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山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完全采用逐词逐义来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上下文来判定词的含义。不过,在判断具体义项前应了解一些基本的一词多义的相关知识,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很多词的含义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例如“引”:本义“拉开弓”,如“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引申义:(1)拉,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傳》);(2)拉长,如“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3)抽,拔出,如“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乐羊子妻》);(4)伸着,如“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5)拿,举,如“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6)带领,如“燕引兵东围即墨”(《田单列传》);(7)承担,如“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8)举荐,提拔,如“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9)延请,如“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10)援引,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11)引导,成语“引火烧身”“引人入胜”;(12)掉转,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13)退却,退避,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在大体了解一词多义词的义项后,还需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辨析技巧。
1.根据句意辨析多义词的含义。文言文的翻译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所谓“词不离句”,就是对某个词语的解释要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来进行。如果对某个词语的解释正确,把它放到整个句子中就讲得通,相反则讲不通。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判断对某个文言多义词的解释是否正确。如“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2015年高考福建卷),将其中的“索”释为“搜寻”,从整个句子可以看出,此句描绘人窘迫的样子,将“搜寻”代入句中,成了“向人搜寻穿的、吃的”,明显讲不通,应该释为“索要”。
2.根据类似例句辨析多义词的含义。作为考试中考查的词语,它们往往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的包含考查过的词的例句,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相关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象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2015年高考广东卷),将“次”释为“驻扎”,可联想到“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谋攻》)。这些例句中有“次江北”“次所旁”与“次顺义”结构相似,“次”后带的是表处所的词语,而这两处的“次”均释为“驻扎”,据此可断定此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3.根据语法功能辨析多义词的含义。在汉语语法中,主语、宾语基本上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基本上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根据某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来辨析它的词性,进而辨析它的含义,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2015年高考湖南卷),将“训”释为“斥责”,而句子的主语是“古人”,谓语是“有”,“训”明显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应为名词或代词,可“斥责”是动词,此项的释义是不正确的,所以此处的“训”应释为“典范”。
4.根据成语辨析多义词的含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因而大家对其含义总是比较熟悉的。成语绝大多数来源于古诗文,所以其中许多词语的含义与文言文的含义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辨析文言多义词的含义,毫无疑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2015年高考江苏卷),将“申”释为“施展”,成语“三令五申”的“申”释为“陈述、说明”,联系句子看“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要必申其意”,“施展他的意思”明显不通顺,而换为“说明、陈述”就非常通顺了,因此句中“申”的正确意思为“说明、陈述”。
5.根据句子结构辨析多义词的含义。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利用句子的结构特点判断多义词的含义。如“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2015年高考山东卷),其中“次”释为“次序”,而句中“定次”“就舍”“皆熟”“就食”结构相似,那么“次”“舍”“熟”“食”均应为动词,可“次序”是名词,所以“次”释为“驻扎”,才能与其他句子结构相同,故此项的释义也是不正确的。
【专项训练】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
B.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不值钱)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疾病,重病)
D.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勾结)
2.下列各句中,对“度”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揣测)
B.用物过度妨于财(制度,法度)
C.衣服有制,宫室有度(法度,制度)
D.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衡量)
3.下列各句中,对“属”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亡国乱君相属(连接)
B.燕王因举国以属子之,子之大重(通“嘱”,委托,交付)
C.乃以其属死之(类,等辈)
D.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隶属,归属)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