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分析

2017-04-12 17:38陈卜琼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舆情价值观大学生

陈卜琼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分析

陈卜琼

(淮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具有双重影响。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积极的影响包括激发大学生关心政治,帮助大学生评判价值,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包括致使大学生判断失误和传播谣言,诱导大学生行为失控和道德失范,引发大学生价值迷失和信任危机,因此强化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要从大学生自身,网络环境,学校引导,社会环境做起。

网络舆情;影响;大学生价值观;路径

一、关于网络舆情和价值观

(一)舆情、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征

1.舆情的定义

近几年,“舆情”一词成了“网红”,那么舆情是什么意思呢?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舆情是不是“舆论”和“民意”意思的综合?国内第一部比较权威的关于网络舆情的著作《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中给出了完整定义:“舆情是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组织构成的公众,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意见交错的总和[1]。”

2.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征

在关于舆情定义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清楚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是指社会群体组织、媒体、公民个人以网络为平台,对社会焦点问题、和自己利益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的总和,是对现实的反映。新媒体的到来使得网络舆情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大家比较爱用的微信和微博。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有了新的表现特点:(1)舆情主体的匿名性与多元化,自媒体给个人提供了更加隐匿的舆论方式,像微博和博客的用户注册,可以不使用自己真实的姓名和地址,还有的网民同时用多个手机号码在多个客户端账户注册。此外,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和开放,舆民主体可以在自由的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言论,舆情信息平台没有了身份地位和职业的区分,他可能是高级白领,可能是在校学生,也可能是城市务工农民,但是由于背景不同,舆情论点也会不同。(2)舆情内容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网络舆情内容很丰富,从“老虎吃人”社会事件到体育明星家庭生活,从互联网大会到国家航天员回家,都表现了舆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度。大学生所涉及的也不在少数,有对国家利益的关切,对现实矛盾的担忧等等。(3)舆情传播的交互性与及时性,这个特点和网络自身的传播信息及时性和交互性是分不开的,网络可以做到实时共享,互动。像比较权威的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在网站首页都设有“评论”专栏,在阅读完博客论文和微博消息时,页面底端都会有“评论”功能,这样方便了舆民的及时评论。(4)舆情影响的广泛性与渗透性。网络的实时共享性就决定了网络信息内容的共享性,网络舆情易使受众产生共鸣,“跟帖”就是一个例子,另外,网络舆情已深深地渗透到到大众的生活中,网络舆情事件不是虚拟的,都是与现实事件相联系的,而且网络舆情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现实社会的人。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价值观的定义有所不同,《心理学大词典》这样定义:“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经济的、逻辑的、科学的、艺术的、道德的原则,是一个人思想意识核心[2]。”袁贵仁认为:“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部分。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的总观点,包括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3]。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价值观进行了分类:社会型、科学型、实用性、信仰型、审美型、政治型。有学者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4]。

(三)网络舆情和价值观的关系

1.价值观是大学生面对网络舆情的价值判断

网络舆情是现实的反映,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网络舆情内容的复杂性和舆情公共事件的突发性,缺乏透明度,使得大学生无法厘清事件的真实原委,有时候会人云亦云,不能自己冷静正确的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时候就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认真分析事件的性质,以合情合理的话语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2.网络舆情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

网络舆情事件的性质会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健康的网络舆情能够正确解读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播重要信息,从而提高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时效性,让理论渗透到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度;相反,性质恶劣的舆情事件不仅不能很好地传递信息还会引起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而产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怀疑,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网络舆情对价值观培育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舆情对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第一,激发大学生关心政治。政治和大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一者是因为对政治的关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再者关心政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生是高学历人群,他们有很强的政治意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大学生关注政治信息,了解政治趋势,发表政治观点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第二,帮助大学生审判价值。网络舆情的内容很是宽广,大学生能够与各种价值观念接触、碰撞,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的价值选择,大学生对新事物的热情很高,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与判断。第三,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大学生公共精神说明其对社会舆论热点的关注。网络舆情是公众观点的大集合,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热点事件进行评论的同时也对政府管理行为进行了监督权力。这种公共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大学生主动、积极关注社会事务,促使其个体与社会的融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

(二)网络舆情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第一,致使大学生判断失误和传播谣言。大学生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盲目传播谣言是和网络舆情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舆情主体的匿名性,传播的交互性使得大学生无法拨开云雾见日出,看到舆情背后的真相,容易被误传误导。第二,诱导大学生行为失控和道德失范。网络舆情有多种,比如经济性质的舆情,是大学生对金钱利益的思考,社会生产性消费欲望极易让大学生产生攀比心理,炫富心理在不能满足利益需求时,产生的不良情绪可能诱发非正常手段获取资源。第三,引发大学生价值迷失和信任危机。网络舆情是多种价值感观念的集合,小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达到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判断,他们的价值观念没有完全形成,不能正确判断信息真伪,致使价值迷失,缺乏信任。

三、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

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是很成熟,这是大学生做出正确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前提,处于学习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加强学习来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目标的缺失,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和对事物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大学生初出茅庐,面对网络不良信息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使得价值观念发生偏差;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上的障碍,相对社会来说大学生的交际圈子很窄,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校园,这不利于他们与社会的交流;大学生对网络负面舆情缺乏足够重视,网络舆情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渗透性的,大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严重性,忽视了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2.网络原因

网络信息传媒的新颖性,这主要体现在传媒形式的新颖,网络舆情以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大网络舆情信息强势来袭,学生有时会感到有点猝不及防;网络的虚拟性和多边性导致传统思想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减弱,网路道德规范是非强制性的,对每个人产生的效力不同,网络活动主体能否约束自己遵守规则,不易被察觉,不利于监督,传统规范的约束力明显减弱;网络的共享性影响大学生的传统伦理观念。多元文化和反主流道德观念传播加深,网络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偏离,道德审判能力消减,导致大学生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度降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个人价值第一、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3.学校原因

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学校尚处于转型时期,教学设备不健全,学生不能充分获取网络资源,这就会造成信息闭塞,信息掌握不全,无法判断良莠不齐的信息;高校教职工对学生网络生活管理关注不够。大学的完全不同于高中的三点一线生活,大学的生活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有很大的自主性,网络文化给校园文化带来巨大冲击,学生管理者若不能很好地跟上网络的步伐,不能全面掌握网络信息就不能做好学生的网络生活管理工作。

4.家庭原因

家长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规范的上网意识,家庭的正确引导是学生最好的发展方向,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着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成了网控一族,在教导孩子的同时不能控制自己上网的频率,在浏览网页获取信息时缺乏正确上网意识,这对孩子造成了错误的引导;家长缺乏正确价值指导,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当今我国大多数家庭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说过分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家长甚至把一切都交给了学校,学校是价值观教育基地,这让大学生容易产生错误心理,影响价值观形成。

四、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

1.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培养网络慎独精神,自我约束网络言行。学生作为一个网络用户个体在上网时是独立存在的,互不干扰,这样大家就可以肆意实施网络行为,这对控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是个“发恨”的好方式,慎独是精神层面的道德要求,慎独精神的培养能够控制自身言行;提高网络道德修养,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网络信息真假难辨,不能轻易相信网络信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就是要做到非法网站坚决不浏览,不确定信息不相信不转发;遵守网络礼仪,自觉践行良好的网络言行。和文明礼仪一样,网路礼仪也尤为重要,需要网络参与者共同遵守,遵守互联网络规则,规制网络表现,是践行良好网络言行的前提条件。对不符合网络礼仪的舆情事件要自觉抵制。

2.完善网络媒体信息过滤和监管体系

建立针对网络舆情的严密的过滤体系。网络舆论产生的社会力量日益加重,对网络舆情监控是利用先进的搜索引擎系统对来自网页内容进行自动处理过滤,加强信息监管过滤技术,能掌握舆情动态,处理应急舆情事件,监管舆情预警,能筛选出适合学生的浏览的舆情信息;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法制化管理。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的网络舆情信息已触犯到大众精神利益和现实利益,甚至触及法律底线,我国关于网络的法律还有待完善,同时相对应的精通互联网技术和法规的人才也要重点培养,立法者也要加紧监管工作,还要加强技术防范,对网络舆情实行法制化管理。

3.塑造健康的校园网络舆情氛围

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舆论平台,学校网页贴吧是大学生身边最贴近自身的网络舆论平台,学校塑造健康的网络舆论平台,能够给学生提供正确舆论信息与引导;推进网络实名制,建立和完善网络规章和制度。网络实名制的建立实行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匿名人员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还有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非法行为,网民实名制能有效遏制网络舆论,使大学生看到更有责任的言论,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规范网络规章制度;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校园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要主动介入学校论坛、贴吧、留言板等,对网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参与评论,积极转发我校的重大新闻,及时传达我校的新闻宣传计划、方案,报送本单位、本部门新闻宣传信息,做好沟通工作,参与校园热点事件,积极帮助在校学生客观把握事实真相。

4.家长要身体力行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

家长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发挥榜样作用的最好方式就是组建“学习型家庭”,这能够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庭学习资料也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父母还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大家都懂得,父母教育孩子,实质则在于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你不说我不问最后就产生了误解,这是多数家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多了一份自己的思考和秘密,他们在学校接触的东西和父母有差距,和父母沟通有代沟,就会躲避和父母的沟通,这时候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关系学习状况,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呵护。

[1]刘毅. 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

[2]朱智贤. 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08.

[3]袁贵仁. 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4]刘小新. 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3.

An Analysi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HEN Bu-qio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Chin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has a dual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ncludes stimul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in politics,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to judge the value, cultivating the public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ncludes causing college students to judge mistakes and spread rumors, to induce college students to run out of control and moral anomie, Loss of value and trust crisis, s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school guidance, social environment to star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G641

A

2095-7408(2017)02-094-04

2017-03-16

陈卜琼(1992- ),女,安徽淮北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舆情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舆情
舆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舆情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