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举隅

2017-04-13 06:08刘艳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龙洞河山课外阅读

刘艳美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作为基本的语言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也对阅读目标作了具体、清晰的描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反观目前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常态课的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扰:

1.学生的阅读量较少。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文本,没有大量补充有益的课外阅读,因而学生的阅读面不够开阔,课外阅读量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学生的课外阅读多为间歇的、随意式的阅读,没有完整的阅读规划,完全是有空就读、高兴就读、拿来就读,殊不知这种流于形式、缺乏教师引领的阅读,根本无法保证阅读的有效性,甚至还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对教材文本研究不足,常常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没有很好地利用教材的文本特点设计出适合该文本的阅读任务,阅读活动往往被词汇解析和句式操练所取代,总是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应对题材迥异的篇章,致使教材未能物尽其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部分教师狭隘地将阅读训练等同于做语段分析,长此以往,学生无法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无法感悟到阅读材料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人文情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主题式阅读教学实践尝试。主题式阅读是学生围绕教材各个单元主题,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进而对该主题的内容、形式、内涵等各个层面形成自己的认识,增强阅读感悟的深度和广度,习得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主题式阅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意义。首先,主题式阅读符合ARCS学习动机模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制订恰当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体会到阅读活动与自身的关联,进而产生阅读自信并逐步体验阅读带来的满足感;其次,主题式阅读需要学生与多篇文本碰撞、交融,大量的阅读不仅保证了学生一定的阅读量,还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的终生阅读习惯在“多读、会读、乐读”中逐渐养成。下面以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来说明主题式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一、分析教材,研究文本,确定主题

备课时,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整个单元的内容,合理确定单元主题,再仔细研读每篇文本,并在单元主题的大背景下进行揣摩推敲,明确文章与单元主题的具体关系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分析整个单元可知,该单元无论是阅读的篇章还是习作练习都是围绕描写祖国秀丽河山、优美风光来展开的,分别选取了长江、落日、大海、溶洞等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秀丽河山”是该单元的主题。再具体分析课文,该文主要记叙了叶圣陶老先生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洞中所见到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及留恋之情。应该说,本文很好地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但是在整个单元中却不难发现,作为本单元中唯一一篇介绍自然景观的文章,在整个单元中的比重偏低,也没有很好地传递出自然景观对祖国“秀丽河山”的衬托作用。因此,笔者将“自然景观”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设计了“中国自然景观”“世界自然景观”“景观形成原因”“课外赏析感悟”四个板块,在丰富阅读材料的同时,渗透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美丽,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二、围绕选材,激发兴趣,延伸主题

笔者围绕“自然景观”主题选取了相关材料,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扩充,或对教材中比较深奥的描写进行了拓展,以帮助学生对主题有更加详细和深刻的理解。所选的阅读材料可以是经典名著,也可以是报刊时文。呈现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课前导入,可以是课中拓展,还可以是课后欣赏,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在课前笔者布置学生自主阅读关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亚马逊雨林等内容的课外阅读篇目,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究自然景观的热情,让他们感受世界河山的壮美,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课堂伊始,笔者用投影展示了世界若干自然景观的图片,配以描写壮丽河山的诗文和楹联,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主交流课前阅读的心得体会,帮助他们初步感受教学的主题。

三、结合特点,设计任务,凸显主题

在学生交流之后,笔者先抛出问题:“世界各国都有不少自然景观,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学生回答后笔者又继续发问:“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中国的奇观,在世界也实属罕见。叶圣陶老先生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他重点写了哪几个景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后回答。”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很容易找出了答案。笔者追问“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双龙洞”之后,引领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的各个段落,设计出若干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学生很快便说道:“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是黄龙,一条是青龙……”笔者又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难道洞里真的有龙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与学生饶有兴趣地共同阅读若干篇关于双龙洞游记的文章,终于从中找到答案:双龙并不是龙,只是内洞里的两块大石头特别像龙,所以命名为“双龙”……当读到“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像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时,许多学生对于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成原因非常感兴趣。笔者趁热打铁,马上鼓励学生共同阅读手边《地质科学》期刊中的一篇文章,并最终寻得答案:由于溶洞中石灰岩溶液长年累月从洞顶往下滴,促进二氧化碳不断扩散,同时溶液受蒸发作用形成饱和,剩余的碳酸氢钙沉淀就形成了石钟乳和石笋。可以说,在此环节中,笔者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努力把握文本特点,设计出既符合文本特点又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主题阅读任务,最大限度发挥文本价值,引领学生逐步实现从感知到领会的阅读目标,同时凸显“自然景观”的教学主题,使学生对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激活兴趣,拓展阅读,呼应主题

阅读能力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提高的,这就需要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更需要教师不断围绕主题选择阅读材料,提供阅读资源,不断引领、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赏析感悟。在临近下课时,笔者惊奇地发现很多学生仍然处于十分亢奋的状态中,甚至还在嚷嚷“今年暑假,我一定要让爸爸带我去一回双龙洞”等。此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了几本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并告诉学生:“世界各地,名胜众多,同学们不可能一一走遍,只有阅读才能帮助你们插上腾飞的翅膀,像鸟儿一样在世界各国翱翔……”就这样,我鼓励学生继续探究,继续阅读。

综观这节课,笔者在分析教材和文本的基础上,选取了“秀丽河山”这一主题贯穿了整个课堂,并围绕这一主题选取了相关的阅读材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学生不仅掌握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写作重点,并对双龙洞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得扎实充分,泛读与精读有机结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阅读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激发了其阅读的潜能。笔者还结合文本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阅读任务,学生在完成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中反复阅读文本,获得了真切的阅读体验。课后,针对该主题,笔者又为学生推荐了相关阅读书目,进一步引领学生去感悟体验,可以说在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帮助下,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是清晰而又完整的,既有宏观的俯瞰,又有微观的思考,为今后的终生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龙洞河山课外阅读
游金华双龙洞
河山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随着脚步看风景
笔写千重岭 挥毫绘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