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爽,谢 红,郭 静,郑建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血液透析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么 爽,谢 红,郭 静,郑建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血液透析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3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等。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为肾内科常见疾病,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蛋白血症是主要临床表现[1]。因患者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浆白蛋白降低、血容量减少以及肝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剂纤溶系统失衡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引发静脉血栓栓塞[2],包括肾静脉、下肢深静脉、肺栓塞等,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达40%~60%[3],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符合INS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9例,女233例; 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6.53±6.62)岁; 学历:中学及以下349例,高中或中专164例,大专及以上49例; 体质量50~79 kg,平均体质量(66.32±9.68)kg。纳入标准[4]:① 所有患者均符合INS诊断标准; ② 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研究,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③ 患者的无认知、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 有神经、精神障碍患者; ② 未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或同意却未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患者。
对所有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是否患有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情况、近期是否接受外科手术、烟酒史、近期是否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是否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是否留置管道、血栓史及是否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等信息,对影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关联较大的独立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2.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见表1。
表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年龄≥50岁、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加强对INS的知识宣教,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多媒体播放,讲解治疗的意义、目的,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发展、危险因素及预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报告异常症状。对于有下床活动能力的患者,指导其做足部活动锻炼,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对于无法自行活动的缓则,则由护理人员对其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及足踝关节进行按摩,以减少静脉血液瘀滞,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对于大手术或骨折的患者术后将其下肢抬高20~30°,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患者在卧床期间对其翻身2 h/次,功能锻炼时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的活动四肢,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11-12]。手术时间较长者,下肢可穿循环减压弹力袜以限制静脉过度扩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等患者禁用。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仪对在双下肢、小腿、足踝处阶梯序贯施加压力,可增加深静脉血流速度促进肢体静脉回流,以预防血液瘀滞,期间注意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5]。对于存在水肿症状的患者应防止脱水过度而引起血液失水导致血液浓缩造成血瘀黏度升高而瘀滞,尽量减少无必要性的血管穿刺,减少或避免对血管壁、血管内壁的损伤[6]。对于临床上存在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的INS患者,应提高预防意识,必须制定多维度护理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
研究[7]认为该疾病主要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导致的,与基因突变及蛋白变异、表达异常等有关。肾小球选择性滤过屏障受到破坏为INS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大量白蛋白、抗凝血酶、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未被肾小球过滤后留在体内,而使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致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造成肝脏代偿性合成更多白蛋白,而促栓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最终导致患者体内抗栓、促栓因子失调,使血小板功能亢进、纤溶系统功能减退进而形成血栓[6]。
研究[8]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纤溶功能变差,血液粘稠度、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加之血管相对粗糙致使内皮受损的几率升高,从而使INS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病程较长的患者其浅静脉血管壁常呈弯曲状态,易使血液瘀滞而形成血栓,而血栓随着血流蔓延到深静脉可造成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进行节律性的运动能够促进静脉血的回流,而长期卧床或肢体活动受限肌肉活动减弱或丧失,可造成下肢静脉血流减缓,易发生血液瘀滞导致静脉血栓。外科手术不仅引起应激性反应,还可对血管造成压迫、损伤,破坏了凝血平衡,引起血流瘀滞、抗凝剂溶血系统异常,使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增加[9]。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等会对血管壁、血管内膜造成损伤,释放炎性介质、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血栓[10-13]。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可使血管增厚、血小板系统活化、凝血因子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力衰竭造成血流减缓,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血液流量变慢、瘀滞形成血栓。静脉长期留置管道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能够激活血小板释放多张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使机体的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同时,释放凝血因子,组织凝血质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血液在高凝状态下促使血栓形成[14-16]。既往有下肢静脉血栓史的患者由于其发生血栓的静脉或邻近的静脉纤溶系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纤维蛋白沉积的风险大幅度的增加,从而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皮质激素可刺激血小板生成、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并产生高脂血症,进一步的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
[1] 张慧松.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血栓与止血学,2016,2(4):457-462.
[2] 李娟,李俊来,刘小平,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12,13(4):215-218.
[3] 高志华,贾彦诺,刘丽,等.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460-3462.
[4] 黄 怡,周建平,胡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肺血栓栓塞症8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8):677-679.
[5] 唐克菲,王建文.肾病综合征合并静脉血栓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3):1202-1203.
[6] 王金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临床研究,2016,16(53):40-45.
[7] 孙丽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1,33(7):1079-1080.
[8] 樊蓉,龚德燕,唐 芳,等.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多维度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2,27(13):40-42.
[9] 陶 红,欧阳建,沈振丽,等.6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4):151-155.
[10] 刘霞.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8):125-126.
[11] 韩丽英,白慧萍.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5):113-115.
[12] 王艳秋,马峰,杜丰,等.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和预测指标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7):638-640.
[13] 孙利文,郝胜,张薇,等.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血栓4例病例报告[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1):47-50.
[14] 武丽娜.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特征[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8):43-44.
[15] 韦利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病因与病理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78-279.
[16] 陈坚芳.浅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发病原因及病理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250-251.
Risk factors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YAO Shuang,XIE Hong,GUO Jing,ZHENG Jianming
(DepartmentofHemodialysis,TheFourthHospitalAffiliatedtoHarbinMedical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A total of 326 patients with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were selected,and risk factors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more than 50 years old,3 years of varices or immune system disease,limb activity limitation,surgery,fracture and soft tissue injury,cardiovascular disease,renal biopsy,venous indwelling pipe,nearly 3 years of history,a large amount of thrombus or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hormone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 are various,including age more than 3 years of varicose veins or diseases of the immune system,limb activity limitation,surgery,fracture and soft tissue injury,cardiovascular disease,renal biopsy,venous indwelling pipe,nearly 3 years of history,thrombus or a large number of long-term use of steroids.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low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nursing strategy
2016-10-19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D2011860)
R 473.5
A
1672-2353(2017)06-055-03
10.7619/jcmp.20170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