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一中(236699)
韩 涛●
谈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策略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一中(236699)
韩 涛●
通过一轮的单元复习后,学生已经较为全面地理解、了解高中物理中的现象、概念、规律。进入二轮复习后,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新的突破,就应以题目为载体将整个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网络化、方法系统化,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纵横联系,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本文谈谈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的策略。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解题能力
在中学物理领域内,重要的物理思维模式有以下数种:平衡──非平衡模式、守恒──不守恒模式、磁场模式、电路模式、光路模式,另外还有若干种不甚普遍的模式,均归入其它。
(一)平衡──非平衡模式
任何力学问题,在原则上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维操作程序求解:1.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它的运动情况,判定它处于平衡还是非平衡态;如果处于非平衡态,则还要确定它参与哪种典型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2.分析受力情况作受力图。如果受力较复杂,还要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3.根据平衡原理或动力学定律(有些复杂问题,还要配合运动学规律、几何关系等)进行推理,导出结果。
(二)守恒──不守恒模式
在力学中,除了从瞬时态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外,还经常从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因果关系,以便更快地推出科学的结论。众所周知,在机械运动中,只有两种过程:守恒过程和不守恒过程。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如果系统内只有保守力做功,则系统遵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还有其它力做功,则遵从质点的动能定理。从动量的观点来分析,如果外力对系统的作用可以忽略,则系统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如果外力对系统的作用不能忽略,则系统内各质点遵从动量定理。因此,任何力学问题,在原则上又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维操作程序求解:1.选定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受力情况,检查守恒条件是否成立。2.分析运动情况,选取运动过程,确定初态和末态的能量或动量。3.如果守恒条件成立,则根据守恒定律进行推理;如果守恒条件不成立,则应用质点的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推出结论。
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心理学认为,结构化的知识是最优化的知识,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通过前期第一轮的复习,大多数学生并不缺乏知识,但由于一轮复习分章、分节,所以往往缺乏系统的知识,造成部分学生不会调动所学的所有知识解决问题。二轮复习就是要树立系统意识,把前面分散、独立、分割的知识通过某条线索像穿珍珠似的把知识编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当然,根据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及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的特点,并不要求通过一条线索把所有知识结构成一个网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标准,寻找几条线索来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
(一)以知识内容为标准
以知识内容为标准,可以以“力与运动”“功和能”“场物质”“电路分析(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等为线索,打通各章、各块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案例:力、受力分析和物体平衡专题复习
点:五种性质力的理解
易错点:摩擦力的多变性,引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线:(1)矢量三角形解决平衡问题;(2)平衡中的动态分析问题;(3)平衡中的图解问题;(4)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面:电场、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电磁感应中的平衡问题。
(二)以物理模型为标准
以物理模型为标准,可以以“物质模型”“过程模型”“问题模型”等为线索,构建知识和方法网络。例如以“过程模型”为线索,根据高中物理学习内容及教学要求,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1)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实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典型实例:弹簧振子);曲线运动:抛物线运动(典型实例:平抛运动、斜上抛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圆周运动(典型实例:人造卫星和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机械波(典型实例:声波)。(2)感应电流的产生:“感生”过程、“动生”过程。(3)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等温变化、等压变化、等容变化等。(4)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5)玻尔氢原子能级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6)原子核反应:α和β衰变、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三)以高考的能力要求为标准
以高考的能力要求为标准,可以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为线索构建起知识和能力网络。
例如“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中是这样要求的:“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形进行表达和分析”。所以,以此来构建物理知识网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物理量的定义式、物理量的决定式、物理量间的关系式均为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转换为函数图像。
近年来高考对图像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于图像,同学们应从四个方面去细心揣摩:(1)坐标轴的物理意义;(2)斜率的物理意义;(3)截距的物理意义;(4)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另外,图像也包括分析某个物理问题画出的过程分析草图。很多高考题若能画草图分析,方程就在图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电学等章节的图像,如v—t图、x—t图、U—I图、F—S图、I—t图、I—x图、Ek—v图等进行对比分析,再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像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像的物理意义,这样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审题能力是一种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力。解题理性化程度高的学生,审题能力往往较强,而凭感觉解题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题目看不懂或看错的情况。实际上,审题过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一步迈不开,具体的解题就无从谈起。
一般对审题的要求是:逐字逐句认真仔细读题,抠关键词(可以划出),明辨题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明确研究对象和制约环境(在平面上还是在斜面上;在水平面上还是在竖直面上;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绳牵还是杆牵;是独立场还是复合场;是匀强场还是非匀强场……),构建正确的时空关系,画出合理的过程与状态草图并标上相应字母,注意可能的边界点、临界点,构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拟定解决方案等。在复习教学中,分析例题或讲评试题时,我们要多给学生审题的机会,从读题开始,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审题、解题的能力。
G
B
1008-0333(2017)12-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