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下的思考
——浅析贾平凹《商州又录》中的情感体验变化

2017-04-12 17:38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商州山里人现代文明

李 荣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2000)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下的思考
——浅析贾平凹《商州又录》中的情感体验变化

李 荣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2000)

《商州又录》是贾平凹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将陕西商州地区的地域风貌、传统文化、以及商州人朴素的生活场景进行了描绘,并对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商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记录。同时作者也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糅杂在其中,并通过审美意象的苦心营构、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等,将这份特殊的拳拳之情诗意地书写表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在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下,商州发生变化时作者的情感体验变化,并深挖隐藏其中的原因。

贾平凹;传统文化;现代碰撞;情感体验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在经历了小说创作的成熟后,将笔触转向散文领域而创作发表的,是其散文创作的巅峰。他用独特的视角、饱含深情的笔触将陕西商州地区的原始风貌、传统文化、商州的精神面貌等绘声绘色地展现给了读者,不仅为他的散文创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给新时期的散文创作增添了新的气象。

《商州又录》的写作,贾平凹更是摈弃了浮躁的思想和虚假情感的做作表达,沉静下来,用熟悉的姿态,仿佛一个老者站在商州山顶慈爱地俯视着商州的一切。用热爱而又不直白外漏的情感态度描绘着这片土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在这里出生成长的一个个商州人。也正如贾平凹在小序中所写:“之所以我还能初录了又录,全凭着一颗拳拳之心。……否则,我真于故乡‘不肖’,大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了。”[1]95-96基于此,《商州又录》既是贾平凹对商州记忆的开掘重现,又是对这片土地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发生悄然变化的发现和思考。

一、对商州拳拳之情的流露

作为 20 世纪重要的散文作家,贾平凹生长于古朴的陕西商州大地,虽然后来他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但他的散文仍然显露着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对于土地的依恋。商州是他在喧嚣城市中经历并目睹了现实激烈竞争后的心灵栖息地,使得他对故乡的山水、亲朋、乡邻,以及他们的悲欢苦乐有着更为真实的观察与理解。因此在创作《商州又录》时,他用真诚的态度在与这里的一切感应和交流着,并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汇在一山一洼、一人一家之中,并在其中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情感。

《商州又录》首先是用电影的广角镜头向读者呈现着这里的全部场景。文章以自然景观作为切入点,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了一幅商州山间田园风景图,有商州的大山、清水、绿草、人家。这些景物在他笔尖的陡然描摹中,一草一木似乎也被赋予了生命,充满了生机与朝气。首先进入画面的场景是普通人家日常动态生活,女人在炕头做针线、男人在地里务农、女孩子在河边嬉戏打闹,都是普通的场景却在贾平凹的笔下陡然生出一份亲切的温存;接着是生孩子的场景,生命的诞生是最为神奇和紧张的,这一场景是作者将每一个在这里生长的山里人的一生进行的观照缩写,在这里出生、长大,传承和继续着和父辈相似的人生,这既是对山里人传统生存模式的再现,同时也是思考,思考山里人祖辈传承的生活方式是否还能维持、是否还要继续下去,这也为后来商州在新的文明冲击下,新一辈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做了铺垫。接着是婚娶场景。婚俗是最能折射传统文化的三棱镜,首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意味着家族血脉的延伸,婚姻不仅仅是两个新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连接;其次婚嫁又能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北方淳朴,婚宴突出热闹和排场;南方喜水,多了一份活泼俏皮的欢乐。在婚姻嫁娶中我们是可以观测到这一地域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作者在这里对商州人传统的嫁娶场景的描写,生动有趣,不禁流露出了一份欣喜之情。在这份情感的背后,则体现的是贾平凹对于自己生长的商州文化的自豪和欣慰。

文章的前六部分可以在贾平凹的字里行间感受他到对商州大地的深厚情感,是对他记忆深处那片安静栖息地的再现描绘。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贾平凹对于商州不仅有深厚的拳拳之情,更是在这份情感中包含着对于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化的认同。

二、对现代文明碰撞下发生变化的呈现

《商州又录》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在发生着许多变化,正经历着一个由自我发展到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开启阶段,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外来的经济运作方式冲击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带来了现代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了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的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成为了一种世界文学。”[2]115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不知不觉地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人们的生活从内容到方式都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而这一改变也将触角延伸到了商州这片土地上,而贾平凹作为一个对时代发展方向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作家,通过家乡身边的点滴变化已感觉到这些些微变化背后的深层次改变,因此他用作家特有的方式——写作,将这一变化记录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文章到了第七部分所描写的内容较之前已有所不同,前六部分作者描绘的都是山中如诗如画的原始自然风貌和生活场景,而到了第七部分则出现了不同以往朴素的山里人,而是打扮时髦的寡妇、她的店铺以及哈巴狗等新事物,这些新事物都是传统新经济冲击下带来的产物,他们作为新事物的出现,所体现的价值是和山村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对立。文章中对于狗有一番颇具意味的对比描写,对于寡妇店铺里养的狗是这样描写的,“十几条狗都没有剪尾巴,肥得油光水亮。”[1]115在传统的农村狗只是看家护院的牲畜,而且是不留尾巴的,而在这个风流寡妇的商铺里的狗却和传统的狗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第一点是它留着尾巴,再就是它不仅有尾巴,而且也和这里的土狗不一样,成了和人作伴有“洋狗”性质的闲养之物。通过这一细节的呈现,作者已经捕捉到了在乡村山间发生的一些改变,并且作者也并没有急于对这一改变做出评判,而是将目光继而又转向了山里,借采药人之口说出了山里人的生活本质,“山上是太苦。正是太苦,不是才长出了这苦口的草药吗,采药的人成年就是挖着这苦,也正是挖着了这草药的苦,才医治了世上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苦痛吗?”[1]122这既是作者对山里人生活的认识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山里人生活的悲悯情愫。山里人的生活确实辛苦,但也正是这份辛苦造就了山里人辛劳踏实的性格,而山里人祖祖辈辈也正是靠着这样宽厚韧性的品性才能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繁衍生存下去,是大山养育了山里人,赋予了他们生命力,也是大山教会了山里人生活的道理。大山对于山里人是有着母亲般的生养之情,外来人自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情结。而山对于商州人的恩情,也是作者对于商州这块土地质朴情感的来源,这块生养他的土地,告诉了他生活最质朴的道理。大山也就成了他精神的栖息地。

但接着作者似乎也看到了这一变化暗含的时代发展潮流,在表达了对大山深厚的感情后,他也清醒地看到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部分,例如一些不合理而且无科学性的迷信,对于生老病死的不科学认识,“熟人死了一个,新鬼多了一名”。[1]124女人怀孕肚子疼怀疑是阴间的男人在勾他儿子的魂,晚上烧酒给他死去的丈夫,这些迷信的都是传统文化里的糟粕部分,作者不仅看到了文化中需要剔除的糟粕部分,而且也意识到这些糟粕的剔除必须依靠科学理性的认识。而在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继而他又重新去审视了新闯入的新文化,并用了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来发声。

“‘这电影真好!’几个女孩子看完电影后,嬉笑着回家,说着刚刚看完的电影。”[1]129电影是第二次工业文明带来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新事物。作者也看到了新的事物也不是全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而是也有它的价值和带给人们的新奇和价值,只是作者在新事物一开始闯入时看到的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改变。作者在认真地观察后,也客观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种“变化”的必然,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时代趋势。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时代的发展更离不开现代文明的力量,新的文化也许在刚刚闯入时,部分方式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但它却是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对传统与现代文化下碰撞的沉思

当新事物闯入并打破原有的秩序和规则时,势必要受到很多阻碍,代表当下新文化的现代文明冲击着商州大地时也是如此,并且新、旧两股力量甚至在暗自对抗摩擦。

在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中,奶奶和孙子两人形象的设计以及祖孙两辈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是耐人寻味的。孙子是这个家唯一的男人,她希望孙子可以守住这个家,而孙子却总是在这个家里坐不住,“他喜欢看电影,十里外的地方演也去,回来就呆呆痴几天。他不愿留光头。衣服上不钉口门儿。两年前就不和她一个炕上睡,嫌她脚臭。早晚还刷牙呢。有男朋友,也有女朋友,一起说话、笑,她听不懂。”[1]130孙子的一切行为都让老婆子不能理解和接受,让她感觉她的孙子不像山里人,以后会从她身边飞走。而奶奶面对这些变化,是不知所措的,并选择用迷信的方式来抵抗——在门上挂镜子辟邪。

祖孙俩一老一少的形象也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两个代表,奶奶代表的是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孙子则代表的是新生力量,这一老一少的不能融合,也体现着当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对立。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正如奶奶一样还存在,虽然充满了智慧但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新的文化就像孙子一样是新生的,而且还在不停地成长,而奶奶和孙子的现状也像这两股文化的力量一样,在交锋之初,是对立和无交流的,奶奶不能理解孙子的行为和做法,而孙子也完全不想给奶奶解释自己的行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祖孙两人却没有任何的交流和理解,甚至是有意的相互不沟通。

而这也是作者对着一变化做出的深沉思考,但作者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以一句“越来越不像山里人了!”[1]132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在面对这种现代文明的冲击,担忧还是多过新喜之情的,担心还未成熟的新文化以野蛮生长的方式冲击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并在这些还未成熟的新的文化面前被否定失去传统文化的作用和生命力,就像还未长大的孙子已经开始不接受山里人的传统生活方式,而奶奶面对这样的关系却丝毫无能为力。而这在他后来倡导的寻根文化中是有着明显的体现的。

四、结语

作家毕飞宇曾说过:“作家最大的本事就是还原他所见到的世界,谁还原的好,谁就是大家,文学不是创造,创造是科学家的事。”[3]181而贾平凹也不例外,从《商州又录》朴素、精准的描写中,能读出关于生命的本真与人类生存的价值。从商州人普通的生命常态中能获得一种可靠而真实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寄托,以自身深切的情感体验去呈现商州大地发生的悄然变化。并且他还将这种变化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既书写了在现代文明碰撞前的记忆中的商州大地,又将这份冲击带来的变化巧妙地融入了他的情感和思考。并在这份深厚的拳拳之情的浸润下,使文章表现出了复杂特殊的情感体验,并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深刻的现代性思考。

作家永远都是一个敏锐的发现者而不是一个改变者,所以面对这些变化,贾平凹也是无能为力给不出答案的,但在他的笔触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他对于两种文化的态度倾向,新旧文明交锋之初,那种对抗和无交流,表现出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长远眼光作家的深刻思考。野蛮入侵的新的文化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并且他们之间没有和谐的相处方式,这样的现状是令人担忧和思考的,“是否传统文化就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垂垂老去、被人遗忘,还是应该平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一个现代与传统能够兼容并蓄的相处方式?”无疑作者也是疑惑和思索的。而贾平凹也将这一深刻的思考融入散文中,赋予了文章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1]贾平凹. 商州三录[M]. 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95-132.

[2]袁行霈. 文学理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9-118.

[3]姜广文.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毕飞宇方谈论”[J]. 花城,2001,(3):180-196.

[4]廉文澂. 贾平凹的散文观及其艺术风格[J]. 唐都学刊,2006,(02):21-27.

[5]孙际垠. 论贾平凹散文中的生命体验[J]. 求索,2008,(07):194-195.

[6]史玉梅.不同的视域 相同的情思——论《商州又录》与《离别西海固》的创作特征[J]. 作家,2012(8):4-5.

Reflections on the colli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On the change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Jia Pingwa 's Shangzhou you lu

LI Rong
(Literature Institut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2000,China)

ShangZhou You lu is Jia Pingwa's prose masterpiece.The article used the delicate brush strokes to describe the regional styl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simple life scenes of Shangzhou people in Shaanxi area,and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Shangzhou under the impact of modern civilization.On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put his thinking and deep feelings into it,and through the aesthetic image of the painstaking structure, the delicate scenes of life scenes, etc to present this special complex love.On the basis of the text rea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in the change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digs out the reasons.

Jia Pingwa;Traditional culture;Modern civilization;Emotional experience

I207.6

A

2095-7408(2017)02-0046-04

2017-03-06

李荣(1992- ),女,新疆库尔勒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商州山里人现代文明
脱贫致富的山里人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陕西商州:产业脱贫促增收按下小康快进键
我是山里人
《商州三录》民俗多样性的叙事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敢担当
——商州实干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
商州又录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