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内容摘要:《陋室铭》是一篇中学课文里的古文,古代作者刘禹锡,语句流畅,儒雅风度,很不错的一篇文学作品,然而,多年来,各个文学人士解释,都没能正确体现里面的本意,“德馨”,这是刘禹锡给自己雅居取的名字,全称“德馨居”,因为简陋,所以叫“室”比较准确,但是。因为住的人不同凡人,所以,“何陋之有”。
关键词:陋室 德馨 德馨居 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無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在:在于,动词。
⑵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此,这。是:表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惟吾德馨:只是我“德馨居”。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⑹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⑻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⒃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在水里活动,就有灵气。我的德馨居,虽然简陋,(但是,环境优美,)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来做客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数的。[1]有优雅的琴声,阅读着佛经。没有嘈杂的管弦乐扰乱耳朵,没有让人心烦的繁杂的官府的公文。南阳有诸葛亮的(简洁的)茅草屋,西蜀有扬子云的(简洁的)亭子。(用)孔子话说:"何陋之有?"
结语
多年来,学者把“德馨”解释成形容词,其实错了,应该是名字,“德馨居”刘禹锡小屋的名字。
何陋之有:
刘禹锡是个不同凡响的人,他有个性,说真话,不落俗套,他不认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就能改变他的个人情操,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刘禹锡生平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但由于改革失败,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作者单位:山东乳山市下初镇林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