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昌华+锁英
摘 要:民间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华,随着现代化生活模式的开启,民间传统文化面临尴尬境地。但是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起为民间美术的传承提供了契机。民间美术与综合材料的结合既是传统的延续又是文化的创新。不断的探索实践带来了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综合材料;融合
中图分类号:J0;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77-01
传统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凝结,不仅是本民族的记忆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现代化走向,传统民间美术的继承面临极大困境。如何能够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综合材料是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既可以运用于现当代艺术的创作中,也可以运用于我国传统美术之中。将极大拓宽艺术的视野,丰富艺术创作欣赏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综合材料与民间传统美术的结合将带来艺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革新,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尤为重要。
一、必要性与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无比灿烂的中原文明,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照耀了中华大地。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又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民族多样性。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但是,现代生活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人们逐渐被现代科技文明所吸引,传统民间美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民间美术的日渐消亡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损失。
从古至今,艺术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法层面上的,同时也包括材料上的创新运用。“凡是在历史上有突出成就的画家无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当代中国花鸟画以林风眠等借鉴现代形式和水粉材料开始,已经形成了运用岩彩、黏贴纸、布、金属材料等全方位的创新和改革,有些画家已经认识到,创新不只是体现在观念上,同时体现在绘画材料上。”①综合材料创作的实践并不罕见于中国的艺术史上,只是在经历了“八五思潮”之后,这个创作方式被重新重视。综合材料绘画是各种媒介与绘画材料的融合,不仅是传统民间美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将是当代艺术的新疆域。综合材料涵盖的范围很大,从低廉的矿泉水瓶子、废旧的轮胎到价格不菲的金银珠宝都可以作为材料运用于绘画作品。同时,适应于各类材料的创作技法也随机生发,可以是打磨、焊接、拼贴、镶嵌、彩绘等等。这种材料的灵活性与技法的创新性无疑增加了与传统民间艺术的结合广度与深度。近几年,综合材料与民间美术融合的领域不乏艺术家探索与尝试。这些作品的意义绝非仅限于在作品的创作,还有为后继的创作者提供了参考和启迪。总的来说,综合材料与民间传统美术相结合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能够反映时代的进步;二是材料与观念的多元;三是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二、综合材料之优秀作品分析
近年来不乏优秀的作品问世。2006年,西藏艺术家嘎德创作了《冰佛》,嘎德以拉萨河水冻铸成冰佛,然后置于拉萨河水中佛像慢慢融化、下沉、消失。用以讲述佛教的真谛,揭示佛教文化中的六道輪回。宗教思想与我们最常见的水相结合,意义却发人深省。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天书》系列。作者在1987-1991年四年间,以汉字为原型,拉丁文为结体,创造了4000多个“汉字”——“无法解读的‘符码②。后又用活字印刷和宋版书制作的方式制作成册,中国元素显而易见。作者将他对中国书法、汉字、篆刻、印刷、书籍装帧的理解都融入其中。2015年,首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收到全国2000余位作者投稿,入选139件。来自宁波本地的作者鲍贤杰的作品《源木》即为这其中的一幅。作者的灵感来自于儿时外婆家的老房子,阳光照进屋子的斑影成为作者鲍贤杰无法忘却的记忆。作者选取了麻布与大漆的结合去营造那种斑驳之感,并拼贴金箔、银箔。大漆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河姆渡文化,距今已经6千多年,由于工艺繁多和油漆的使用,大漆工艺几近失传。作者的这件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大漆工艺品的制作方式也表达了自己心中怀旧的情愫,是综合绘画作品中的一件佳作。一幅优秀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不仅要打动观者的眼睛也要引发内心的共鸣。
所以,综合材料与传统民间艺术的结合需要三个要素:一是思想性。当代艺术并不是以实用为目的,脱离了实用需要的作品便要在作品中凸显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二是文化性,当代艺术并非低俗艺术的代名词,警惕低俗糟粕文化混入当代艺术的阵营之中,应该在作品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三是结合的融洽性,也就是传统美术与综合材料的结合并非结合是随机的,而是要相得益彰。
三、结语
综合材料与民间传统美术的结合前景将是十分宽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用于艺术的创作之中,只要它能传递出民间艺术本有的美感和作者的思想。这种结合注定是双赢的。对传统美术来讲,是找到了一个让其根植于现代文明、与时俱进的契机。于综合材料艺术而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无疑会提升其文化的内涵。
注释:
①于澎.大学通用花鸟画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8.
②贺万里.永远的前卫:中国现代艺术的反思与批判[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