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2017-04-12 13:50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窗帘布课堂练习钟表

李 芳

课堂练习作为一种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此,要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公理的运用,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练习,辅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这也是课堂练习的根本价值所在。

一、课堂练习多元化,提升数学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于趣味性的提升。因此,只有趣味性的练习,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灵活多变的课堂练习内容,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从始至终集中其注意力,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从习题本身出发,挖掘内在隐藏资源,如设计数学迷宫、谜语等游戏或活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认识钟表》这一基础课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的认识钟表时间的方法,虽然“时间”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概念,但是处在认知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还是相对零散而不具体的。“时间”在生活中是应用性较强的一个概念,但在数学领域,时间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抽象概念的时间转化等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实际操作和讲授中,引导学生对钟表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思考,并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体会科学地认识钟表时间的方法。

第一步:看一看、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对钟表进行观察以及特征总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比、交流,掌握“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所指的数字即为此时的时刻点”这一知识点。第二步:拨一拨、画一画。这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加深知识点印象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拨钟表的指定时间,并切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即“大约几时”“快到几时”以及“刚过几时”三个概念的区别。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观察以及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认识钟表时间的具体步骤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二、课堂练习层次化,提升学习信心

凡事都需讲究循序渐进,我们知道,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浅及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课堂练习也不例外。科学的课堂练习应当遵循由简入繁的规律,设计问题难易梯度,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成功的体验。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即:“懂”“会”以及“熟”。因此,相应的练习也应分为“基础练习”“变题练习”以及最后的“综合练习”。基础练习可参照课本上给出的原题进行设计,目的是巩固“双基”。所谓“变式练习”,即将基础练习做一些形式上的改变,可以设计为逆向思维题、条件与结论互换等等题型,这样才能防止学生产生定向思维,保持学生解题思路的灵活性。最后的“综合练习”则需要运用到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来搭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例如,在讲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时,笔者设计过这样一组具有阶梯性难度的题目。

首先为基本练习。题为“简便计算下列题目:26+160+14=?26+53+24+37=?”其次为“变题”,题为“简便计算下列题目 :(53+29)+(27+31)=?(153+28)+(27+32)=?”第三层为“综合练习”,题为“简便计算下列题目:97+(23+10)=?(103+21)+(59+67)=?(59+24)+91+46=?”最后笔者还设计了一道“拓展练习”,题为“试计算:1+2+3+4+5+6+7+8+9+10+11+12+13+14+15=?”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练习,锻炼出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选择完成基础练习以及变式练习,争取完成综合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至少一道题目,提升了成就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自然就增强了。

三、课堂练习生活化,拓宽学习空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当更注重应用性,就是将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再利用抽象的数学思维加以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设计时,应将该习题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生活的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并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练习素材,从而让知识得到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设计过这样一道加入了生活场景的练习题:全班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陈列出部分商品的单价,组间比赛,看哪位收银员收钱、找零的速度又快、计算又准,看哪位顾客能够将有限的钱最大化利用,买到更多必需品。购物和收银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样的情境设计,正是有效利用生活实境,以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境域,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完全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情境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认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再如,在讲授完苏教版第十二册《纳税和利息》这一课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表格,写出了当地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的真实利率。而后设定一个存钱的情境,即给学生5000元人民币,由学生自主确定存款时间,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到期时的利息是多少元人民币。这样的利率换算问题同样引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很快就都完成了这个练习。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更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改变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开放化,激发创新意识

所谓“开放性练习”,即练习题目的条件、问题通常是“不完备”的,其答案具有一定的探讨意义,其解题思路也不是唯一的练习。这种习题,通常用于考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探究、发展和创新的显著特点。这样的练习形式有利于推促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多、更广、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笔者在讲授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学校要给每个教室的两扇窗户装上窗帘,已知每扇窗的高度均为1.5m,宽度为1m,问:一间教室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窗帘布?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回答出来,至少为1.5×1×2=3平方米。而正当大家都认为解出了正确答案时,有学生站出来反驳:窗帘布是有褶皱的,因此与窗户面积相等的窗帘也还是无法完全遮住整个窗户的。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之后,有学生认为:窗帘需做成两扇,且两扇之间有一定的重叠,遮光效果才更好;也有学生认为:市场上所售的窗帘布宽度与窗户的宽度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考虑到宽度的问题才能确定布匹的长度;还有学生认为购买窗帘布时还应该考虑到窗帘布的质量与成本。

这样的一道开放性数学题,经过学生热火朝天的讨论,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本抽象数学的范畴,学生思维拓展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对于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大有裨益。此种做法,通过不断的尝试引导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开放性,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练习的多元化、层次化、生活化以及开放化,都是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唯有将课堂练习设计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并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会发挥到极致,更利于发展其创造潜能。

猜你喜欢
窗帘布课堂练习钟表
寻找“窗帘布”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丝路柯桥·布满全球”路演推介会走进太原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丝路柯桥 布满全球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藏起来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