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蔡阳宗+于珊珊
环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部,东临陕西,西接宁夏。
这是一块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是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就解放了环县,建立了环县革命政权,这里留下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战略大后方的环县人民英勇斗争,参军参战,积极支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所表现出的环县精神就是环县人民的“一切为了前线”。
在今天,环县精神表现在教育发展上,就是环县政府和人民的“一切为了教育”。近年来,环县县委、县政府响应国家号召,抢抓机遇,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把教育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出政策、增投入、招人才、解难题,为全县教育事业高效、优质、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
拿出“干货” 助推教育优先发展
2015年教师节前夕,环县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全县教育发展的十条意见》,这一政策的出台,被当地媒体誉为环县发展教育的“十条干货”。这也是环县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真实写照。
“优先发展教育,就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这是我们县委、县政府为教育发展制定的‘五个优先战略,去年出台的《加快全县教育发展的十条意见》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正是因为政府重视的程度高,政策制定的好,贯彻落实的快,我们的教育才有了这样的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发展就有了可能。”对于环县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发展速度,环县教育局局长张明君这样说。
谈起《十条意见》,张明君说:“在环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是有目共睹的,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听取学校和师生意见,并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教师,从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到学校布局调整的规划,再到‘全面改薄规划方案的制定,大到重点项目,小到学生午餐,教育上的事情,桩桩件件都能看见县上主要领导的身影。”
为了真正解决环县教育面临的实际困难,县上主要领导先后四次深入学校调研,六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十二次修改完善内容,最终制定出台了《加快全县教育发展的十条意见》。
据了解,《十条意见》立足环县教育发展实际,从经费保障、布局调整、办学条件、学生资助、教师补助、生活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奖励激励、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十个方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刚性要求,其含金量之高,导向性之强是不言而喻的。
意见出台以来,环县教体局按照《意见》要求,建立了局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联乡包校工作责任制和局党委班子成员确立联系点制度,将《意见》各项内容按分管工作列出清单,靠实责任,明确任务,扎实推进,一年来,效果明显。
据统计,仅2016年,环县财政列支教体局切块专项经费13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贫困大学生资助、素质教育活动开展、优秀学生奖励等项目。列支950万元用于解决农村中小学营养餐炊事人员工资、水电煤运行费用、中午留校学生免费午餐、学前幼儿免费早餐等项目。落实省级资金247.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405万元,为全县239所边远地区学校的1799名教师发放了生活补助。
这一件件实事的落实,在确保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活动正常运转,切实解决了很多教育面临的难题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教育优先发展”已经成为环县上上下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为。
立足实际 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一句简单的话,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办好教育,需从大处着眼,更需从细处着手,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真抓实干。
环县教体局致力于改善全县教育生态,在贯彻落实关于教育发展的每一项政策措施时,坚持立足实际、统筹谋划、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由于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基础薄弱,许多农村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还有的农村家庭因为孩子上大学而加剧贫困。这是许多贫困地区面临过的问题。
环县作为一个国扶贫困县,坚持立足实际,借政策东风,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为补充、社会力量捐资参与的贫困学生救助长效机制和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有有力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据了解,在这一体系中,除了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各类助学政策,环县还建立了,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每个学段的贫困学生的相应资助和奖励体系。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入学、安心学习、完成学业。
“环江大爱”教育爱心协会就是环县成立的作为全县教师、学生资助的有益补充的社会机构。截至目前,已经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共计101.6万元,资助学生500人。
“环江大愛”教育爱心协会这一社会力量,又一次应证了环县上上下下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已经蔚然成风。目前环县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没有一个家庭“因学致贫。
环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玉杰介绍:“近几年,我们在学生资助方面工作力度很大,仅2016年,全县已经发放各类补助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累计近7000万元,惠及4.5万余学生。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也算是在教育公平上取得了又一个大的突破。”
教育的公平不仅体现在人人有学上,还体现在让人人上好学。在环县教体局的任何一件工作中都体现着这一理念。
办教育,特别是办好的教育,不是单纯盖几所漂亮的建筑,也不是打造几个名师名校。而是通过管理创新、通过文化建设,让每一所学校有内涵,真正的均衡不在于钱多钱少,关键是有没有内涵。
为此,环县教体局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激发了教育活力,以学校内涵发展促教育高位均衡。
精细化管理就是其中的一大手笔,2015年以来,环县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行学校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管理。
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落实学校管理问题清单整改提升办法、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落实校园文化、教学管理、安全营养餐管理、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和后进生转化工作、强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安全隐患排查……
在环县教体局关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资料中,这些项目都赫然在列。而这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措施,其效果体现在学校中,就是“学校岗位职责明确,班子分工合理,规章制度完善,档案资料齐全,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走进百年老校环县环城小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处处洋溢着文化立校、细节育人的教育气息,笔者感触颇深。
校长苏红芳说:“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是学校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综合实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这项举措深入人心,它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深刻而巨大的。”
不论是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都体现着一点,那就是环县教育人正在积极顺应群众意愿,在打造公平、优质教育生态上下功夫。
着眼于人 帮助师生一起成长
教育的发展,其实质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则实现了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教育人、培养人、成就人”过程中实现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依靠不断引领教师更新观念,实现专业成长,提升整体水平。
为此,环县教体局坚持不懈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科研交流,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通过邀请教育名家作专题报告、组织中小学校长论坛、举办‘环江名师高级研修班、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师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把学习、交流、实践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所有参训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杨剑虹说。
据统计,2016年,环县教育局依托“美丽园丁”基金会项目培训教师313人,“国培”项目培训教师3966人(其中网络研修3820人,外出短期集中培训146人),“省培”项目培训教师83名,“市培”项目培训教师117名。县局组织新上岗教师、小学英语教师培训300人。
与此同时,环县教体局还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通过签约引进高中专任教师,按计划公开招考农村学校教师,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问题。
通过建立城乡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分期分批安排不低于15%的教师参与交流支教,精心组织,严格考核,最大限度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最大限度发挥交流效果。
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奖励激励,实现了教师的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学生更高层面的全面发展。
据了解,2013年以来,环县就以“县局搭平台、师生唱大戏”的形式,通过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竞赛竞技的方式,坚持开展全县性素质教育系列活动,着力打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基,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先后组织开展了读书竞赛、作文大赛、安全知识竞赛、书画巡展、田径运动会、中小学文艺调演、小学初中汉字听写大会、中小学8个学科竞赛等素质教育活动”。
同时,在全县农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20个,由“担当者行动”公益组织为全县153所10人以上学校717个班级捐赠图书50190册,解决了小学阅读“读什么书、怎么读、怎么指导”的问题。
“还组织了‘与太阳同行徒步行走、田园课程实践等劳动实践活动,并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
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活动育人、读书育人、劳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激情,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面是尊重规律、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一面是张扬个性、体现素质成长的教育活动。可以说,在环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正如张明君局长所介绍的一样,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老师乐教了,学生乐学了,老师水平提升了,学生发展全面了,老师和学生实现了共同成长。
返璞归真 课程改革提升质量
走进环县五中的教学楼,远远就听到激越悠扬的打击民乐和一腔三折,一唱三叹的唱腔,这正是环县五中开发的校本课程道情皮影,走进教室,同学们或合唱或伴唱,老师正在指导几个学生挑纤……
环县道情皮影表演是环县的家乡戏,环县五中以乡土校本教材《环江灯影》为载体、以演唱和创作形式为教学主阵地,并以“老调新唱”的方法加以创编,作为环县五中初中新生态校本课程研修教材的基础内容。
据了解,近年来,环县五中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大力构建高效课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成为环县教育新生态的领跑者。环县五中校长校长张兴斌说:“在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的要求和指引下,我校为了传承即将濒临消失的环县道情皮影,开发了这一校本课程,真正体现学校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和促进“学生合格加特长,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宗旨”。
經过长期的特色课教学实践活动,环县五中已经形成了两套较完善而实用的“分步和分层次,音乐课与特色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歌、乐、舞、创”四位一体”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借地域资源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育人之路。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领导重视是改革成功的基础,教研带动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全员参与是改革成功的保障”,环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玉杰说。
“2013年以来,我们抢抓机遇,全力推行课改,一是回归教育本真,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根本问题,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二是努力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本校、当地‘能人,开发具有课程价值、操作性强、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环县教体局教育股吴霞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环县人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精准发力,真抓实干,弘扬革命精神干教育,遵循科学规律发展教育,明天的环县教育必将实现跨越发展,这是一个推翻不了的命题。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