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群
摘 要: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深刻的反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扩招后艺术教育的不足,过分注重效益,改设计专业原本小班额授课变成大班课,硬件设备不全等,直接导致教育和就业质量的下滑。艺术设计专业应跟踪市场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探索实现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点,并形成有效的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216-01
一、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点
1.就教学思想而言,艺术教育要从创新实践教学入手。艺术教育离不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不能故步自封,要结合本土特色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使其有效融合创新。民办高校受政策约束要比国有高校轻松,应有更快速、适应力更强的思维转型特点,可以针对市场需求来定制学校课程及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使學生有快速融入社会的能力。
2.就课程模式而言,艺术设计学生的学习应以宽松的、导师制的工作室方式为主,工作室具有孵化器的色彩。学生在工作室里不仅能够接受导师的言传身教,还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为艺术创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聘请艺术精英的参与,加上宽泛的学习和训练就是工作室模式课程的魅力所在。
3.从课程特色来看,一是对批判性思维的看重,二是对与他人互动的看重,其训练方式逐渐深入递进,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论思维并配合创作课程上的“创新”。让学生学习从其他设计家对你的创作做出的反应中照见自己,了解自己,学会评价性的观点分析,学会批评与接受批评,如此,就会形成有利于设计家成长的良好互动关系。
4.从课程安排来看,除常规专业课程设置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一定要给学生宽松的兴趣选择空间,如除设计类相关课程外,增设美学、流行现代主义,艺术批评史或艺术史上一个特别的主题等。给学生提供各种互动和社会实践机会,不仅让学生在史论上得到提升,还要通过对各种媒介的实践在艺术创作上有新的拓展,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提供更宽广的前景。
5.从课程评价来看,从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上可做全新的理念转变。评价课程要针对课程特点,有创新性、激励性、而不是压制性;要简洁、有重点、而不是千篇一律,繁复晦涩。艺术设计课程的评价从实施的过程到结果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最重要的一点评价,就是拿作品的质量来说话。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突破点
1.教学管理评价。这是宏观上的管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流程,从加强学生管理到加强教师管理,从加强教科研管理到加强招生的管理,这是一个系列的流程,是进行艺术教育教学微观评价设计的重要前提。
2.教师教学评价。一是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始终能引领学生走在设计时代的最前沿;二是艺术设计授课模式强调放松性、创意性和指导实践性,应拓展工作室模式、调研和企业参观,延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是教学过程设计应以项目实训作为引导进行贯穿,将理论融于实践,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四是教学成果的体现,以学生总体作品质量去衡定一部分教学质量,或是直接以产品的形式体现,并能体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3.学生学习评价。首先学生是学的主体,应体现出学习的自我规划性和国际化意识;二是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体现,能将抽象概念思维转化为可视的图形作品,这即是创新和技能结合的有效体现;三是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现,学生能将所学专业知识通过现代网络等手段,对自己和作品进行营销,实现创业创收;四是团结协作能力的体现,在协作中相互倾听、相互促进;五是对自身个性特征的评价和挖掘,学生要适时的审视和评价自己,挖掘自己在专业上擅长的一面进行定位发展。
4.教师自我提升评价。一是教师要时刻有自我素质综合提升的意识。二是艺术设计专业提倡教师“双师型”师资资格的评价;三是针对艺术设计教师实践技能薄弱的情况,高校应积极加强对教师多方位的培训,以点带面,带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且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工作锻炼。四是学历职称的提升,这是教师继续学习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体现,也是高校师资层次的重要体现。
5.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评价。一是利用专业知识,对创新创业的计划和构思,首先要有意愿,才能催生出积极的构思和发展方向;二是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有效挖掘自身专业特长,考察商业环境,从商品设计到销售渠道再到营销模式,促使学生对社会商业运作模式的体验;三是创新创业的效果,学生通过网店营销或手绘设计达到创收。可以说,学生通过创业创收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了专业学习的价值。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想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必须在时代特色下重新审视自己,创办有特色的艺术类专业教育模式,走国际化、品牌化的道路,切实提高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更新理念,形成行之有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促进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