆的佛教也像一支气势汹汹的大军进入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系统。儒学、玄学相互冲突、相互融合,道教、佛教相互颉颃、相互整合,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意识形态结构产生了激烈的动荡。
5.唐宋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鼎盛阶段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得大批中下层士子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参与政权的掌握,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胄的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社会结构变动让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带着满腔的自信和热情登上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舞台。隋唐时期可谓庶族寒士的有为时代,从而赋予了这个时代热情高亢的时代气质。宋代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理学的建构呈现出宋代最为显著的文化标志,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天理”。同时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接地气的市民文化以一种通俗而生动的文化形式诞生崛起,充满了活跃性、广阔性和普及性。宋代的上层理学和下层的市民文化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的文化世界。中国文化发展至唐宋,展现出中国文化历史上集大成的光辉风采,铸造了让后世追慕不已的灿烂辉煌。
6.辽夏金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二次低迷阶段
辽夏金元时期蒙古人的铁骑踏破汉族疆土的同时,汉族的文化也被踏得支离破碎。元代终止了科举制度长达七八十年,文人仕途道路严重受阻,文化空前衰退,从而也使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低迷。但元代低迷的文化中也有一些亮点,一部分穷困潦倒的文人开始与盛行勾栏间的杂剧产生了亲缘联系。元杂剧讴歌美好的追求,寄托内心的希望,成为一股闪亮的文化力量。元代大规模的开疆破土也使得中国对外部世界大规模的开放,代表着异邦先进科技的文化,如天文、数学等流入了中国,也为文化的低迷增添了些许亮点。与唐宋鼎盛的文化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时期却是文化相对贫瘠的时期。
7.明清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衰落阶段
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自由租佃的出现,封建依附关系的松解,明清时期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开始在自身的母体中萌芽。中国内部的社会结构正发生着缓慢的改变,与此同时外部世界也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希望中国符合其国际分工、商品倾销的要求,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但迂腐的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驱赶传教士,限制贸易流通。矛盾冲突导致的战争在所难免,这将当时的中国推入了长达百年的屈辱[3]。在蜕变和新生的历史进程中,就中国文化而言,其生命也经历了一个由全盛到衰落的过程。
8.近现代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追寻阶段
近代以后,屡屡的战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与此同时西学的注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优劣斗争中以儒学、经学、理学为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文化的困惑和探索。在经历了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探索改革之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推动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伟大而光辉的作用,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创作了不朽的文化精品。虽然在近现代也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反文化”现象[4],但总体来看,近现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也像中国文化自信历史的漫漫长河一样有过自信,也有过不自信,而又渐渐的重回自信。文化自信正在向着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迈进。
(三)中国文化自信的特征
1.儒家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众所周知,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长期延续发展而没有中断过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的“文脉”始终不断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从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开始到今天的所有文化的总和。但狭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就从“百家争鸣”的状态归一为“儒统天下”的状态。所以正是儒家“和而不同”的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体现出巨大的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从而使我们的“文脉”延续至今。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精髓,因此儒家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2.以人为本是文化自信的动力
与西方很多国家“神本主义”的文化核心不同,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将“以人文本”作为文化的总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一切事物乃至鬼神都不能高于人的中心地位。尊人伦、重道德,民为重、君为轻。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才能使人更大限度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使它不仅成了文化传承的动力,更成了文化自信传承的动力,不仅传递着文化,生生不息,而且传递着文化的自信,生生不息。
3.“持中贵和”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建设“国家统一、法度一统”的理想社会作为各个朝代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维护多民族利益的“持中贵和”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中庸》说:“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5]中国自古就强调“持中贵和”的重要性,认为“和”乃“天下之达道”。“和”的思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种思想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我们有自信这种文化可以让我们的国家,甚至全世界变得更好。因此,它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自信。
人的自信可以激发他的内生动力,文化的自信也可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对应对外界挑战,增强内在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文化自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突的理性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我们发现文化也渐渐地开始“全球化”,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也必然相互冲突。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不仅有显性的碰撞,更有隐性的侵蚀。在这方面带来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如削弱社会不同文化群体的凝聚力,危害民族文化的传承,混乱国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产生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不自信,甚至自卑,产生自信危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建设。因此,文化自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突的基本态度。通过文化自信,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变迁,更加从容的应对文化入侵给我们带来的影响[6]。
(二)文化自信是提升自身软实力的观念前提
虽然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硬实力显而易见,优势明显。但是软实力方面明显与我们的大国地位有较大差距。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大量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文化实力,如文化贸易中进口多于出口,甚至存在“文化赤字”现象,文化教育的投入不足,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滞后,文化的输出受阻,文化的世界性能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广泛得到世界的认同,归根到底还是软实力较差。信心来源于实力,而信心同时也会加强对实力的积累。文化自信和文化实力是两个相辅相成,良性发展的共同体。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能否加强我国文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自己文化的态度。如果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嗤之以鼻,必然冲击到主流文化的地位。因此,加强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子孙后代对文化的自信,才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在观念上的前提保证。
(三)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延续、经久不断的根本特质,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深远的隐性影响[7]。因此,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对文化的自信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的精神动力,而文化繁荣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8]。因此,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9]。自信指向未来,梦想也指向未来,没有自信空谈梦想,梦想不可能实现。凝聚着民族意志、激发着民族活力、释放着民族创新力的中国文化,需要一个强大的信心支持,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梦想。
文化自信象征着继承传统、吸纳外来、满载希望和走向未来,中华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将有利于我们汇聚万众力量、鼓舞精神斗志、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辉煌,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1]姚凯.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J].管理学报,2008(3):16-19.
[2]隗金成,房广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J].人民论坛,2016(8):15-17.
[3]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
[5]刘兆伟.中庸译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
[6]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53-55.
[7]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255.
[8]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7.
[9]耿超.论文化复兴视野下中国文化自信的意义与价值[J].求知导刊,2016(1):157-158.
The Constructive Elements and Developing Approaches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Yi Li1,Ha Long2
(1.DepartmentofChemicaland MaterialEngineering,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ingkou Liaoning 115014;2.CommunistYouth League,Yingkou Instituteof Technology,Yingkou Liaoning115014)
Self-confidence is included in the categoryofpsychology,which isa positiveattitude in self-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elf-confidence has certain factors in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including the achievementsof thenational culture in thehistory of thenation,theadvantagesoverother culture in theworld,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brought by the new era and so on.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has fundamental elements,specific elements,and core elements.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has experienced self-confidence and not confidence.Historically,Chines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went through the phases from being confident to being unconfident and to being confident finally.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sistingexternal influences,improving internalstrength and realizinggreatdreams.
culturalself-confidence;generating elements;development process
G03
A
1674-5450(2017)02-0015-05
【责任编辑:赵 伟 责任校对:詹 丽】
2017-01-12
伊莉,女,黑龙江绥化人,营口理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龙,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营口理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社团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