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萍
(浙江省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浙江 嘉兴 314000)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美萍
(浙江省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浙江 嘉兴 314000)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的影响负面,既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难以促其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为有效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教学现状,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素质教学的推进中实施问题导学法,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从问题导学法的理论支撑及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高中数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思路
问题导学法最早是由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指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设置为基本载体,在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反复实践锻炼中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方面十分紧密,为顺利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有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根本上转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形式十分必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适时引入问题导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断参与设疑、释疑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内涵,掌握基本的问题探究与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导学法的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数量及其难度,避免陷入“满堂问”或“无人答”的窘境之中.
1.明确导入新课目的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为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应先综合分析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导理念,在明确导入新课目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具体地说,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教材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其在问题思考、解决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授“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应先抛出与本节课程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再设置相关基础函数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并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回顾以往接触到的与“三角函数”相关的概念和例题,以此让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学习意义及涉及领域有所了解,而非一开始就直接了当地对三角函数性质、图象进行讲解.
2.有序设计探究过程
如何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与如何设置数学问题的关系相当紧密.也就是说,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必然怀揣浓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探求答案的动力,进而更充分地发挥主动能动性,最终在积极参与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与巩固.所以,为充分体现问题在数学课堂中的启发作用,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备课工作,通过有序设计问题的探究过程,以保障学生能够在有针对性的、难易适度的问题中学有所获.例如,在讲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时,教师可先以复习的形式进行问题引入,在引导学生回顾“向量共线基本定理”、“轴上向量的坐标含义”以及“向量加法法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导入本节课内容;再通过探究问题“平面内的任一向量能否用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表示?”来逐层揭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涵.如此,经过环环紧扣的问题引导,便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在推导探究的过程中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3.灵活融入思维技巧
受高考压力的影响,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任务都相当繁重.其中,分析数学教材重难点、揭示数学体系内在联系、训练学生探究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问题导学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将课程内容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适时整合,并构建出具有系统性与条理性的知识流程,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思维技巧的有机融入中得以解决.例如,在讲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引入问题导学法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抽象难懂的“数量积”的定义、“向量模和夹角的计算方法”.具体思路为:首先,选用“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引用物理“拉力做功”现象,回忆物理中“功计算方式”和“功的大小与哪些量有关”等问题,让学生在“拉力做功”各种情境的刺激下,产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高度集中注意力;接着,教师再导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并适时引入“数形结合”、“转化思维”等技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知识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构建与知识沟通的桥梁,同样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内涵,提升自身解决问题以及知识探究的能力.基于上述可知,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而为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适当、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的优势明显.因此,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新理念,大胆尝试和应用教学新方法,结合学情从不同维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黄河清.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学教学参考, 2015(2):1-4.
[2]梁竹. “问题导学”下的说课设计——《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之我见[J]. 广西教育, 2015(6):80-81.
[3]刘娅.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 高中数理化, 2016(12):20.
[4]刘万进.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初探[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5(5).
[责任编辑:杨惠民]
G632
A
1008-0333(2017)24-0014-02
2017-06-01
陈美萍(1981.06-),女,浙江平湖人,本科,中学一级,从事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