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角色互换的策略和方法

2017-04-13 18:52樊霞会
甘肃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角色互换注意事项阅读教学

樊霞会

【关键词】 阅读教学;角色互换;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0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但学生受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角色互换是一个好方法。角色互换是指,将自己叠加在另一位当事人的环境下,考虑周边因素对自己的心理影响。运用到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体验他人的感受,体验他人的情绪,在体验中调试自己的情绪,修正自己的行为。

一、角色互换的方法和技巧

1. 互换文本中的角色。让学生互换文本中的角色,充当文本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命运,从而引起共鸣,使学生在共鸣中动情。如,在教学《风筝》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鼓励学生多读,充当文本中的角色,然后问: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找一找: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从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表演文本中的角色。让学生处在文本角色的位置上思考和想象,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人物的情感。“课堂戏剧表演”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好方式,通常教师可让学生自行组成表演小组,然后分组商议分工,接着去研读课文,构想所演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角色内在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去排练。这种课堂表演是依靠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感受而进行的,其意义不在于活动的结果,而在于表演的过程,强调阅读主体创造性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完善和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负荆请罪》等文章就可以这样尝试。

3. 创设文本中不存在的角色并进行互换。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个文本中不存在的角色,从旁人的视角去看待课本中的角色,对课本中的角色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如,在《凡卡》一課的教学中,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凡卡命运的悲惨。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凡卡学徒生活受苦”这一段,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创设情境,以凡卡的爷爷无法收到这封信,请学生以凡卡朋友的身份代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所受的苦难,这样就实现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凡卡可怜的命运的目的。课堂中,学生以向爷爷诉苦的方式亲身体验凡卡命运的悲惨,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感官参与,让小凡卡的苦难与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实现心灵上的相互交融。

二、角色互换时注意的事项

1. 角色互换时应抓住主要角色互换,切忌换得太多导致体会不深刻。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灰雀》这篇课文时,个别教师抓住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首先把学生放在列宁的位置去体会列宁的担心和着急;再假设学生就是那个小男孩,把学生放在这一情境中,让学生讨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体会小男孩对小灰雀的喜爱;接着让他们设想灰雀的感受,教育他们要正确对待小鸟。整个角色互换看似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感情,但在短暂的课堂上让学生体验这么多的人物是很困难的,加之教师引导不够,很容易使学生的体验浮在表面。因此,在角色互换的时候不能换得过多,即便是换了也应抓住主要角色进行体会。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进行角色创设和互换。例如,笔者在教学《小草和大树》一课时,遇到问题:她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如果你是她的邻居、朋友或者是读者,你会对她们说些什么?笔者以问题创设情境,虚拟角色让学生以她们三姐妹的邻居、朋友、读者来回顾她们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这一训练再次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并感悟“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深刻内涵。大多数学生以邻居、朋友的身份都能说出她们的经历,体会到夏洛蒂姐妹为了写小说付出了很多努力,理解成功来之不易。但是无论笔者怎么引导,很少有学生以读者的身份来谈论。笔者反观自己创设的这个角色,发现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试问作为农村的学生,有几个读过夏洛蒂三姐妹的作品,没有积累哪来感受,可见,教师在角色创设和互换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角色互换注意事项阅读教学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