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德教育在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就业力中的地位

2017-04-13 09:32王春玲
现代交际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群体

王春玲

摘要:随着我国对社会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也推出了免费师范生政策。并加强了对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扩招与培养。由于特殊群体往往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存在身体或智力的缺陷,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心、耐心等职业素养比教学技能更为重要。因此在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中,师德教育是首要目标,是每个即将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特殊教育学校聘用教师的首要标准。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26-02

教育,即教化、培育,是教育者以现有经验或学识,推己及人,为求知者解释社会现象、解答疑问的过程。它是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关键与核心。故师德成为衡量教育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而特殊教育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除了应具备普通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外,还应关注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即师德,从而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就业力。

一、师德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我国素来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常将师德比做“育人基石”。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从业者都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师德也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部分.是教育从业者普遍遵循的道德观念与品质。

特殊群体是指智力、身体运动能力或感知能力受到损害,往往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智力障碍或超常等问题,由于特殊教育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特殊群体,这对于教师的责任心与师德是严峻的考验。一些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为了政绩采取造假行为,巧立各种名目向学生乱收费或争取政府奖励。可见,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来说,师德是其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聘用教师的首要标准。

二、师德教育对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就业力的影响

就业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是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年龄内都必须从事的有偿或具有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在就业过程中有一个不容忽略的概念,即“就業力”,它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后获取一定技能或知识,因而获得某项工作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能力。就业并不等同于就业力。迈过了就业这道关卡,并不代表该生已经具备做好这项工作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就业后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症。以及就业技能严重不足导致的不胜任岗位需求等现象,都是就业力不足的表现。

就业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评定。对于教育行业而言,就业力不仅仅代表教师具备了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有一颗责任心。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繁重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当作毕生追求的事业来看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的不负责任,是一种职业道德缺乏的体现。而这种现象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更为常见。在这样一个对教师责任心和师德要求较高的院校中。教师被赋予了更加高尚的职业地位,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技巧、适应能力、竞争技巧和情感智商。耐心、毅力、恒心和温心,都是教学工作中必备的职业素养。从就业角度来看,这些正是就业力的集中表现。而这归根结底是对教师“师德”的要求。

师德教育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指明了方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时刻注重个人言行与道德教育。是对个人职业生涯规范的目标之一。很多师范生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个人教学技能,尤其对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格外重视,而忽略了德育的自我教育。面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如果不能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愿意与教师成为朋友,那么就算拥有再全面的教学技能,其教学工作也是不成功的。因此作为培养特殊教育人才的基地,高校增强对师范生师德教育。也就是增强了师范生的就业力。

师德教育帮助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多师范生认为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或从事特殊群体教育工作是一件并不光鲜的工作,甚至从内心形成一种排斥心理。对行业缺乏正确的认知。使其在就业中明显存在不自信或就业目标不明确的心理。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就业力不足的因素。师德教育在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也使师范生客观地了解了特殊教育这个行业,体会到唯有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充满责任感。发自内心地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水平,提升就业力。

三、师德教育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就业力的路径

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人才输出口径较窄,较普通的师范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提升就业力已成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同等学力和教学技能的前提下。师德成为决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师德教育,成为提高就业力的关键环节。

首先,师德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是一个对从业人员师德要求较高的职业,在面对特殊群体学生时,考验教师的不仅是耐心、智慧,更是责任心。特殊群体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与普通学生不同,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耐心与恒心。教师一旦教育不当,会扼杀特殊群体学生自食其力、回报社会的机会。作为未来奋战在特殊教育一线的教师,会面临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困难,能否具备一颗随时准备迎难而上的决心,良好的再学习能力和对教育的责任心。是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师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初衷。

其次,师德教育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风。受应试教育影响,师范教育也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指标,忽略了很多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这种现象在特殊教育专业中仍然存在,甚至很多师范生并没有从事特殊教育行业的打算。只是将大学学习作为步入社会的跳板。因而更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师德教育和自我培养。有技无德的毕业生比比皆是,导致了毕业生整体就业力下降。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师范院校开始关注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师德教育。使师范生认识到自身的职业角色。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育情况。组织师范生在校期间深入特殊教育院校任教或参加志愿者教育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机会。培养学生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之心和熟悉程度。提升学生的就业力。

再次,提升师德教育的渗透力。特殊教育专业所涉及的科目众多,包括心理学、医学、教育学,以及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专业课。以保障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能够掌握多种教育技能,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高质量的教育。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未来教师,仅仅具备教学技能还远远多不够,还应在其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师德教育。如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师范生的心理学知识。更要引导师范生从特殊群体的心理与心理缺陷入手,通过深入交流、实地服务等教学环节,甚至引导师范生体验特殊群体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艰辛。以使师范生切实认识到师德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切实从教育对象的需求人手,不断升华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避免师范生对特殊教育行业形成空泛的、形式主义的认识,从教学实务和教学有效性方面提高认识,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未来教师,提升师范生的就业力。第四,重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会导致每个人对职业角色认知的不同。很多师范生认为从事特殊教育是一个并不理想的职业。甚至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使其在就业时不选择特殊教育行业。这些师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也是就业力不足的表现。可见,提高这些师范生就业力的前提是加强师德教育。而师德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是引导师范生对自身职业身份的客观认知。对特殊教育行业的正确认知。以及对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而要做到这几点,则需要将师德教育融入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充分运用校园文化引导,深入特殊教育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参与特殊群体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师范生进行身体力行的师德教育,通过培养师德提升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就业力。

四、结语

师德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尤其面对特殊群体实施教育工作,师德是保障教师具备责任心、耐心和动力的源泉,是教师完成教育活动的牵引力,也是教师关心、关注弱势群体的表现。特殊教育学校将师德作为招聘教师的首要标准,是为了保障特殊群体儿童的基本权益。而师范院校在用人单位需求及社会舆论环境的多重影响下,也将师德作为特殊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旨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人才。同时也体现了师德教育对衡量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师范生师德群体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致良知与师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调查
中间群体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