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燕+晏梦艺
摘 要:江西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为诗赞体。上高戏文,又名上高道情,也称瞎子戏。本文以《劝世文》、《乌江渡》为例,分析江西上高县道情戏的发展与音乐特点,并对该戏的表演形式和发展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上高;道情戏;盲艺人;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46-01
一、上高道情戏的起源
上高道情是流传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的汉族民间曲艺之一。其形式简便,内容精练,旋律动听。相传明初来上高定居的外地难民中有一批民间艺人,身背竹筒,配一定节奏敲打说唱,这批艺人定居以后,其说唱艺术经几十代人革新和传承,清初又与瑞州道情揉合,终于形成以板箱二胡为主要乐器、既能演唱民间小曲、也能说唱长篇传书、自拉自唱的上高道情。其艺术特点是:说唱结合,以唱为主,使用方言,词尾压韵。
二、上高道情戏的特点
1.上高道情的艺术特点。如今的上高道情,其艺术特点是:说唱结合,以唱为主。使用上高地方方言道白、词尾压韵。道白时能模仿男女老幼、喜怒哀乐等不同特点,诙谐幽默、惟妙惟肖。曲调由比较简单的《原板》发展到《子板》、《快板》等,同时吸收了地方戏曲采茶调以及流行音乐的旋律元素,使上高道情音乐更富有激情和现代音乐色彩。
2.盲艺人。是由师傅言传身教,师徒相授而得到传承和发扬的。上高县盲人曲艺队兴起于1952年。当时,盲艺人只有7人,仅这7人创造出了今日的上高盲人曲艺队。他们演出了200多个曲目,演出场次两万多场,影响巨大。清末民国时期,上高道情发展极盛,艺人增多,曲目丰富、涌现了三、四个道情“班子”;均是师徒关系的二、三人的组合,演出地点一般都在祠堂、会馆、茶楼、栈房。演唱曲目主要有:《水浒传》、《岳飞传》、《说唐》、《薛仁贵征东》等,这些剧目突显出上高道情的独特风格,并受到人们欢迎。
3.伴奏乐器。上高道情起初是用渔鼓伴奏,单人站立说唱,渔鼓是用一根二尺来长的竹筒做成,打通竹节,一端蒙上蛇皮为鼓面,左手执筒,右手指敲打鼓面,发出“嘭嘭”的节奏声,能打出种种花点子来。进入明、清时期,道情逐渐演变为用木制的箱琴代替渔鼓进行伴奏;人员由单人立唱发展到单人坐唱和多人组合坐唱;曲目由《劝世文》、《十劝嫂》等短小节目变化为说唱戏文、传记;曲调也不断丰富起来。后来,上高道情的伴奏乐器在一把箱琴、一个打板、一个木鱼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唢呐、笛子、扬琴、三弦和锣鼓、钹、小锣,使道情演出更具魅力。
三、上高道情的音乐特点
1.唱腔唱词。道情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早期无板式称谓。唱腔曲调总称为:渔鼓调,包括两句体的渔鼓调、道情调、道情腔,四句体的四韵渔鼓调、四季花渔鼓调等。其曲调具有简短质朴,字密腔简,似说似唱,长于叙事,亦可抒情,一曲多词,一曲多用等特点。渔鼓调两句体的上下句落音分别有:上句“2”,下句“5”;上句“5”。下句“2”;上句“5”,下句“1”;上句“6”,下句“5”等多种。如《劝世文》中的渔鼓调,唱词七言上下句式。唱腔曲调上下句体,上句落音“2”,下音落音“5”。曲前有五小节用渔鼓击奏的过门。一眼板(2/4拍)。它的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亦诗亦歌,脍炙人口,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有官样文墨色彩。上高、高安等地的渔鼓道情音乐以太平调为基本唱腔曲调,同时吸取采茶戏的唱腔音调,使太平调又有了心的发展,成为有多种板式称谓的新太平调。唱词基本句式为七言上下句式。唱腔上下句体,一板三眼(4/4拍),上句落音“2”,下句落音“6”。上句唱腔三小节并有跟腔过门,下句唱腔有衬腔和重句,整曲可反复使用。
2.上高道情的伴奏音乐。流行于上高、新余、丰城等地的渔鼓道情,大多以文词调为基调,其唱腔、板式节奏与高安、南昌等地的文词调大同小异。上高道情伴奏音乐音乐则是应用了南昌的道情鼓点和高安的丝弦曲牌。
3.表演形式。早期的传统表演形式是一人以唱为主,自打自唱。用方言土语演唱。江西道情的表演形式大致分为单人、双人与多人,上高道情则是在单人表演的基础上发展到多人表演。单人表演唱,以唱为主,说唱结合。说时,用韵白或念白,表演时,有时夹以说白,或数板。一边演唱一边啦二胡兼击打夹板伴奏。夹板是用两块细长毛竹片制作,一块为底板片,另一块作为敲击板片,将两块板片用麻绳缚好绑在艺人的腿上,另一根麻绳系住敲击板片,麻绳的这头扣住脚趾,脚板前后伸缩拉动麻绳,使敲击板片打在底板片上,艺人可随心所欲地擊打出节拍来为之伴奏。现在,发展至多人演唱组合,最多时是6人,分别有4把二胡、一个笛子、一个钹,有时候还会加进唢呐、京胡、板胡等乐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上高道情是江西道情的地方传统戏曲之一,它的发展仍重道远,希望上高道情继续保留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不断地丰富表演形式推陈出新,让更多的年轻人发展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江西卷[J].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8(11).
[2]严华明,黄娟,金林生.盲人说道情 演绎平安路[EB/OL].江西网宜春频道,2016.
[3]李磊.上高道情文化研究[J].宜春社会科学,2013(05).
[4]亓为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金田,2014.
[5]黄剑敏.明清以来江西道教与地方音乐文化研究[J].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