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秋,韩汶言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教育学视界
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研究综述
李爱秋,韩汶言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早期阅读对儿童的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兼具艺术性、文学性、教育性等特征的儿童绘本是研究儿童阅读活动的有效载体。随着阅读活动的推广普及,对早期儿童阅读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关于幼儿对绘本的故事画面、内容、主题以及故事等的情节理解策略的研究,是近年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研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其研究成果对促进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教学及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兼具艺术性、文学性、教育性等特征,是早期儿童了解外部世界、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媒介。近年来,以儿童故事绘本为载体,探索早期儿童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诠释故事绘本的研究不断深化,为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及儿童社会认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画是读者从绘本阅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早期儿童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触动文化层面与生活体验的相关联想,从而发现蕴藏于画面中的信息。研究者从绘本画面的造型、背景和细节、构图等图像元素展开研究,探索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画面理解的特点。
在画面造型方面,陈红从语言对话、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理解和描述这几个方面探究幼儿对画面角色的理解,发现幼儿能指认出画面中的主要角色和主要物体,与小班幼儿相比,中大班幼儿对画面角色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1]。李林慧通过观察3-6岁幼儿对图画形象区域的关注程度发现,幼儿关注度较高的图画形象区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部分,反之,关注度低的则是理解难度中等或者较高的部分[2]。
在背景和细节方面,陈红从背景的想象、细节描述两个方面考察幼儿对画面背景的理解,发现小班幼儿理解画面背景时出现了困难,但大班孩子能较细致观察并说出图画中的细节。郑荔与刘书元发现,幼儿能够准确理解画面,但是对背景和细节的关注度不够。虽然每个幼儿都可以从画面中发现某细节,但发现细节多少有较大差异[3]。李辉辉借助无字绘本考察早期儿童对图像元素的诠释。结果发现,幼儿对较复杂的视点、序列呈像有一定的陌生感;对线条的观察比较细致,且对同一线条有多种诠释。多数幼儿能准确读取不同形状的指代意义,但少有回应形状引发的抽象感受[4]。
在图画构图方面,林慧娟发现,当跨页画面以不同的动作、姿态来展示同一人物形象时,大多数幼儿都可以明白画面中出现的是同一个人物,只不过是他的不同造型而已,然而,仍然会有部分幼儿把它当作是“好几个人”或是“印错了”[5]。当图画中呈现多重的图像语言,如连续叙事和远近景一起呈现时,幼儿受到的挑战和干扰更大,导致幼儿的理解遇到阻碍和困难。李辉辉认为,早期儿童能够把握距离的远近是同一物体大小变化的原因,个别幼儿对视角的变化有初步的感知与认识[4]。
对儿童绘本图像元素的综合研究发现,早期儿童对单幅图的理解比较正确,但不能很好地理解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丰富的视觉图画能有效激发其创造性,帮助其自如地续编故事内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其对故事绘本画面的理解。总体来看,早期儿童诠释绘本图画的研究比较深入具体。相关研究关注到了幼儿如何接收视觉信息,但是,对幼儿接收到的视觉信息表象后面的深层意义还有待深入挖掘。有研究揭示了幼儿能够了解不同用色背后的工具性用途,但少有回应颜色引发的情绪感受。
绘本故事内容包括角色、事件、文字等元素,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深。
依据故事内容要素不同种类的划分,研究者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环境因素等多个角度开展儿童绘本故事的内容诠释研究。王静的实验证明,在对故事内容要素(明显性和隐含性问题)理解方面,3岁幼儿对明显性问题的理解发展最为迅速,4岁时有所减缓;4岁幼儿对隐含性问题的理解呈现迅猛上涨的状态;5岁幼儿对明显性问题和隐含性问题的理解逐渐趋于相同;总体上,幼儿对隐含性问题的理解比明显性问题的理解水平低[6]。陈红认为,小班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并不系统,中大班幼儿可以理解角色的表层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图书内容,但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出现“看了能懂,懂了却说不好”的现象[1]。研究发现,中大班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理解已经处于较好的阶段,基本可以看懂并概括图意。综合来看,各年龄段幼儿对主要故事事件均能有一定的理解,并简单概括大意。文字是绘本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阅读理解水平受到识字水平、阅读知识的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
江仔媛以弱势家庭幼儿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阅读图画书的故事理解特点。研究表明,弱势家庭幼儿对图画书故事结构、故事内容的理解稍有欠缺。在故事内容理解要素(细节、角色状态、主角情感、问题解决、故事主题)方面,弱势家庭幼儿对情绪情感和问题解决这两个要素得分最低,说明其对故事主题、情绪情感等隐性问题理解较差;然而对故事细节、角色状态等显性问题理解较好[7]。整体看来,幼儿最早领会的是故事的主题、结局,接下来才是背景、情节,其中,幼儿最缺乏的是对转折情节的把握与了解[8]。
绘本故事内容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集中展现,能否读懂故事内容是对读者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检验。对绘本故事内容理解的研究,多与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征相结合,同时,与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也有密切的关联。
故事主题是由故事情节、角色、背景等结合而成的意义整体,它是作者对生活、价值观、信念、社会或人类行为所要传达的情感、想法或意义。在绘本的构图、文字、故事内容等诸要素中,故事主题是最核心、最综合的一个要素。一个儿童绘本故事可以有单个或多个主题,表达的概念或单一,或综合。对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主题理解的研究,基于不同故事主题类型划分,有对同一个绘本故事的不同主题归类问题的研究,有对不同群体对不同层面的故事主题理解问题进行研究。此外,也有学者对绘本故事主题理解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于绘本故事主题不同归类问题的研究,梁秋月研究了不同群体对同一绘本故事的不同主题归类表现。以综合故事绘本《爱心树》为媒介,梁秋月比较了教师、儿童家长、儿童这三类读者对故事主题的不同理解。研究发现,三类人群共诠释出或具体或抽象的七个主题。其中,教师诠释的主题是“地球和人类关系”,家长归纳出的主题是“亲子关系”,儿童诠释的主题是“友谊”[9]。同样,借助《爱心树》这个绘本,西方学者Samuelsson,Mauritzson,Carlsson和Miyoko探讨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家长对绘本故事主题的理解,研究发现,两个国家的家长一共给出六个不同的观点,其中,瑞典家长诠释的主题是“友谊”,日本家长诠释的主题是“亲子关系”[10]。
邱琼蓁以亲子共读为前提,分别研究了家长和儿童对绘本主题的具体诠释。研究发现,家长倾向从故事情节、教育层面来理解主题,诠释出的绘本故事主题内涵丰富,主题分散[11]。刘苓莉认为,幼儿倾向从个体生活体验层面来理解故事主题,诠释出的主题比较具体直接,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个人经验密切相关[11]。周怡萱将幼儿教师与大班幼儿对绘本故事主题的理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教师们的主题诠释颇有分歧,总体偏向于从社会行为领域诠释故事主题;幼儿的主题诠释具有表面性,偏向于从认知发展领域诠释故事主题[11]。
关于绘本故事主题理解影响因素的研究,谢清理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幼儿对绘本故事主题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幼儿的识字量、道德认知能力、绘本的特点及研究者对幼儿的意义建构等,都会在幼儿理解绘本主题时产生一定的影响[12]。高秀君在研究幼儿对友谊概念诠释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幼儿对故事主题的诠释与绘本内容的意涵有密切关系。当绘本主题概念超出幼儿生活经验时,幼儿的理解就会有所偏离[13]。曾有研究者针对不同地域读者的主题阅读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年龄、文化背景都会影响阅读者的观点,尤其是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
文献梳理发现,西方及台湾地区学者对绘本主题理解的研究涉及的层面较广泛,研究对象也分布在不同年龄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几乎都有所涉及。对不同人群的横向研究拓展了绘本故事主题理解的研究视域,对绘本故事主题观点的凝练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深化了相关问题的纵向研究。
阅读并理解图画故事是一个儿童心理不断建构的过程。理解策略是一种思维活动与心理过程具象化的表现。在故事阅读过程中,儿童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通过观察、想象、探究、理解、情感表达等,不断改组知识和经验,生成新的意义。现有的对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策略的研究,涉及故事理解策略的内容结构、发展阶段以及阅读理解策略的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
关于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策略的内容结构的研究,周兢指出,在幼儿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时,有四种基本技能会发挥作用,即反思的策略预备技能、预期的策略预备技能、质疑的策略预备技能和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14]。朱瑾的研究发现,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掌握的有效理解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图画推断出文字故事、猜测策略、充分使用文章结构、想象策略和提问策略[15]。于晓晴考虑到学前儿童的元认知水平发展尚未完善,难以有意识地实施计划和监控,将3-6岁幼儿的阅读理解策略归纳为预测策略、自主提问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策略、假设策略[16]。张明红从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两个方面讨论早期儿童的阅读理解策略,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以及认知策略[17]。
关于早期儿童绘本阅读理解策略发展阶段的研究,有从文学阅读视角的研究,有从儿童心理发生发展机制视角的研究,也有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来分析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的过程。结果表明,幼儿绘本阅读故事理解策略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理解基本信息与内容;二是,观察并发现图文特点;三是,感受结构特点;四是,进入阅读理解的高级阶段,即尝试创作故事。康长运从文本呈现、移入(情感移入、对象移入)、对话、理解等四个渐进的阶段,讨论了幼儿阅读绘本故事的心理机制[18]。
关于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策略形成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吴咏兰发现,“对话式阅读”比“有声书阅读”的方法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相应的词汇与句子,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理解策略[19]。徐付晓认为,幼儿口语词汇的广度、深度水平能够极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阅读理解方式与能力。研究表明,幼儿对故事语言的理解涉及材料加工、概念加工这两种加工过程,因此,故事语言是影响幼儿形成故事理解策略的因素之一[20]。另外,成人的帮助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获得体验式的故事理解[21]。
总体来看,早期儿童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解策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由于受到思维具体形象性和书面语言发展的限制,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较多地放在美术符号——图画方面。同时,还会使用其他策略:调节、控制阅读时的态度,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观察、猜测、学会扩展,向他人求助,联系个人生活经验,评论、总结、反思;读写、记忆、回想、引申,向他人讲述故事内容,扩展并表演故事、复述等。
儿童绘本故事通常是创作者借助图文,将故事内容与情节意蕴传递给读者,直接或间接表达思想观点。对家长和早期儿童工作者来说,绘本阅读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益活动,对幼儿来说,绘本阅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与故事内容与情节主题的共鸣过程。研究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过程,了解幼儿在故事阅读过程中如何思考,如何解读绘本故事,不仅对早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儿童绘本的创编与发行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1]陈红.影响3-6岁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0(4):28-30.
[2]李林慧.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郑荔,刘书元.5岁~6岁幼儿绘本阅读中画面理解水平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11):26-29.
[4]李辉辉.幼儿对无字绘本解读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5]林慧娟.没有字怎么读?——幼儿阅读无字图画书中的图像语言[D].新竹:新竹教育大学,2011.
[6]王静.3-6岁幼儿无字图画书故事理解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7]江仔媛.弱势家庭幼儿图画书阅读理解的实证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5.
[8]王静,韩映虹.无字图画书故事理解特点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4):90-93.
[9]梁秋月.小学教师、家长与儿童对Shel Silverstein《爱心树》之诠释[D].台北:嘉义大学,2001.
[10]Samuelsson I P,Mauritzson U,Carlsson M A,et al.A Mother and a Friend Differences in Japanese and Swedish Mothers’Understanding of a Tale[J].Childhood,1998(4):493-506.
[11]林祯川.小学四年级学童对Leo Lionni故事绘本主题诠释[D].台北:嘉义大学,2002.
[12]谢清理.大班幼儿对图画书的解读[D].开封:河南大学,2007.
[13]高秀君.大班幼儿对绘本中友谊概念的诠释[D].新竹:新竹师范学院,2002.
[14]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7.
[15]朱瑾.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的心理过程及教学策略[J].幼儿教育,2009(25):30-31.
[16]于晓晴.幼儿阅读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17]张明红.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看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7-30.
[18]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特点及机制的探讨[J].幼儿教育,2008(19):34-35.
[19]吴咏兰.对话式与有声书阅读教学对幼儿听觉词汇理解能力与幼儿阅读行为之影响[D].新竹:新竹教育大学,2006.
[20]徐付晓.口语词汇水平与阅读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1]吕妮娜.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阅读理解策略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Review of Studies on Early Childhood Comprehension of Picture Books
Li Aiqiu,Han Wenyan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Early stage reading has important values to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linguistic capabilities,dimensions of thinking as well as in other perspectives.Children’s picture books that have features of artistry,literariness and instructional values etc.are effective mediums in research on children’s reading activities.With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reading activities,the research on topics related to early stage reading has been incessantly deepened.The studies with respects to picture books,the early stage children’s picture comprehension,content comprehension,topic comprehension as well as their picture books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are important questions involved with recent years related research on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 of picture books reading,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of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dvancing the teachings of early children picture books reading as well as instructing the domestic parent-child reading activities.
early childhood;picture book reading;story comprehension
G623.23
A
1674-5450(2017)05-0110-04
【责任编辑:王凤娥 责任校对:赵 践】
2017-04-05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BWJ013)
李爱秋,女,辽宁台安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学前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