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琦++李红
摘要:为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计划。本文从教学改革背景、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以及教学改革创新点四方面对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予以总结。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23-03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不是人才的培养,这就造成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改革推动计划,旨在呼吁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进程的监控者、教学效果的反馈者。笔者积极响应号召,以基础英语课程为教学改革对象,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多元互动、课后消化巩固、单元创新活动等环节串联起来,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识与能力互动、课内与课外互动、课本知识与背景知识互动,为基础英语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教学改革背景
(一)教学改革实验对象
教学改革的实验对象是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1503班,课程选择的是翻译专业一年级基础英语,使用教材是《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杨立民主编)。笔者依据以下三点原因选择实验对象:
(1)基础英语的课程安排是每周一、三、五,每次2课时,一周6课时,共90课时。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笔者进行实验,保持以适中的频率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相对准确的判断。
(2)1503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排除了班级学生素质不同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够从侧面说明课程改革具有普遍性。
(3)由实验前期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知,1503班有92%的同学对于这次实验性的教学改革持“赞成”态度,在众多受调查的班级中比例最高。普遍接受的态度也是笔者选择其作为实验对象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改革重点及难点
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课后复习的良性循环学习机制。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基本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一整套良性循环的学习体系。
教学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实践“课前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模式,如何有效开展“课上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普遍是经过十几年应试教育才进入大学的,使其难以摆脱以往“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可以算是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最具有难度的部分。
(三)教学改革的目的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1)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所增强,能完全听懂全英授课内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
(2)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即兴发言;
(3)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改善,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
(4)翻译能力也大幅提高,大部分同学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流畅。
二、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的实验过程主要包含以下4个环节: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多元互动、课后消化巩固、单元创新活动。(如图1所示)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各个环节同过去相比没有什么差异。然而,经过重新安排后,各个环节能够相互打通,使课程成为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图1课程改革流程图(一)课前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进行一般了解。然而,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突出课前自主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中,笔者对课前自主学习环节进行了以下安排:
(1)改革预习提要形式,变传统的预习课文为完成课前预习提要,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预习;
(2)新增课后主旨听写练习,有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宏观地把握课文脉络;
(3)视频录制环节,一人录像、一人点评,在提高自身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4)本學期将单元测验从课后调整到课前,启用“鼓励+引导”的方式,奖励测验成绩前三名的同学,每月评选出小考月冠军和“我最喜爱的presentation”等奖项,使学生能够长时间保持学习动力。
(二)课堂多元互动
在笔者的教学改革设计中,充分强调课堂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与课堂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采用朗读、讲解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这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单纯扮演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架构。笔者就课堂多元互动环节进行了以下几点安排:
(1)课前教师会邀请一位同学做汇报,自行准备一个内容紧紧围绕课文的3分钟脱稿演讲,之后会让同学就演讲内容进行提问、总结或是给予评价;
(2)复习环节采取每节课前统一小考、小组互阅、教师提问的形式,激励学生及时复习巩固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复习意识;
(3)课上教师会以学习小组竞赛加分的机制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有益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参与度的提高;
(4)教师会在语言知识讲授的过程中穿插西方文化的元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5)通过“提出问题、联想记忆、图像说明、组词造句、中英释义、选词填空、同义比较、词义扩展、语法分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梳理语言知识。
(三)课后消化巩固
课后消化巩固环节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反思与总结。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通过布置繁重的作业,从数量上巩固学生记忆。而笔者的方法则截然不同,将课后作业分为两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1)课后常规的作业是复习和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根据专四新题型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课后单词按照专四考试出现频率划分高频词汇和认知词汇,以期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为专业考试夯实基础;
(2)创新型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分版块整理的单元复习材料,比如说背景知识、文章结构、词汇短语、语法知识、扩展知识(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以及每个月上交一篇美文模仿音频。
(四)单元创新活动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从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会定期根据不同单元的文章主题、文化背景、体裁题材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例如:
Quick Fix Society单元的小组展示:关于阿米什人(Amish)生活方式的呈现,Quick fix society主要特点的总结和举例说明。
The Man in Asbestos单元的辩论:就阿尔法狗和韩国冠军选手的人机对战与全球首个多语翻译机器人小度的发明展开了翻译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大讨论。
Mr. Imagination单元关于凡尔纳“旅行”的介绍:查找关于凡尔纳七部作品的相关知识或者视频等资源,进行小组展示,与全班同学分享。
三、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一)严格的课前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1.课前单元测试
第一学期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5分,第二学期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是75.34分。单从数字看,觉得学生的成绩下滑,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两个学期的单元测试区别如下:
考试难度不同。第一学期的考试时间是在课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课文重点单词的运用,考试难度较低;第二学期的考试时间是在课前,学生需要通过自主预习的方式来识记单词,考试难度较高。
考试形式调整。第一学期的考试形式类似于首字母填空,教师给出英文释义和首字母,学生根据提示写出单词,或是教师给出单词,提问所给单词的近义词;第二学期的考试形式是书面考题,题型根据每个单元的不同内容有所侧重,基本题型为首字母填空、同义词连线、反义词连线、介副词填空、中英文匹配、词性转换、英文改写、句子翻译等。
评价方式改变。第一学期允许学生刷分,所以分数普遍偏高;第二学期取消这一政策,学生只能课前自主识记单词、宏观阅读全文、同义反义连线。这种改变最开始学生是不愿意接受的,后来也从一定程度上鞭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课前自主预习
第一学期采用的是单元预习提要的形式,开始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会下发预习提要,学生上交纸质版,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提要涉及的是关于作家作品的宏观把握,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结构划分,词性变换,列出预习阶段的重难点,重点词汇的搭配……第二学期采用的是课前预习提要的方式,每单元第一节课会有宏观问题的开放式提问,关于作家作品等背景知识的讨论,关于文章主题的提炼,故事发生发展的脉络和主要情境描述,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等;接下来的每一节课会把新课要讲的细节知识点在预习提要中重点标出,如派生词、同义转换、词语用法、词语辨析、重要语法点、句子改写、翻译等,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于重点知识和文化常识有一定的把握,教师只划出重点,学生根据预习提要进行自主预习,上课是巩固学习的过程。课前的压力比第一学期重,但是课堂效果要远远好于第一学期,学生的反馈也很好。
(二)学生能够积极完成创新型作业,是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合作意识的集中体现
小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每一个视频都是先由同伴进行点评、再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的。课前回答关于课文的宏观问题,把回答问题的过程用视频录制下来,一人录像、一人点评,在提高自身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定期根据不同单元的文章主题、文化背景、体裁题材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小组同学共同商议和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了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以小组为单位,分版块整理的单元复习材料,比如说背景知识、文章结构、词汇短语、语法知识、扩展知识(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对于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巩固和提升的作用。
(三)学生的成绩是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最好答卷
1.期末成绩的提高
通过一学期教学改革的尝试,1503班的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相比第一学期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
表11503班教学改革前后成绩比较
纵向来看,无论是总评成绩还是各个题型的成绩都要好于上学期;横向比较,1503班的精读成绩两个学期都位列年级第一。
2.翻译英才培养计划的选拔
為了搭建应用型、复合型拔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切实落实“翻译英才培养计划”,根据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高级翻译学院在2015-2016第二学期开展了2015级“教学改革试验班”及“口译精英班”选拔考试工作。通过几轮口笔译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表现的综合评定,选出了16名“口译精英班”的学生,24名“教学改革试验班”的学生, 1503班学生表现优异,占比本院学生的50%。如表2所示。
表2翻译英才培养计划学生组成
四、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一)突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一个引路人;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启发者。学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原来被动的“观众”变成主动的“演员”,在课堂这个舞台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和无尽的创造力。
(二)课堂创造的学习经历极大促进了学习的动力
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生最为期待的,每节课教师都会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准备,在课上进行小组汇报。教师给出主题和方向,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的汇报学生做主,每一次的表现都非常精彩。
(三)有条理地组织课程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的学习
自从进行教学改革后,学生在课程总体设计和把握方面有所提高,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不断线的课程组织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
五、结论
诚然,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缺乏理论学习和教学经验,没有研究论证改革各项措施的科学性;没有进行课程活动的总体设计,突如其来的创新型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课程进度会比平行班慢;改革的措施覆盖面较广,没有进一步论证每一项措施对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等等。今后应该用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积极向前辈和同行学习经验与做法,继续和学生共同探讨与摸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红.分层教学在高级翻译学院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15-18.
[2]孙鑫.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25-27.
[3]张莉.论大学英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730-732.
[4]邹俊.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