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翻译新生态研究

2017-04-13 00:01胡辉陈达陈国庆
现代交际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生态文本

胡辉 陈达 陈国庆

摘要:生态翻译学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其发展迅速、影响深远。通过对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发展分析可知,该理论虽然由萌芽到全面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应用研究缺乏创新、实证研究缺乏科学的统计分析等问题。因此,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生态翻译学中,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相关平台,促使生态翻译学理论不断完善。运用不断创新,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大数据生态翻译学新生态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11-02

在2015年第五届国际生态学研讨会上欧洲翻译学会会长Anthony PYM教授指出,“作为已经意识到西方思维缺陷的欧洲翻译研究协会的代表。我欣然接受生态翻译学这一异质理论、并探索它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区别。在生态翻译学中我发现了一套非西方的、而且对西方学者很有吸引力的构想。”Anthony的言论表明了他对生态翻译学的肯定。中国拥有丰富的翻译人才,但是在国际翻译界却是长期丧失话语权的,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而生态翻译学的出现,无疑弥补了这一空缺。目前,生态翻译学不但有了自己较为完整的话语理论体系。而且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在海内外发表,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也连年召开。且尽管生态翻译学肇始于中国。但已开始受到国际翻译界人士的关注。在大数据飞快发展的今天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无疑会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与渠道,相信生态翻译学会不断进发新的活力。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2013)在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生活与工作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提出大数据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而不是用随机数据分析来研究问题。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生态翻译学应运而生。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2001)在国际译联第三届翻译家论坛上宣读了第一篇关于生态翻译学方面的文章。文章中的理论和思想为完善翻译适应选择论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翻译学的发展。由中国学者首次提出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原创性翻译理论,理应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完善和推广。

一、生态翻译学研究状况

生态翻译学是依托生态智慧和东方哲学理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翻译理论。这一新的理论产生对译学理论研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胡庚申于2001年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并不断发展完善。在此。分两个阶段对其分析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1.萌芽阶段(2001-2009)

在萌芽阶段主要体现为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概念,随后,自己便独自构建该理论。当然,在理论构建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为了更系统地介绍生态翻译理论,胡庚申教授(2004)出版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这本专著详细介绍了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产生背景和相关的基本理论。大胆结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引入到翻译学领域。胡庚申教授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和文献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全面系统地构建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例如通过文献的阅读分析来证明和阐释,通过实证调查来对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当该理论被提出后,参研者也越来越多,在此时期就已经受到较多的认可和关注。相关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并对生态翻译学持高度赞扬的态度。通过统计可知。在2001-2009年间公开发表的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的学术论文已超过40篇。其中硕博士论文所占比例已超过20%。同时,天津理工大学许建忠教授(2009)出版了《生态翻译学》这本著作。

2.发展阶段(2010-至今)

2010年11月在中国澳门召开了“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该会议由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主办。生态翻译学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学术成果数量上。也体现在该理论研究不断成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以胡庚申为领军者,更多的高校及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始投入到这一理论的研究中,学术论文成果不断增多,很多人获得相关理论的研究课题立项。国内外也会针对生态翻译学理论组织学术会议,伴随着会议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生態翻译学刊》也成功创立,生态翻译学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高校的老师和硕博士成为研究生态翻译学的主力军,在核心人物的影响下,周围的人群纷纷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中。通过期刊网站的搜索可知,相关的硕博士论文已超过600篇。生态翻译学是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建立的研究模式,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研究进行创新。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相关理论系统构建和完善。胡庚申教授经过十多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可以说已经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生态翻译学理论。该理论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赞赏和认同。其二,基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译文文本分析研究。通过检索可知,硕博论文在运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时,大多采用对某一译文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文本类型各异。既包括中国的四大名著也包括电影片名和字母,比如《红楼梦》《论语》《金陵十三钗》等。其三,对翻译家特有的翻译思想进行实证研究。有对傅雷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探讨的。也有对结合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思想对一代宗师张谷若的翻译理念进行解读的。其四,对外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者中有很多从事高校外语教学的教师。他们运用该理论分析翻译教学方案,并对翻译专业教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尽管生态翻译学的研究不断成熟。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作为一个新的理论,而且仅由胡庚申教授个人提出和构建的理论框架,参与该理论的讨论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甚少,因此理论的系统性有待加强。其二,应用研究缺乏创新。很多人在运用该理论进行分析问题时。模式固定,涉猎对象广而不精,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大。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其三,在实证研究方面,缺乏科学的统计分析和相关检验研究。基于以上的背景和生态翻译学存在的问题。故结合大数据来构建翻译新生态。

二、大数据下的翻译新生态构建

在当今大数据背景下,虽然关于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并且初步形成了其特有的研究方法与体系。但是其研究思路和基本结论往往只是针对传统的翻译行为,对于网络方面等新的翻译手段的研究却相对缺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技术和新工具也纷纷进入了各个行业和领域,而翻译则充斥在各行各业。随着翻译技术的不断更新。相关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模型也在不断完善和重塑。站在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是相关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为文本的分析和选择提供便捷,从而提高效率。大数据可以解决在研究过程中信息存储和读取的困难。并且可以在海量的数据中帮助我们迅速找到所需的相关数据信息。在丰富的数据信息中,既可以得到研究对象的原文文本,也有各种译文文本,信息获取方便快速。当然,网络上并非所有的译本信息都是无偿的,需要一定的资金付出,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索免费资源。通过长期积累的文本资源,可以建立自己的分析对象和研究目标。网络信息呈现出指数爆炸式增长趋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掌握技巧和避免风险的方法。运用生态翻译学来研究译本文本时,利用大数据可以提高效率,使分析的内容更为丰富,研究的深度不断拓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避免固定模式,增加创新之处。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可以弥补生态翻译学在实证方面的缺陷。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计算可以高效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源,分析出具体的研究结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云计算应用也在不断推广。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在相关的实证研究中可以从多方面、宽领域、多层次进行考虑,使得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建设一个大数据的网络管理平台。将信息化的文本资源和翻译理论投入到生态翻译学的研究中。根据理论的不断完善更新,平台的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在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之后。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之前的实证研究进行再次研究,形成对比,监测是否更加科学。平台的建设的运行虽然由电脑执行命令,但是传递的是人的逻辑思路和判断決策。因此,研究者可以一次输入相关程序,进行多次的相关研究,大大减轻了研究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不但为理工科的科研带来了福音,也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也将为更多的翻译理论带来一次次的革新,对翻译研究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大数据下翻译新生态的构建,也对生态翻译学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精通本领域的知识,也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储备。

三、结语

在当今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研究者应充分使生态翻译学的内涵与网络活动相结合从而作出系统一致的深入解析。例如从生态翻译学的整体出发,构建从网络翻译环境一译者影响一译文评价一翻译过程管理的研究体系。亦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翻译建立特色的大数据集成系统,并通过运用生态翻译的相关原理为研究者随时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资源。

猜你喜欢
理论生态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