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云南

2017-04-12 12:00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主义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起义军哀牢山清军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从此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云南近代史的起点。中国的邻邦朝鲜、越南、缅甸相继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中国的边疆地区出现了危机。云南因与越南、缅甸接壤,直接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1875年2月,在云南盈江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以马嘉理事件为借口,在1876年9月13日,强迫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又称《芝罘条约》)。

鸦片战争对云南有重大影响,清朝云南地方财政,年年依赖外省的协助,即所谓“协饷”。鸦片战争后,“协饷”没有了,还要分担战争赔款白银30万两,相当于全省全年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云南官府于是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以致云南成为全国赋税最重的两省之一(另一省是江西)。沉重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再加上沉重的民族压迫,使云南全省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日益恶化,农村贫困,矿业衰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

杜文秀起义

1856年,杜文秀联合回、汉、白、彝等族人民起义。9月,回民起义军攻克大理,建立起义政权——大理帅府,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建立的大理政权,有明确的革命目的,就是推翻清朝统治。大理政权宣布:“遥奉太平天国南京之号召,革命满清”,提出了“锄满、扶汉、除奸”的口号,采取“联汉联夷,消灭满清”的方针,实行了整顿吏治、严肃军纪、减轻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保护贸易、发展教育等措施。云南回民的反抗斗争是清王朝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直接引起的,为此大理政权宣布:“连回汉为一体,竖立义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翦除贪污,出民水火。” 由于大理政权重视改善民族关系,所以许多汉、白、彝、傣、纳西、傈僳、景颇等群众都参加了起义军。

攻占大理后,杜文秀派出别动队去贵州、陕西、四川等地发动起义。杜文秀建立帅府后,清军来镇压,被起义军击退。1860年,清军再次来镇压,清提督褚克昌战死,清军大败。1863年,清军第三次来镇压,起义军奋战击败清军。1866年,清军第四次来镇压,于次年三四月间被击退。清政府曾于1862年派专员招降杜文秀,被杜文秀严辞拒绝。

1867年10月,杜文秀派蔡廷栋率20万大军东征昆明,不久起义军就包围了昆明。但由于蔡廷栋不能督率起义军乘胜攻下昆明,屯兵城下将近两年之久,使清军有喘息整顿部署的机会。1869年8月,因将帅不和,大司疆段成功率所部降清。清军乘机发动反攻,蔡廷栋所部溃败,形势急转直下,大理政权从此由优势转劣势,无力进攻。此时,太平天国革命已失败,清王朝已能集中力量来镇压云南的各民族起义。1872年,清军攻破上、下两关,围困大理。11月25日,杜文秀召集文武官员会议。大司衡杨荣提议“归顺”。杜文秀最后决定,牺牲自己以换取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第二天,他和全家服毒自尽。部下把他抬给清军,清军将其斩首示众。统率清军的云南巡抚(后升任云贵总督)岑毓英、总兵杨玉科进入大理,纵兵屠杀,人民死亡甚多。大理政权的降将,也全部被清军杀死。杜文秀死后,他的大司空李国纶在腾越一带坚持到1876年,直至被俘,不屈而死。

李文学起义

1855年,云南哀牢山地区遭遇大旱,粮食严重歉收,当地人民已经断粮,只能以野生植物充饥,无法交纳租税。1854年就已进入哀牢山地区的太平军战士王泰阶和李学东,做了深入的思想发展和组织工作,多次向彝族贫苦农民李文学进行革命宣传。1856年5月10日,李文学率领各族农民5000余人,在今弥渡县瓦卢村天生营誓师起义。起义军推戴李文学为“夷家兵马大元帅”,王泰阶为参军,李学东为上将军,建立了哀牢山农民革命政权。李文学提出了“铲尽满清赃官,杀尽汉家庄主”的口号。天生营誓师后,起义军杀向汉族庄主居住的密滴村,没收了庄主的粮食和其他财产,并在密滴村建立了“帅府”。哀牢山地区的彝、汉、回、傈僳等族贫苦农民群众踊跃加入起义军,起义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起义20多天后,李文学就采取了团结联合各族人民共同对敌的政策,使哀牢山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杜文秀起义后,1856年6月,李文学率起义军分兵三路前往大理地区解救被围的回民起义军,以数千之众,击败清军2万余人,杀伤清军过半。在红崖战役中,李文学身先士卒,亲杀清军统领。首战告捷,威震四方。1858年,李文学联合了田四浪领导的哈尼族起义军,并授予田四浪副帅职务。同年8月3日,李文学与田四浪会盟于景东者干,两支起义军合并,壮大了起义军的力量和声威。此外,李文学还联合了杞彩顺领导的彝族起义军、刀成义领导的傣族起义军、杨承熹领导的白族起义军。李文学起义军在强盛时,控制了哀牢山上段今巍山县起至下段今墨江县止,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包括今巍山、弥渡、南华、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元江、墨江10余县的全部、大部或一部,人口达50多万。李文学在帅府之下设立八个都督府,军政合一,分管所辖各地军政。哀牢山农民革命政权在军事上实行全民皆兵,凡适龄男女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平时劳动生产,战时集中打仗,男子战斗,女子运输。哀牢山农民革命政权主张:“致富强兵之道,首在养民;山野养民之道,在薄粮赋,重农、牧、纺、猎,今急宜行之。”起义军把帅府、督府附近的庄主田地收为军耕。同时规定“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的土地政策,农民不纳租,每年按实际收获的粮食,向起义政权交赋二成,若遇灾荒免予交纳。没收地主的盐井、铁矿归帅府公营,制造武器供军需,生产食盐和铁工具,发展农业生产。起义政权实行“不别彝汉,彝汉同利”的民族团结政策,受到了哀牢山地区各族人民的拥护。

太平天国及捻军失败后,清政府腾出手来加紧镇压云南各族人民的起义。清王朝在法国的支持下,加紧了对李文学起义军的镇压。1870年10月,清军2万余人攻占哀牢山西南的门户通关哨,帅府参军王泰阶战死。1871年7月,清军围困田四浪所部于墨江过得岩,田四浪突围时被俘遇害。1872年4月,清军包围大理回民起义军,李文学前去增援,途中遭清军阻击,部将李学明战死,李文学被迫退守南涧。由于叛徒出卖,李文学被送交清军。1874年3月,清军将李文学杀害。不久,清军攻陷密滴,李学东率残部突围转入深山坚持斗争。1876年6月,李学东在镇南州(南华)病死。持续20年的李文学起义悲壮地失败了。

晚清云南经济与社会

晚清云南的社会,与全国一样,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经济也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腐败无能,烟禁废弛。咸丰同治年间,云贵总督劳崇光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规定每百两烟土收取厘金1两,使鸦片种植和贸易合法化,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鸦片烟毒祸害非常严重。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战乱,使云南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使云南人口从大约750万人减少到大约400万人。大量耕地荒芜,从930多万亩减少到大约500万亩,云南的农业呈现衰败的景象。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云南相对比较安定,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农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在这个时期,人口增长至1200万人,耕地恢复和新开垦的大约增至2700万亩;大春总产50亿斤,人均约400斤;大牲畜400多万头。

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入,使云南许多地方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增加。如棉纱、棉花、棉布的大量进口,冲击了云南传统的手工业,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家庭手工纺织业已从耕植农业中分离出来。晚清云南农业生产衰退,导致云南粮食不能自给,已需要从越南和缅甸进口大米。晚清云南的采矿和冶金业,也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特点。洋铜输入中国,占领了滇铜的国内市场,导致滇铜生产衰落。1889年蒙自开关以后,云南锡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晚清云南也兴起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云南最早的近代工业。1884年,设立云南机器局,制造新式枪炮弹药。这是云南近代机器工业的开端。1884年还开办了电报局。1886年12月,云贵电报总局成立,开通昆明至蒙自的电报。1887年2月,云南与四川电线接通,云南与外省首次开通了电报电讯。1883年创办的云南矿务招商局,是云南推行官督商办、对铜矿进行机械化开采的尝试。1908年,设立官办云南陆军制革厂。1897年,设立邮电局。1905年建立造币厂,铸造银铜硬币。19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的私营工业也有所发展。

晚清云南,根据不平等条约,先后开设了五个口岸。1889年7月,蒙自正式开关。1897年,河口正式开关。1896年12月,思茅正式开关。1901年腾越正式开关。这些商埠都是根据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章程开设的,称为“约开商埠”。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需要,设立昆明关作为蒙自关的分关,昆明开埠通商。这叫做“自辟商埠”。在昆明,还设立了英、法的领事馆。

滇越铁路1903年开始修筑云南境内路段,1910年全线建成通车,全长845公里。云南境内465公里,起于昆明,止于河口。滇越铁路通车后,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云南是出超省。但由于法国拥有铁路的主权,运费比国内其他铁路高得多,还要征收车站费、码头费、保险费、越南关税、越南过境税等。

1903年2月,云南遵上谕将五华书院改为云南高等学堂,为云南第一所近代“新式大学”。1907年,学堂改称两级师范学堂,校址在昆明五华山。1906年,云南创办法政专门学堂。1909年9月,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办。1910年,云南高等工矿学堂创办,为云南省第一所高等工科学校。1906年,云南全省停止了乡会试,科举制度在云南被废除。

猜你喜欢
起义军哀牢山清军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听哀牢山(外一首)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沐猴而冠
哀牢山
哀牢山南段长安金矿深部找矿新进展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
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军民关系初探
一个“围魏救赵”的出色战例——太平军歼灭清军江南大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