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敏
(衢州学院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
《全宋文·北山小集》标点错误举例
徐裕敏
(衢州学院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
《北山小集》是宋代文人程俱所著的诗文集,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全宋文》点校的《北山小集》水平很高,但仍有一些错误。论文对此提出商榷和补充。
全宋文; 北山小集; 标点
安徽教育出版社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文》,堪称盛举,为宋代文史哲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方便。笔者在翻阅《全宋文·北山小集》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但发现其中的标点有一些错误,兹举如下。
1.第10页《临芳观赋》最后一行(《全宋文》卷3324),“写登高之遐素,斯可以补由庾而赋何尤也。”此句《全宋文》未校出“庾”字乃“庚”字之误,四库全书本正作“庚”。《由庚》乃《诗经》笙诗,有目无辞,故云“斯可以补《由庚》”。正确的标点是:“写登高之遐素,斯可以补《由庚》,而赋何尤也!”
2.第15页《临池》第2行(卷3324),“书所谓‘不令执简候亭馆’者,观之似不减传师令字,尤觉精彩逼真,意颇欣然”。按:“不令执简候亭馆”乃唐代书法家沈传师《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中的诗句[1]5303,“传师令字”不通,正确的标点是“书所谓‘不令执简候亭馆’者,观之似不减传师,‘令’字尤觉精彩逼真,意颇欣然。”
3.第26页《秦桧母和义郡夫人王氏赠荣国夫人制》第1行(卷3325),“士方隐约陋巷,栖迟小官,刑于室家,相与躬顾,复之勤保廉俭之操者,亦以成其子也。”此句将词语“顾复”点破,“顾复”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2]627后“顾复”指父母养育。因此正确的标点是“士方隐约陋巷,栖迟小官,刑于室家,相与躬顾复之勤,保廉俭之操者,亦以成其子也。”
4.第91页《胡交修继母太令人杨氏封太硕人制》最后一行(卷3327),“而其裔孙作配名族,守志不易,岂其流风无爽三从之规,迄飨千钟之养。”此处“流风”应点断。正确的标点是“而其裔孙,作配名族,守志不易,岂其流风?无爽三从之规,迄飨千钟之养”。
5.第175页《爱惜财用劄子》第10行(卷3331),“今馆伴之使当在明州,则接伴使罢之可也,而置局自如此,何理也?其肯为陛下撙节财用、不市私恩而专恤国事者鲜矣。”“置局自如此”不通。此句之误是标点者没有注意到“自如”一词的意思,“自如”的意思为“依然如故”。如《新唐书·刘仁轨传》:“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很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3]3259在此句中,前文云“接伴使罢之可也”,后文“置局自如”乃转折之语,故云“此何理也”。另:《北山小集》“此何理也”共出现四处,无一例作“何理也”,亦一佐证。
6.第195页《论淮南抚谕札子》第11行(卷3332),“今来国典、公案皆已不存,乞令抚谕官于所至州依监司例取索见任官脚色、家状,仍并寄居待阙官取索。”此句应该是分言两事,故应点为:“今来国典、公案皆已不存,乞令抚谕官于所至州依监司例取索;见任官脚色、家状,仍并寄居待阙官取索。”
7.第206页《寄李枢密论事札子二》第8行(卷3333),“窃有愚款,思布于诸公,则罪废之余,加以久病,誓不求闻,其身欲隐而不藏,其狂言将为不知者之所疑诮矣。”“欲隐而不藏”费解。此句当点作“其身欲隐,而不藏其狂言,将为不知者之所疑诮矣”。“藏其狂言”语见《庄子·外篇·知北游》:“弇堈吊闻之曰:‘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于道,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而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况夫体道者乎!’”[4]665黄庭坚《跋张拙颂题唐履枕屏》:“然自此潜伏不闻,岂所谓藏其狂言以死者乎?”[5]1634此句后作者又云:“然念世蒙国家涵养之恩,……故不胜感概激切之心,布于左右,亦冀此言稍闻于诸公。”前文云“不藏其狂言”,后文云“冀此言稍闻于诸公”,乃上下呼应之文。
8.第258页《题温公石刻》第6行(卷3336),“初,书成而上之,帝为亲制美名,冠以序引,其所以尊德乐道之意,不唯彰信于一时而无愧,不刊之书又以为百世之赖,可谓盛矣!”“不刊之书又以为百世之赖”不通。此句“不唯……又”乃关联词,共言“书”(即《资治通鉴》)的价值。故正确的标点应是:“初,书成而上之,帝为亲制美名,冠以序引,其所以尊德乐道之意,不唯彰信于一时而无愧不刊之书,又以为百世之赖,可谓盛矣!”
9.第276页《庄子论三》第5行(卷3336),“至于发矢复沓,方矢复寓括相属,犹衔弦然,此巧也,犹之才也,非学到而言传者也。”按:此句出于《庄子·外篇·田子方》:“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4]639《列子·仲尼》:“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准而无绝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6]133故此句应点为“至于发矢复沓,方矢复寓,括相属犹衔弦然,此巧也,犹之才也,非学到而言传者也”。
10.第299页,《进故事二》第4行(卷3338),“天下无限利病,官吏不能为,朕经度此固小事,当有大于此者。” “经度”乃经营筹划之义,非揣度之义,故此处当点为“天下无限利病,官吏不能为朕经度。此固小事,当有大于此者”。
11.第300页,《进故事二》第3行(卷3338),“故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又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此处引用两句格言,前句见《尚书》,无误,后句见《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徳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徳,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7]91故此处应点为“故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又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12.第307页,《论语雍也讲义二》第5行(卷3338),“昔者子皮相郑,欲使尹何为邑。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这段话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欲知治矣。’子产曰:‘不可。……’”[7]501故知此处“使夫往而学焉”不应点在引号外,当点为“昔者子皮相郑,欲使尹何为邑。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
13.第313页《孟子卷第一讲义二》最后一行(卷3338),“臣观孟子告梁惠王以王道之始与夫制民之产之意,所谓‘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之类是也。而又及于为政,以杀人者如‘狗彘食人食’之类是也”。《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与梁惠王讨论的是:“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和“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故知此处应点为“而又及于为政以杀人者,如‘狗彘食人食’之类是也”。
14.第326頁,《 照 堂 记》 第3行( 卷3339),“而大圆镜,实无去来。万像俱隐,寂即是照;万像俱现,照即是寂。非作故然,无所受故,无取舍故,无分别故。一切众生,各具如是。而大圆镜,以业习故。事理取舍,为自障碍。识尘分别,为自盖缠。”底本“各具如是”后原无“而”字,《全宋文》据四库本补入,反使文义上下乖迕。“大圆镜”乃佛教之语,喻人的清净真智。如李贽《与马历山》:“盖人人各具有是大圆镜智,所谓我之明德是也。”[8]后文所谓“为自障碍”、“为自盖缠”的主语乃“一切众生”,而非“大圆镜”。故此句当点作:“而大圆镜,实无去来。万像俱隐,寂即是照;万像俱现,照即是寂。非作故然,无所受故,无取舍故,无分别故。一切众生,各具如是大圆镜,以业习故,事理取舍,为自障碍;识尘分别,为自盖缠。”
15.第333页,《漫堂记》第1行(卷3339),“大观中,朝廷斥地益广,顾舆地图有所未载,而旧志又或遗牾,乃选士寓直三馆作书,如九丘傅子冲益在其间”。按:《九丘》乃古书名,孔安国《尚书序》云:“九州岛之志,谓之《九丘》。”[9]7《九丘》正与前文“舆地图”之语相合。因此当点作“乃选士寓直三馆,作书如《九丘》,傅子冲益在其间。”
16.第336页,《京西北路提举常平司新移公宇记》第1行(卷3340),“于是京西北路常平使者言,常平司故治颍昌,今颍昌隶几内,当徙治所。部州惟蔡大州,处一路中,道里径,易于督察,报应便,且近徙省劳费。敢以请。”此处有两个问题,一是“所”字当属上还是属下;二是“道里径”令人费解。从上下文看,“故治颍昌”和“当徙治”是互相呼应的。“所部州”与“京西北路”文义相关,故“所”字当属下。“道里径”三字,点校者将底本“理”字改为“里”字,“道里径”三字反而更为难解。实际上,底本“理”是正确的,“易”字属上,“道理径易”指的是大路和小路都很平坦。正确的标点应该是“于是京西北路常平使者言:‘常平司故治颍昌,今颍昌隶几内,当徙治。所部州惟蔡大州,处一路中,道理径易,于督察、报应便,且近徙省劳费,敢以请。’”
17.第372页,《故武功大夫昭州团练使骁骑尉徐公行状》第2行(卷3341),“至汉,乐出无终,上书论事有名。武帝时稺处豫章,眇然穷巷,有公辅之望。”据《汉书》及《后汉书》,徐乐为西汉景帝、武帝时人,徐穉为东汉桓帝、灵帝时人,此处标点显然没有注意到历史事实。正确的标点是“至汉,乐出无终,上书论事,有名武帝时;稺处豫章,眇然穷巷,有公辅之望。”
18.第390页,《朝散郎直秘阁赠徽猷阁待制蒋公墓志铭》第2行(卷3342),“兼提举本路神霄、玉清、万寿宫。累迁朝散郎”。“神霄玉清万寿宫”中间用顿号点断,容易让人误解为三处宫观,而实际上乃为一处。《宋史·徽宗本纪三》:“辛未,改天下天寜万寿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10]397故知此处“神霄玉清万寿宫”中间不宜用顿号点断。
19.第401页,《儒林郎睦州建德县丞程君墓志铭》第3行(卷3343),“季父才能甚髙,内行修谨,又饰以问学不慊,良吏称贤,卿大夫故有知其然者。顾势未便,不果进其身,使发其所有。”此句“又饰以问学不慊”不通,后文“如其墓上之表,则以俟所谓贤卿大夫之知吾季父者焉”乃呼应之文,以此知“贤卿大夫”不可点断。正确的标点是“季父才能甚髙,内行修谨,又饰以问学,不慊良吏称。贤卿大夫故有知其然者,顾势未便,不果进其身,使发其所有。”
20.第411页,《宋故尚书吏部员外郎郑公安人钱氏墓志铭》第11行(卷3343),“吏部丧,外除二子出仕,安人每以吏部为吏所施设者教之。”此处“外除”的含义是服父母之丧已除。故正确的标点是“吏部丧外除,二子出仕,安人每以吏部为吏所施设者教之”。
21.第435页,《宋故徽猷阁直学士左中奉大夫致仕常山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赠左通奉大夫赵公墓志铭》第7行(卷3345),“自言慕司马徽之为人,若所谓入兽不乱群舍者,与之争席,盖优为之。”“入兽不乱群”见于《庄子·外篇·山木》[4]605、“舍者与之争席”见于《庄子·杂篇·寓言》[844]。此处将句子点破,显误。正确的标点是 “自言慕司马徽之为人,若所谓‘入兽不乱群’、‘舍者与之争席’,盖优为之”。
22.第443页,《祭林德祖文》第4行(卷3345),“念日居月,诸老将至矣”,按:《诗经·邶风·日月》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2]71,后“日居月诸”为日月流逝之习语,如陶潜《命子诗》:“日居月诸,渐免于孩”[11]44。因此此句应点为“念日居月诸,老将至矣”。
《全宋文·北山小集》中的标点错误,在《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八篇(卷3337)中比较集中,兹举如下。
23.第281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一》第6行:“不以佛菩萨为说法缘起而以长者子者,其俗无异凡圣,一如在家犹出家也,如长者,维摩诘是也。”这个句子中,全宋文未校出“其”乃“真”字之误,故将句子点破。正确的标点是:“不以佛菩萨为说法缘起,而以长者子者,真俗无异、凡圣一如、在家犹出家也,如长者维摩诘是也。”
24.第281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二》第1行:“故在会菩萨自等观菩萨已下五十菩萨,及弥勒、文殊五十二菩萨也”。《维摩诘经》列举了在会的五十二名菩萨之名称,此句标点虽可读通,但不够精确。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应点作:“故在会菩萨自等观菩萨已下五十菩萨及弥勒、文殊,五十二菩萨也。”
25.第283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三》第5行:“离众生垢,离我垢,离生死前后际断,乃至无说无示,无闻无得,如是说法。”案《维摩诘经》:“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12]36故知“离生死”和“前后际断”之间当点断。“离众生垢,离我垢,离生死,前后际断,乃至无说无示,无闻无得,如是说法。”
26.第287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五》第1行:“舍利弗问:‘菩提当何处求?’波旬答曰:‘从身见根本求,于菩提无明有爱求,于菩提颠倒起结求,于菩提障碍覆盖求。’于菩提亦是义也。”前文既云“菩提当何处求”,后文波旬当回答于何处求菩提。然标点者未注意前后文义,将句子点破。正确的标点是:“舍利弗问:‘菩提当何处求?’波旬答曰:‘从身见根本求于菩提,无明有爱求于菩提,颠倒起结求于菩提,障碍覆盖求于菩提。’亦是义也。”
27.第287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六》第3行:“以彼菩提之座入于空无所有之室,故无去来相,亦无碍。无碍也,宜乎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不能升也。” 此处标点的失误是没注意佛教概念经常对举,如“无去来相”中“去”、“来”对举。“无碍”是佛教术语,意指通达自在,此处“碍”与“无碍”对举,不应点作两句。正确标点是:“以彼菩提之座,入于空无所有之室,故无去来相,亦无碍无碍也,宜乎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不能升也。”
28.第288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六》第1行:“维摩诘因为大众说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以见于根本智起神通也。不可思议,皆若此也。” 此句“根本智起神通也”中的“也”字乃句中语气词,作用类似于“之”,不可点断。“见”的宾语是“根本智起神通也不可思议皆若此也”。故应点作:“维摩诘因为大众说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以见于根本智起神通也不可思议皆若此也。”
29.第288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六》第2行:“然于是文殊问云:‘何观于众生?’”“云何”是佛教典籍中习见词汇,义为“如何”,不应点断。正确的标点是:“然于是文殊问:‘云何观于众生?’”
30.第288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六》第11行:“然而真俗无二世,出世一如也。”此句“真”、“俗”对举,“世”、“出世”对举。因而正确的标点是:“然而真俗无二,世出世一如也”
31.第288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六》第15行:“于是文殊又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错误同例29。正确的标点是:“于是文殊又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32.第289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六》第5行:“故曰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此句原是一个句式整齐的偈子,《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12]134
33.第290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七》第5行:“无佛无法,无众无身,无身灭无身口意业。”佛、法、僧是佛教“三宝”,亦称“佛、法、众”;“身”、“身灭”是对立概念。故知此句应点为:“无佛无法无众,无身无身灭,无身口意业。”
34.第290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八》第1行:“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刹土,或动揺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诸胜三昩”。此处“或动揺如瞻视”令人费解。按此段文字是程俱引用《楞伽经》,《楞》经原文“如瞻视”前有称呼“大慧”二字[13]133,更说明“动摇”后应点断。正确的标点是:“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刹土,或动揺。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诸胜三昩。”
35.第291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八》第4行:“以表五藴六根,即般若海一一触受,皆具圆通,皆能入佛智慧也。”此处“五藴”、“六根”与“般若”相对,“触受”与“圆通”相对,正确的标点是:“以表五藴六根即般若海,一一触受皆具圆通,皆能入佛智慧也。”
36.第291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八》第7行:“众香菩萨问释迦牟尼如来‘于此娑婆世界以何说法?’”据下文,“而维摩诘告以佛以刚强之语,调伏之言,度脱众生”,可知所问对象是维摩诘。正确的标点是:“众香菩萨问:‘释迦牟尼如来于此娑婆世界以何说法?’”
37.第292页《维摩诘所说经通论八》第4行:“以至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以见。真俗无二,凡圣平等。”此句“以见”当属下句,与前文“于是佛问维摩诘为以何等观如来,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相呼应。正确的标点是:“以至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以见真俗无二,凡圣平等。”
[1](清)彭定求. 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1960.
[2]程俊英,蒋见元. 诗经注析[M]. 北京:中华书局,1991.
[3](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4]郭庆藩. 庄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5]刘琳 点校. 黄庭坚全集[M]. 北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6]杨伯峻. 列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12.
[7](战国)左丘明 撰. 左传[M]. 长沙:岳麓书社,2001.
[8]张建业 注. 李贽全集注·续焚书注[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元)脱脱. 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11]龚斌. 陶渊明集校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赖永海 译注. 维摩诘经[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13]谈锡永. 楞伽经导读[M].北京:中国书店,2007.
Some Punctuation Faults In Bei Shan Xiao Ji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Song
XU Yu-mi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Quzhou College, Quzhou 324000 China)
Bei Shan Xiao Ji i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cholar Cheng Ju poetry,has a certain value of literature. Bei Shan Xiao Ji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Song is proofreaded in a very high level,but there are some mistakes.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and supplement.
The Complete Works Of Song; Bei Shan Xiao Ji,punctuation
I207.22
A
2095-7408(2017)02-0050-05
2017-03-13
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项目中期成果(项目编号:Y201225747)。
徐裕敏(1972— ),男,浙江江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