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摘 要:博物馆在现代社会担任着诸多的功能,其中教育功能能够实现和学校之间的有机对接,因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博物馆与学校之间逐渐形成了“馆校联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和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有效促进博物馆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期能够为博物馆和学校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学校;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79-02
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和功能,其中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学校教育正好相得益彰,根据博物馆的特质以及学校的需求,积极探索、策划符合本馆实际情况的合作模式,是优化博物馆教育职能、实现博物馆互动教学理念的手段之一。因而博物馆如何与学校形成互动,走出一条馆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道路,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思考及研究的课题。
一、博物馆和学校之间合作教育的契合点
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由来已久,西方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很早就开始了,并且在上个世纪中期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这也使得博物馆教育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脱离出来。而在我国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加强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就需要找到博物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提升。实际上,博物馆教育功能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因而在契合点上的表现也比较多样化。
(一)在历史教育定位上具有较高的契合点
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社会意识、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认识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自身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辩证的态度,对问题能够辩证地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学校和博物馆在教育内容上是有相近之处的
在教学内容上,都是建立在历史载体或是其他资料基础上,并且会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以延伸之后的社会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同时也能够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知识,增强學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博物馆和学校教育在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上进行共享
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博物馆当中的文化知识,并且将其与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对历史的理解,从而能够发展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能力。
比如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有很多明清瓷器,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将其和自己学习到的明清历史结合起来,例如嘉靖年间的瓷器、康熙年间的瓷器等等,让学生能够自然对期间的历史进行回顾,从而不断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再者,在教学评价上也同样可以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让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学校和博物馆在教育活动上进行共享
用一种密切联系和相互交融的方式来开展合作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同时,博物馆和学校在历史文化取向上也能够进行共享,在学生学习普通历史的时候,也能够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学习,通过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及时了解当地的文化,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让学生能够对家乡文化产生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当地历史和文化学习的热情,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的同时推动当地文化的发展,为之后当地文化保护和发展打下基础,从而实现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双赢。
二、馆校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在馆校合作的工作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预期的效果相比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主要是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馆校合作的方式比较单一
在馆校合作上有很多合作形态,包括提供者和接受者、博物馆主导、学校主导、社区博物馆学校、博物馆附属学校、第三方介入等等,现在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多是第一种形态,也就是接受者和提供者之间的关系,由博物馆方面提供设计规划活动,而学校仅仅是让学生参加来接受教育,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教育活动的规划当中,虽然博物馆为了改善教育效果,也是会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增强教育活动的效果,但基本上都是由博物馆来主导的,这种是一种单向关系,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并没有真正深入展开,从而影响了馆校合作效果,影响教育活动的质量。
(二)缺乏馆校合作方面的人才
馆校合作是近年来才开始大力开展的一项活动,双方除了缺少必要的沟通合作之外,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持。辽宁各地方上的中小学目前对于开展博物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仍将教育重心放在学校应试教育上,因而在安排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也很少考虑博物馆教育活动,加上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来进行规划设计,导致学校与教师们对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了解和认识不深,在与博物馆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没有办法从教育的专业角度对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因而使得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
三、加强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教育活动的策略
针对于当前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加强博物馆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加深两者之间的合作,丰富合作形态,促进馆校合作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入手。
(一)加强沟通交流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于当前博物馆和学校之间合作程度不深,合作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两方面应该积极转变这种情况,改变博物馆单纯在合作中占主导的模式。学校应该积极引起重视,让教师能够直接参与到博物馆合作项目当中。博物馆也可邀请老师来进行相应活动的规划,使学校教师也能够成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双方共同努力对博物馆的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重视,在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增加博物馆活动的比例,并且学校应该重视教师这方面的培训工作,将馆校合作内容加入到教师的培训当中,让教师多接触博物馆,与馆内人员进行深入沟通,让教师能够主动去学习博物馆的相关知识,这样教师能够将其和课本当中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在组织博物馆教育和课堂教育的时候能够两方进行渗入,让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和博物馆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二)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
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吸引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因而在教育活动形式上更要了灵活,拒绝机械生硬,力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够获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在过去的合作活动当中多是采取讲解员单纯讲解,让学生听、看的方式,这种方式过于单调,不利于学生对博物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创新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可以在中小学当中开展“一天讲解员”活动,让学生来到馆中担当一天的讲解员,负责给学生和其他参观者讲解馆内展品,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去主动搜索展品的相关知识,查询展品的相关资料,并且教师可以配合分小组来进行,这样实现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精神。
或者是开展征文活动,就馆内的字画或是历史文物来征写文章,这样既能够丰富馆校合作方式,又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配合学校当中的语文教学来进行。
再者,还可以将博物馆作为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到博物馆当中担任志愿者,让学生在这里进行调查研究,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对于教育培养的意义重大。
(三)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文化精神
博物馆与学校在进行合作教育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和学校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而且还要从博物馆特色出发,积极开发符合博物馆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在活动的内容上主要是可以从两个方面上展开,一方面是结合博物馆的藏品类型和陈列品体系,来将博物馆的优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辽宁省博物馆在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的同时,也把博物馆特色教育课程带到校园、带到课堂中去。
联合馆校资源,构建创意课堂,积极打造“博游季”教育项目。其中课程内容的设计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需求以及博物馆展陈,融合历史、艺术、科学、美术、劳技、品德等学科知识,教学中立足于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是将青少年教育的相关内容扩展到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上,将其作为馆校合作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比如去年年底辽宁省博物馆就开展了了“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历史文化站活动,并且研发了“乐学堂”系列教育课程,在活动当中不仅安排了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壮族历史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我国农耕的历史,并用谷粒来完成相应的绘画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到谷物种植和农耕的历史以及农耕文化对于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性等,通过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四、结语
博物馆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有机对接、相互合作不是依靠单方面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博物馆和学校两方面共同的努力,博物馆深厚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在现代社会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博物馆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合作,积极挖掘博物馆当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全方面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姜艳辉.促进博物馆(纪念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08).
[2]梁少波,陈莎莎,陈小红.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发挥[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08).
[3]张慧.博物馆变课堂,发挥育人价值——童谣体验馆:打造活动新阵地[J].辅导员:中下旬(教学版),2016(10).
[4]王启祥.科学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的经验与特色——以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为例[J].自然与科技,2015(06).
[5]洪剑萍,丘绮丽.课程介入在博物馆宣教与学校合作共建活动中的运用—以中山市博物馆为例[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4).
[6]李学东.美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