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煜堃,陈友乔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叶梦熊的军事实践与军事思想研究1
黄煜堃,陈友乔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自明朝开国以来,北方边患就一直存在,到了明中后期尤为严重,叶梦熊正是一个在外忧内患背景出现的“文臣统帅”典范。他壮年入仕,曾参与了嘉万时期平赣州巨寇、平宁夏哱拜叛乱及巩固边防等军事活动。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叶梦熊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一是重视火器战车的运用;二是“守战”的边防思想;三是御军制敌方面的“以诡”“求变”的思想。其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叶梦熊;军事思想;军事实践
叶梦熊(1526-1597),字男兆,号龙塘,又号龙潭,明代惠州府城万石坊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初授福清县令,后擢升山西道监察御史。不久,迁调南京户部主事,转南京户部郎中知赣州。后任安庆知府,迁浙江副使,改水平道兵备;先后巡抚贵州、陕西、甘肃诸省。在平定宁夏叛逆中,因功勋卓著,累官升至兵部尚书,后改南京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目前,关于叶梦熊的研究还不够,这与其人的历史地位很不相称。就总体而言,以民间学者为主,如惠州文化研究会的吴定球等一批学者,而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涉足不多,民间学者对叶氏的研究,多停留于资料性介绍①。叶梦熊在《明史》有传,他在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均有可称述之处。他不仅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军事理论方面也贡献颇巨。基于长期的军旅生涯、地方任职经历以及对国家内叛外患的思考,叶梦熊将其军事经验整理编著为《战车录》、《运筹决胜纲目》等篇目,其中《运筹决胜纲目》在清乾隆年间更被收入《四库全书提要》之中,可见其军事理论及战争经验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叶梦熊所处的时代边患不断,如东南倭患、庚戌之变等。为应对这种危机局势,朝廷选拔一批文职官员参与绥靖边防、平定“寇乱”。叶梦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获得了军事实践机会,并有出色的表现。
(一)赣州平寇
万历二年(1547),叶梦熊任赣州知府。赣州是一个地跨湘、闽、粤、赣四省之地,“赣当四省之冲,桥关商旅辐辏,人视为利[1]641”。赣州地势冲要,同时也加剧当地的“匪患”。王阳明曾动用三省兵力清剿赣南、闽西、粤北一带的寇乱,但官军一撤,又死灰复燃。此时,“山寇”复张,劫掠商民,其中以“巨寇”叶楷为最。“安远之黄乡,故盗薮也,叶氏沿袭五世,据有三百里土地人民。然阴阳顺逆之间,时抚时叛,识者谓此痈疽之毒[2]243”。为了消灭叶楷,叶梦熊深入黄乡,实地勘察,“公至,会七保人与酋叶楷构衅[2]243”,于是将计就计,招抚七保人,并“阴与谋约为内应[2]243”。商定计划之后,“乃请于督府江公一麟部属将卒[2]243”。不久叶楷率领万人叛乱,叶梦熊利用先前做好的准备即分兵预据阨塞,并伺机进击。与此同时,叶梦熊的内应也在叶楷内部伺机倒戈,最终叶楷与其妻子自焚而死。荡平了“巨寇”之后,“即其地设长宁县。”赣州多年的动乱终于得以平定。对此,南赣巡抚江一麟感叹:“百年大憝,太守不动声色,一旦芟除,真妙算哉![1]614”
赣州“寇乱”的平定,使叶梦熊军事才能崭露头角。赣州的官员并非没有对“寇乱”进行清剿,然而赣州叶氏的“寇乱”可以延续五世,可见一般的军事行动不可以从根源解决问题。因此,叶梦熊采取的是深入调查,充分的利用情报与离间的手段,而这是叶梦熊与其他镇压赣州“寇乱”官员的不同之处与成功的原因。
(二)加强东南海防
万历十年(1582),叶梦熊升任云南按察副使,未至,旋改浙江巡海兵使。东南地区海岸线绵长,海防本就鞭长莫及,明初以来的“禁海”政策,以及因兵制失修、海备松弛,加之倭患日益严重。东南沿海居民屡受骚扰、生计受损,警报频频、朝无宁日,同时不断增加的海防军费开支,不仅影响了朝廷的财税政策,而且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叶梦熊来到浙江后,也不禁“视诸险要,叹曰:‘国家岁费粮饷,仅保境内已乎’[1]641”。在考察各地的边防之后,叶梦熊“悉召海外渔船,编次界限,勒为部伍,教技击[1]641”。此举不仅提高了海防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倭患,而且“岁省饷金之半[1]641”。叶梦熊对于边防的问题,一直主张守战。而浙江的边防上取得的成功,增加了其守战思想的信心。
(三)宁夏平叛
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哱拜叛乱,朝廷派遣总督魏学曾前往平叛。然而僵持数月,战局仍无进展。叶梦熊以“慷慨以杀敌自任”,“明盛之世,岂宜有此,不早扑灭,蔓难国也,抗疏请以身先[1]641”。同年六月,叶梦熊到达灵州与魏学曾汇合,并且“从甘州携神炮火器四百车至,更约法,益征苗兵[3]985”。叶梦熊行动迅速,“六月六到达灵州,十九进兵,二十到城下。”此时“敌众三万聚罗山,道路梗阻[1]642”,处于易守难攻之势。“哱拜自北门出战,意欲自往勾套部[3]985”。哱拜从北门出击,意在与援军汇合。叶梦熊命麻贵与马孔英率骁卒千人与哱拜援军作战。叶梦熊也亲自上阵指挥作战,“虏众数万突至”,“公率兵搏战城下,士殊死入其阵,虏大挫喙遁[4]206”。叛军大败,“入城不得出,套部不得拜,亦不敢复渡河深入[3]985”。
宁夏城却久攻不克,朝廷以“师出无功”将魏学曾撤职留任,并命叶梦熊代行其职,并赐“尚方剑”。在对峙期间,明军数次强攻未果,战局一时陷入胶着状态。“宁夏城西北卑下,且与金波、三塔诸湖之水相近;东南逼观音湖、新渠、红花渠,形如釜底[3]986”。鉴于宁夏城特殊的地势,叶梦熊立即决定采用水攻,引黄河水灌城。该策果然奏效,宁夏城中“士尽食马,马余五百匹,民食树皮,死亡相属[3]987”。叶梦熊乘势攻城,“用炮火攻焚其楼橹,贼殊死守[1]642”。叶梦熊考虑到官兵长期作战“兵老粮匮”。于是采用离间计,用蜡丸射入敌城中,使叛军互生猜疑,自相残杀。九月十七日,宁夏城破。哱拜见大势已去,“拜仓皇缢,阖室自焚死[5]5980”,宁夏大捷之后,叶梦熊以功晋升为左都御史。
叶梦熊在宁夏之役僵持之时主动请战,体现其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与勇气。宁夏之役作为叶梦熊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军事实践,充分地体现了叶梦熊的军事智慧:一是敢战之勇;二是机变多谋;三是临机善决。
叶梦熊不仅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有着相当深刻的军事理论。他将得自于军事实践的经验上升为理论,著书立说。其中重要代表作有《运筹纲目》与《决胜纲目》,被明人冯琦誉赞为“真韬铃之武库,兵法之白狐”,并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存目。除此之外,在《筹边录》《战车录》等奏折也散见不少叶氏的军事思想。叶梦熊的军事思想虽然产生于冷兵器时代,但对于当下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制敌之要在于“器”
明朝处在一个冷兵器与热兵器交替使用的时代。在明军战斗力日益下降的形势下,火器与战车的应用是当时应对边患的最佳选择。虽然重视对于与火器与战车的应用这一思想并非为叶梦熊所首发,但他对于这一思想的理解与实践却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火器和战车的改良上。
1.重视火器的应用。由于长期的基层任职和多地的调任经历,叶梦熊对当时严峻的边患有着深刻的认识。如其在《请慎处纳降疏》所陈:
今日边事,视汉、唐、宋强弱远甚,视祖宗时强弱远甚。谋臣空谈,边将脆缩,中外无备,帑计匮乏。任黠虏之纵横,随其所向,斩将丧师,莫可奈何。
从叶梦熊对时局的分析和判断,可以看出他在御边问题上是主战的态度。正是在这种主战思想的指导下,叶梦熊努力寻找着解决边患的根本途径。通过对敌我态势的分析,叶梦熊主张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今之言御虏者,非不备矣。然或各得其一端,而其策、其器多散漫,而尝试反不及虏之精专。虏之所长,惟射、惟骑,自少而壮,止于一艺耳;千人万人,止于一艺耳。故箭不虚发,骑追逐如飞,飘风疾雨,顷刻蹂躏,势不可当,此其所长也。中国岂独无长哉?火器也,轻车也,挨牌也,此吾之长技也。[6]341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就在京城设立了火器部队——神机营。至明中叶,其规模更是发展为“京军十万,火器手居其六”,但就性能而言与明初相比并没有较大改进。直至嘉靖初年,随着西方火器的传入,火器才又迎来了新的转机。当时佛郎机将领“别都卢”及其部众侵犯广东新会西草湾。明将汪镶率兵驱逐,俘获别都卢等四十余人,夺其二舟,“官军得其炮,即名为佛郎机[5]8430”,由此西方的佛郎机铳、佛郎机炮等火器得以传入,这也为叶梦熊提供了改进火器的素材和参考的依据。
明朝虽然广泛使用火器,但是面对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还是显得力不从心。叶梦熊在任永平兵备之后,针对大将军炮威力不足的弱点进行改良,改为轻车重炮,并试制成功。“叶公神铳”改原来的轻炮为重炮,加长了铳身,使之射程增加,同时采用“公领孙”一炮多弹的散弹发射模式,公弹可毁主目标,孙弹可进行大范围的杀伤,对于野战和攻城战有很好的效果。由于“叶公神铳”的巨大威力,朝廷嘉奖了叶梦熊,并在九边也推广此法,在万历年间更是大规模的制造。《明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一年二月丙午,发太仆寺及经略存留马价银共一万二千两与甘镇,领造大神炮一千御虏,俱从甘肃巡抚叶梦熊请也。”
在叶梦熊的军事生涯中,处处可看到看火器的身影。如在平定宁夏哱拜之乱的过程中,叶梦熊从灵州奔赴战场,就“携神炮火器四百车至”,这些火器在宁夏大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重视战车的应用。战车在当时得不到重视,主要原因是过于笨重,行动不便。在成化年间制作的战车需要十八人才可以推动,“论者谓戚南塘在蓟时,所造战车,多仿偏厢之制,环以为营,稍合古法。但其车太重,非马数匹卒十余人挽之莫动,盖宜于易不宜于险,宜于守而不宜于战者[7]448”,后又改为冲锋车,然而也是十分的笨重,需要多人方可推动。所以当时的战车只作为“安营辎重之具,非战具也[6]341”。
叶梦熊认为战车是可以运用于实战之中去的,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其一,战车功能多样,“臣观今日之拒马木,止能拒马,不能避箭;挨牌能避箭,不能拒马,惟有所谓战车者,既能避箭,又能拒马[6]345”;其二,提高火器的精准度,战车较强的防守能力可以为火器使用者提高精准度,结合火器使用,可谓是攻防兼备,“火枪者,要遮蔽齐身以壮其胆,然后发而中[6]345”;其三,战车本身就具有运载辎重能力,结合自身的防御特点,“欲行则行,欲止则止,谓之有脚之城[6]345”。
经过叶梦熊的不断实验和改进,这种具有立体作战功能的战车,“平地二人可推,遇险四人可举。上列枪刀,行时摺坚,战时向前。火器从中而发,随虏所往而逐[6]341”。减轻了战车的重量,增强了灵活性,并可与火器结合使用。然而,战车的防御能力也没有减弱,改进后的战车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轻车配合训练有素的战法,“用兵者能准是轻车之式,于步骑外皆置车战一军,选将简徒,预教而熟练之,敌至则诱之以步兵,试之以游骑,使之薄吾车营,而后千乘并驰,万炮齐响,数百步之内,有不全军崩溃者哉![7]448”在任职赣州时,之所以可破三万“黄乡寇”,主要是因为使用了改良后的战车。
(二)边防之要在于“守”
骑兵一直是古代战争中的宠儿,凭借着马匹的速度,来去如风,具有步兵和车兵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冲击力,在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上有重要的作用。而叶梦熊对火器与战车的改进及以守为战的军事思想,正是对上述边患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
叶梦熊在巡抚甘肃时,“尝以甘肃无墙,仅有一夹把边,夹把者,夹草与沙而为把者也。”甘肃的边防十分地薄弱,因此叶梦熊以大神炮为墙,六里部属一门,“计东起金城,西至嘉峪,一千六百余里,北起镇番,南至西宁,一千七百余里,以大神炮一千门,分布其中,又以灭寇、三眼、百子,佛朗机、涌珠等炮,及火箭、火砖、火雷佐之,则三千余里无患[7]443”。除了城墙方面的防御部署,叶梦熊还针对敌军来袭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急则聚而为阵,战则以大神炮歼敌于五六里之外。俟其将近,乃以灭寇、三眼等器杂施之。其步下兵,每人执一挨牌,牌中藏一窝蜂火箭九枝,夹以长枪一、长斧一[7]443”,远则用炮等重型火器,近则用挨牌、火箭等轻武器。
叶梦熊以防御为主的思想,虽非治本之策,但确是根据国情出发的现实之举。在当时的形势下,并非没有主动出击敌人的将领,李成梁就是运用以攻为守这种战法的将领。但这样的战法对马匹和士兵的素质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花费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是当时明朝政府所无法承担。因此,运用火器与城墙为依托的守为战法,成为当时实用、有效和经济的选择。
(三)指战之要在于“诡”
叶梦熊对于“兵之诡道”,可谓运用之妙。王宏诲在《明资政大夫太子太保南京工部尚书叶公神道碑》中评价叶梦熊:“公治兵,能用间,又能用敌间为我用,复以间用间,辗转不穷之算。”无论是在赣州平巨寇,还是在宁夏平定哱拜之乱,叶梦熊都运用了离间计。离间计的运用可以说是叶梦熊对于用兵之法最重要的领悟之一。在《运筹纲目》中,卷八以“用间”立篇,“敌情叵测,必须间谍,然后可知矣。故五间之用,古人重之。所谓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莫厚于间,机莫密于间是已[6]418”。叶梦熊所认为“用间”,不仅仅局限于离间,还包含了对敌人信息情报的收集和对敌人处境心理的揣摩。
在赣州平定“巨寇”时,叶梦熊离间计的成山寇功实施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对敌方情报的收集,叶梦熊到了黄乡之后,得知了“会七保人与酋叶楷构衅[2]243”。第二步才开始制定作战的计划,一面实施军事清剿,一面攻心瓦解。因为所谓“”,多为生活所迫而落草的编户齐民,他们并没有必死的决心与官府抗争。所以叶梦熊得以对叶楷的部下进行招抚,并用为内应。叶楷内部的瓦解,对于寇乱的平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平哱拜之乱中,叶梦熊也采用离间计,与赣州平寇的不同之处在于,叶梦熊把握到了敌方心理,对其重要头目进行分化。在攻入宁夏城后,“承恩等见南关下,则尽气夺,乃急缒张杰下城,恳贷死[3]988”。哱拜部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但仍据城而战,“梦熊阳许诺,益治攻具,先遣王机密以蜡书行间[3]988”。先佯装招抚麻痹对方,使得哱拜部互生猜疑,自相残杀。趁着敌人内乱之时,叶梦熊再带领军队进攻,达到坐收渔利的效果。离间计运用得当对于强弱易势,僵局的打破可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叶梦熊平“黄乡寇”与平定宁夏之乱中,不仅加快军事上的目标达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伤亡,迅速解决了战斗。
(四)临战之要在于“变”
叶梦熊主张,从实际出发,制订相应的战略战术。在《运筹纲目》中,叶梦熊将“水攻”“火攻”分别作为单独的篇章而立论分析。而《决胜纲目》中,对于“水战”“火战”也有详尽的论述。
叶梦熊认为,善用兵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的妙用。“水可以浸灌、可以漂流、可以陷溺、可以圜围、可以济渴。故古之善用兵者,多借水势以立奇功。昧者,必用船舫方为水战,不知能得其意,备其物,乘其机,则攻战奇策无出于此,何俟船舫哉?[6]397”水不仅仅是局限于河上的船战,因地制宜水在战争中也可以发挥奇效,灌水成冰可以筑城,据高纵水可以困敌、杀伤、破城,水战中利用水势还可以击其半渡。
宁夏城的攻克,就与水攻作用密不可分。当明军与叛军僵持不下之时,叶梦熊决定采用水攻,“遂绕城筑堤,十七日堤成,长千七百丈,决水以灌。”决堤放水之后,“城东西各崩百余丈”,时间一长,“城中乏谷,士尽食马,马余五百匹,民食树皮,死亡相属”[3]987。对于水的利用,大大地降低了攻城的难度,这一战例可以说是水攻的典范。
除了水攻之外,火攻也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战略战术。叶梦熊对火攻也颇有心得。他认为在战争中利用地形,火攻可以对敌造成杀伤之外,火攻还可以断敌补给、“火燔辎重”,也可以用于防御自救、“焚硗草莽”“夜火却敌”“夜防斫营”。在《运筹纲目》火攻这一卷开篇,叶梦熊着重于研究如何利用火攻来抗击北边少数民族的入侵。“孙子以火攻为下策。盖安国全军,道之所贵;是火一起,伤害者多,故谓之下也。今北虏猛悍,难与角力。若能明于火攻,发之以时,应之以兵,虏必惊溃败北,不敢再入[6]404”。
叶梦熊的军事思想中,重视于因地制宜的运用水攻、火攻,他突破了战争只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引入自然物作为武器,这是人类克服自身局限,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增强自身实力的有效尝试。
叶梦熊以进士出身,由文臣而跻身统兵大员,文韬武略兼备。曾任云南右布政使的李焘,为叶梦熊的同乡好友兼儿女亲家,他在《太保叶龙潭先生诗集序》评价叶氏:“上马则挥戈戟,下马则草露布。即兵刃喧嚷,而行吟自若。”他的这种文臣将兵型范的出现,既与当时明代文士的谈兵思潮密不可分,又是因时势所激成[6]332。有明一代自始至终都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威胁,明朝从科甲之士中简拔了一批督抚,形成文臣将兵的特色,“非但提高了文臣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而且提高了文臣、文士的自信心[8]”。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叶梦熊“十六入庠,与叔父春及矢俎豆其间[4]247”,并发下了“他日若不俎豆其间,非大丈夫也[4]247”的宏愿。
叶梦熊改良兵器,强军治边的战略思维贯穿了他军事思想的始终。在他看来,重金抚酋、抚虏的招安政策并非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因此,叶梦熊寻求兵器战法上的突破,用于保家卫国。其中重视轻车重炮,改良武器这一军事思想,走在当时时代前列,其价值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了证明。而顾炎武更是将体现叶梦熊这一思想的《战车录》和《神铳议》收录进了《天下郡国利病书》。除了对武器改良的军事思想,叶梦熊还善于攻心。在御军临敌之时,准确判断敌人的心理,善于用间。叶梦熊还在复杂的战局中善于求变,利用天时地利以打破僵局。这些战术战法对当今的军事作战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叶梦熊的军事思想并没有突破当时的防御战略。“明嘉靖、万历年间边防战略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攻守结合,相互支援,守之于边墙,战之于旷野,保之于城垣的有纵深多层次的防御战略[9]819”。叶梦熊主张进取的强军治边思想,并非一味采取守势,明廷如能贯彻其军事思想,先稳定边疆,然后从容进击,改变晚明边政颓势亦未可知。大明王朝的体制性痼疾不是一两个张居正、叶梦熊这样的政治、军事强人所能挽回的。尽管在叶氏身后五十年,江山易手,叶氏的军事思想仍具有不朽的价值。顾炎武引叶氏之文,对叶氏军事思想的推重之意,自不待言。叶梦熊在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公忠体国”,彰显了士大夫之济世情怀。对于后世而言,叶梦熊作为惠州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名臣,所留下的军事思想,是惠州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注释:
①如古永继的《叶梦熊──惠州历史上的名人》,陈友乔《试论叶梦熊的“三不朽”功绩》《叶梦熊生卒年考论》等。
[1]刘溎年.惠州府志[M].清光绪七年刊本.台湾:成文出版社,1966.
[2]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社编辑组.赣州府志[M].明天启刻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张友仁.惠州西湖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徐志达.惠州文征: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
[7]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赵园.谈兵[M]∥陈平原.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9]罗琨,张永山.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五卷·明代军事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赵佳丽】
The Military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Ye Mengxiong
HUANG Yukun,CHEN Youqiao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62,Hubei,China)
Invasion from the north border had existed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Ming Dynasty.The situation became even more seve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Amongst them,Ye Mengxiong was an epitom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Ye joined the army in middle age,and went through ups and downs in his later bureaucratic life.In the Jia Wan period,the bold leader not only defeated cunning bandits in Ganzhou but put down the rebellion led by Babai in Ningxia province and strengthened frontier defence.In the course of his military life,Ye accumulated abundant military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firearms and chariots.Secondly,he upheld the military principle that defence came before attack.Thirdly,the stern leader ran the troops rigorously,and valued quality of resourcefulness and ability to act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in the battle.His military experience was advanced and representative in his era.Additionally,it is also a wealth of treasure for current military researches.
Ye Mengxiong;military thoughts;military practice
K820.8
A
1671-5934(2017)04-0012-05
2017-02-24
黄煜堃(1993-),男,广东惠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E-mail:401015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