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26200)
俞赛红●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理解
江苏省启东中学(226200)
俞赛红●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正成为引领学科教学的重要理念,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支撑的核心素养理解,需要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学习理解
学科核心素养正在成为继课程改革之后引领教育发展的新的风向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以结合学科特征为基础,以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目标,通过具体学科知识的构建,以让学生形成相关的能力.高中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较为高级的学习形式的存在,课程研究者提出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以之支撑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对此,笔者进行了学习与理解.
自然科学的学习以自然科学知识的构建为基础,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在这些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有可能逐步形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的必学内容,也是贯穿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常规教学中往往满足于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以形成必要的应试能力,而在核心素养思想的审视下,这样的教学思路显得层次较低,而真正站到核心素养的层面上来,真正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角度来理解本知识的教学,其实还是有新的收获的.首先,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的起始思路是“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个纵行”,在此基础上“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这显然是一种“宏观辨识”下的“微观探析”;其次,自从有了元素周期表,人们包括学生发现,对自然界中元素既有了宏观认识,又有了微观发现,同时由元素周期表还可以洞察同族与异族元素的变化,亦可以发现不同族的元素之间的本质差异.这样的认识的形成,使得学生可以将纷繁复杂且看起来毫无章法的元素,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高度凝练的等量关系当中,形成一种简洁的理解.
这个时候,笔者以为可以让学生经历一段学习反思的过程:如果没有元素周期表,那人们对化学元素的认识是什么样的?通过比较所发现的元素周期表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的视角下再去研究具体的物质性质与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你会有什么新的认识?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在完成诸如比较碱金属元素的信息时,在研究碱金属元素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或水的反应时,就会有更好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认识.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的构建,是需要以能力作为支撑的.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这里的能力是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来描述的,笔者以为,对于这两点的描述,可以建立一个整体认识,那就是在通过寻找证据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化学模型,基于这样的化学模型展开探究,可以生成新的认识,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创新的意味.建立了这样的认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能力塑造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而也就支撑了核心素养的内涵.
例如在“化学键”的学习中,笔者注意到,如果用传统的方法讲授,那学生在构建“化学键”这一概念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困难,如学生不知道为什么用“键”来形容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一个基本的实验,即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让学生思考两者反应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猜想反应的过程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学生一般都可以迅速知道反应的生成物质是氯化钠,而这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写起来也不难,这就给建构此反应的模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去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那就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会想到从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去思考,于是从稳定结构角度就可以建立起钠与氯气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并在静电作用下结合的动态模型.
利用这样的一个简单实验,建构起一个化学反应的动态模型,如果教师再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让这个动态模型变得形象,那就可以在学生的思维中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象.利用这个表象,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的时候,靠的就是这种静电支撑的相互作用,于是“离子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利用这个概念去演绎对“键”的理解也就成为了可能,而这实际上就是概念的创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被构建出来了,而此中形成的能力因素又是明显的,可以说较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方面.
核心素养必然会包括人文方面,这一方面是通过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来描述的.这样的描述使得科学发展中的人文指向更明确了,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辆车的发动机,而人文精神就是这辆车的方向盘”,这个意思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人文精神来指引方向的,笔者以为核心素养中强调这一元素,就是想通过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以为应当更多的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化学史及人类事件有关的整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譬如元素周期表发现过程中门捷列夫作出的不懈的思考,又比如说催化剂的神奇,再比如说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对石油和煤等基本化工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人类环境等问题.事实上,喜欢理性思考的高中学生,对此类话题非常感兴趣,课堂上稍加引导,就可以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人文的种子.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括性强、理论高度高,真正的内化需要不断学习与实践,这是笔者在初步接触这一概念过程中最强烈的想法.
[1]林小驹, 李跃, 沈晓红.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 教育导刊, 2015(5):78-81.
[2]胡先锦, 胡天保.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6(4):4-7.
G632
B
1008-0333(2017)12-0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