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要】量化管理是一种运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注重管理过程和细节的管理境界,是一种追求管理精度和力度的“精致文化”。在实施绩效工资的改革中,学校推行量化管理,努力做好“加减乘除法”,即加强科学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精度;减少低效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效度;重视“积盈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广度;废除无效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力度。力求开辟科学量化绩效管理新境界,在发展中逐步走向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绩效管理 科学量化 提高效能
量化管理是一种运用数据说话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注重管理过程和细节的管理境界,是一种追求管理精度和力度的“精致文化”。目前,量化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被普遍采用,但它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导致管得过细、抓得过头、统得过死等现象,会导致学校内各种矛盾的激发和突现,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为此,我校在实施绩效工资的改革中,推行量化管理,努力做好“加减乘除法”。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加强科学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精度
量化管理由量化、考评、管理等要素有机构成。针对过去量化随意、考评无序、管理粗放等现象,我校在推行科学量化管理的过程中,尝试建立起“四横十纵”的量化管理体系。
1.“四方考评”,建立量化管理的“纬”度
为确保量化管理的科学性,我们建立了多元考评制度。主要从“部门量化考评、同事量化互评、家长量化考评、学生量化考评”四个维度进行,各个维度的考评要点、权重分配如下:
2.“十项指标”,搭建量化管理的经度
结合我校特点,依据教师岗位特点,我们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简化为“十项指标”,并实行积分量化制,具体标准如下:
“十项指标”都有具体的量化细则,每月评估一次。在具体指标、细则制定的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结果的量化,更注重过程的量化;既注重刚性量化,更注重人性关怀。科学量化管理,凸显了校本化、体系化、科学化,从而使学校管理获得了有效抓手,为科学量化管理的质态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减——减少低效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效度
在量化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管理内容上的过分僵化、考评的过分细化、管理的过分硬化,往往会导致学校管理的低效。所以我们从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提高量化管理的“温度”“效度”,使量化管理的举措更具人文化、弹性化、多元化,让量化指标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1.减少急进式量化
量化管理要避免暴风骤雨式的急进作风,要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式的拔苗助长;要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我校是一所老牌省实验小学,学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我校教科研成果不够丰富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论文写作作为一项重要量化指标纳入考核,但实施效果不够理想。为此学校降低了量化指标要求,如提出“45周岁以上教师教科研获奖,不管奖次如何都同样得分”。同时,我们出台了论文写作奖励办法,并将论文写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适当增加对评课意见、案例反思等小篇幅的文章量化要求,逐步提高论文写作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教师动笔积极性高了,写作能力强了,论文发表成果喜人了。
2.减少粗暴式量化
简单的、粗暴的通报批评容易使教师产生消极对立的情绪,为此,我们变通报为交流、变批评为激励、变简单为艺术。如:教导处每周要对一周的随堂听课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将得分情况进行通报。简单的数字,冰冷的数据往往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对此,教导处的同志开动脑筋,制定了“有效课堂教学量化表”,既有教师得分,还专门设置了突出优点、主要不足、改进意见三个栏目,将通报改为交流,让冰冷的数字映射出人文的温暖,有效地缓和了矛盾,调动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3.减少专制式量化
摒弃以“章”为本的形式主义作风,摒弃以“权”为本的专制主义作风,我校量化管理的各项指标都努力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通过党、政、工、团组织,通过召开学校行政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广泛征询意见,所有量化考核细则最终在学校教代会上形成定稿,这为提高教师执行力奠定了基础。我们还设立校长信箱,明确提出“欢迎到校长室来做客”口号,食堂管理中“讲话席”的设定、科研管理中不同年龄的层次要求,都是吸收民意的结果。
4.减少教条式量化
参加每周一小时的政治学习是教师管理的一项常规要求。原先我校的政治学习,既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又要进行各部门情况通报和工作布置,时间冗长,头绪众多,会议时间拖沓,经常占用教师的下班时间,教师情绪大,意见多。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研究决定,政治学习要多务实、少务虚,避免教條,简化程序。对务虚的文件学习,主要采用个人自学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张贴在相关专栏;对务实的管理通报和工作布置,要线条清晰、脉络清楚,严格控制发言时间,做到不拖时、不拖会。此举一经实施,得到了教师的广泛拥护,教师意见小了,会议纪律好了,会议效率提高了。
三、乘——重视“积盈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广度
“积盈量化”就是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量化管理,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校努力抓住学生习惯养成、新教师业务培训、名教师示范引领等相关板块,实施科学量化管理,放大管理工作效能。
1.重“五好”
我校依据我区创新研制的“小学生行为习惯数控模型”,以“懂礼仪、强身体、爱读书、会发明、守纪律”等“五好”为抓手,构建了有效的量化评估标准,细化文明学生的评估细则。在具体考评和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定时、定量、定性的数据采集,做到一日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从而达到突显亮点、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的管理目标。
2.推“三新”
针对我校新教师多的工作实际,我们实施“整体推进、分类要求”的工作策略,把新教师群体分为“新芽”“新蕾”“新星”三个不同层面,采取学分制,对教师的学历进修、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论文发表进行积分量化。“新星”教师每年学分达到40分为合格,比“新蕾”教师多5分,比“新芽”教师多10分,目的在于激励“新星”不断地投身教学研究,积极帮带青年教师并主动承担培训任务,随时总结研究成果,切实发挥一定的辐射作用。
3.铸“三名”
我校现有各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40余人,这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资源。如何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以“抓骨干、推精品、树典型”为原则,以科学量化管理为方式,着力提高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能力水平,着力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每学期参加一次好培训,上一节好示范课,撰写一篇好论文,组织一次好活动,带出一名好徒弟,达成一片好质量。”“六个”的要求中,既有对名师成长的期盼,也有对辐射示范的明确要求。
四、除——废除无效量化,提高精致管理的力度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但量化管理决不意味着指标越多越好,越细越好。我校在量化管理时做起了“除法”。
1.废除过程上的无效量化,形成量化管理的执行力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过去我们存在比教案篇幅,比书写质量的做法,导致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机械的、重复的量化劳动上,从而忽视了课堂的实际执行过程。在课堂教学量化管理的指标制定时,我们大胆提出,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课工作中解放出来,简化备课程序,从理念更新、环节实施、教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效度。
2.废除时间上无效性量化,提高量化管理的和谐度
出勤问题往往是量化管理过程中比较尖锐和敏感的问题,过去我们实行“上班签到、下班点名”的制度,并将考勤结果直接与教师考评、奖金发放挂钩。但这一量化管理模式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共鸣,执行效果欠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明确提出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留给教师充分的“自由度”,要用事业目标引领教师,用责任意识约束教师,用情感因素激励教师,大胆地将教师的上午上班时间由7点40分推迟到8点。如此实行,虽然取消了“签到制”,但教师迟到早退的现象却少了,早到迟退的现象多了。取消了时间上无效性量化,却提高了量化管理的和谐度。
3.废除情感上的无效性量化,提高量化管理的凝聚力
我校过去曾实行“教师工作量积分办法”,根据教师的课时数及各学科的权重系数,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但这一做法却未收到应有的效果,语、数、外教师不满意,其他学科教师有意见,教師情绪很大。后来,我校废除了这种做法,学期初根据教师的年龄、身体状况合理确定各人的课务分工,变工作量考核为业绩考核,这一做法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虽然工作量的积分考核办法没有了,但教师工作更和谐了,更主动了,从而提高了管理的凝聚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认为,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发展中都要制定严格的量化管理标准,让大家有章可循。标准越细,日后管理和考核就越容易。然而,量化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细化的动态调整过程,它在发展中逐步走向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却永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