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张宏勇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19日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回答“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这个问题。“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可做多种理解。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对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德国总理默克尔赞赏中国的建设成就,并询问:“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最急迫、最关心的是什么?”习近平答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再大的成就除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人都会变得很大。”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中,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历来是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根基工程,民心向背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毛泽东同志说的一句话:“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说的是愿意将自己的根扎在人民的沃土中,汲取“治大国”力量的不竭源泉。他也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民众的深深挚爱,“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所以,他始终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治国理政的首要位置,告诫自己,也告诫为民服务的党员领导干部:“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人民政府”的“人民”两字千斤重担要政府担起,若心中失去“人民”的活水,政府将变成无源之水。
只有经常换位思考,才能拥有鱼与水不离不弃的团结共生,“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正是这种崇高至真的人民情怀,促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他说:“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过。”一步一个脚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根深扎于民众的实践。也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风格,造就了总书记谙熟民众生活,高举反腐倡廉大旗,以反对“四风”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良策治贪反腐。“人心齐,泰山移。”这几年全国上下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巨大成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日趋形成,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日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国家富强民族兴盛是在满足民众需求基础上实现的,所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绝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是直接关切民生的大问题:“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体察民情的需求分析向世界传递着党中央关注民生的“中国声音”,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要应对挑战,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略,而且最终问题解决的成效如何还要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凝聚民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赢得民心,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在得实惠中感到党的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都贯穿着这些理念:“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随着“精准扶贫”等举措落地生根,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得到有效传递,让亿万人民看到了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未来,增强了“获得感”,增强了对党的认同感和期待感。党群关系得到迅速理顺,党的民望得到日益攀升,全党上下凝聚力得到普遍增强。
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非常不易,需要有极高的治国理政智慧和聚集民众力量的高超领导艺术。领导者要把民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掌握民众的情况,让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更要掌握“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适度原则。“烹小鲜”要耐心细致,而“烹”这个字也正体现出切勿轻举妄动的审慎态度,“烹”是小火慢炖、不是大火爆炒。“烹”讲究方法,更讲究火候。凝聚人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调研,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尤其要对人民“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加以解决。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合力作用,才能形成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攻坚克难,“我们有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一套比较有效的工作机制,大家各负其责,共同把工作做好。”党的领导集体就像“烹小鲜”的掌勺者,工作机制恰如“烹小鲜”的工序,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发挥智慧,让工作机制保持正常运转,就能让人民顺着党和国家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的方向前行。要恰到好处才能烹出美味,这里的诀窍就在于好钢用在刀刃上,“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关键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干部队伍,这支队伍需要具备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品质,政治上要靠得住、工作上要有本事、作风上要过得硬,民众才能信得过,才会听其指挥。学习是干部脱离低级趣味不断增长才干的阶梯,实践是锻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的熔炉,学习给干部积累知识创造条件,实践让干部积累经验成为可能,二者不可偏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学习与实践对“烹小鲜”能力的影响:“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之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坚持党性,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就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