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
[摘 要]高等数学的基础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准确定位教学改革的目标尤为重要。为适应时下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而要完成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确立恰当的课程定位、改革目标及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则是中国教育工作者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课程定位;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48-02
作为高校各学科共同使用的一种科学语言,高等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以及促进后者后继课程的学习方面都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而它的基础性学科特质也让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他学科中的地位不可撼动。数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新技术的本质所在,充当解决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工具则是数学推动科学技术以及其它各学科发展的最大体现。鉴于当今世界对数学的依赖日益增加的现状,加快数学教育的改革以满足时代和实际的需求已刻不容缓,但必须承认的是,知易行难这一道理在我国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再次得到了印证——尽管教育工作者曾对教学内容及模式的研究进行过各种有益的尝试,但时至今日仍未让二者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也正因如此,钱学森和陈省身都对此提出过批评,这反过来也说明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已是迫在眉睫。
一、课程定位、改革目标及指导思想
如前所述,高等数学的基础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因此,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及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各学科发展及科学实践的需要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认识到教学改革的过程注定漫长且艰巨的前提下,准确定位教学改革的目标尤为重要。总体而言,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应是这一改革的总体目标,而展开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改革则是确保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国内高校业已展开的分级教学,部分开设的数学实验及竞赛辅导班,逐渐启动的网上作业批改,正在改变的期末成绩传统考核方式,大力推进的组建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和开设考研准备及国外游学强化班都不失为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也需指出的是,在这些活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如对数学的课程定位模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或即便重视却苦于无可行方法,数学实验课尽管已开出,但实际的作用和效果却相当有限等一些新的问题。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的困境其实并不在于有无各种新奇的教学手段,而在于如何切实地解决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首先,考虑到学生有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之分这一情况,教学改革者应据此做好对课程的定位工作,比如说针对将数学作为专业的学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体系和计算技巧能力,课堂教学内容宜精宜深。而在面对将数学作为基础课的普通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致力于让学生拥有基本的数学思想,督促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理论,掌握基本的计算和应用能力。当面向偏文科以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授课时,教师应牢记:此时的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际作用并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促成其学以致用应是自己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一言蔽之,只有实现了对课程的准确定位,随后的教学改革才不至于出现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理论方法与具体实践的不一致。
其次,为了让改革不至于出现“失序”的情况,树立具体的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必不可少。本着为学生奠定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的想法,任课教师应督促学生掌握包括微积分、变量等数学基本知识的概念、理论,以及计算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课下实际问题,特别是专业领域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已经树立了明确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后,奉行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确保该目标得以实现的理论保障。怎样做到对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最大限度的适应,如何尽可能去关注学生所学而非教师所讲,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非纸面成绩的多少,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非教师的知识灌输,将成为今后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契机。
二、改革的具体做法
在具体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主的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技术辅助手段,在弱化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理论和实际的数学问题;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避免让理论推导、演绎证明、计算技巧、特殊题型占据课堂上绝大多数的时间,把关注点放在实例论证、概念强化、模型渗透、思想方法上面;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坚持把“督促学生学会应用”而不是“怂恿学生死记硬背”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另外,任课教师也可对“因材施教”进行全新的阐释,即任课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材(料)——知识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元教学中,采用直接讲授或精讲多练的方法就是事半功倍的做法,而在以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为主要目的单元授课里,“练习教学法”的采用则是不二之选;至于以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任课教师不妨采用“问题教学法”,总之,因时而异,灵活多变,是所有具备改革精神的教师应有的素质。
此外,所有数学教学者都清楚地知道“做中学、学中做”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促成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等方面的重要性,但如何高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的结合却并非易事。鉴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是由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要素组成的,要想培养学生在这三方面的能力,进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考虑适当增加数学实践项目,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改革过程之中。
實验和建模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借助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已在众多高校大量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开设数学试验课和数学建模课应是高校数学改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本着培养已有一定数学知识,具备一定数学思想的学生利用现有数学软件来解决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任课教师可秉持以项目为导向的原则,采用在5~8人(可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的单元(或单元组)中设立单元(组)项目,并责令后者在课内外协力完成的具体方法加以实施,最终,经历了数据获取、图表表达、软件绘图、拟合函数、分析预测等环节的学生以提交研究报告(Word)或制作汇报材料(PPT)的方式向教师呈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提高的信息获取、自主学习、评价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是与人交流的能力,而教师也不用再担心除了期末考试成绩之外再无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在具体的评分过程中,每个单元组通过抽签产生的答辩人的陈述情况将直接决定该组的平均成绩,而组内每个学生的个人得分则由组员之间的互评来完成实现。
三、结语
为适应时下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而要完成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确立恰当的课程定位、改革目标及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则是中国教育工作者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大学数学,2007(4):20-26.
[2] 毛京中.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2):83-84.
[3] 尚春虹.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2(3):66-68.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