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云南日报特邀理论撰稿人、本刊顾问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16年12月,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抓住国家战略实施契机,加快以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为重点的辐射中心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这为云南未来的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对云南的新定位和中共云南省委的要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方面奋力开创新局面,助推全省跨越发展。
建设辐射中心形成共识。两年多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成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领导小组、出台《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组建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强化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使全省上下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新要求和新定位上,共识基本形成。
建设辐射中心成效明显。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预计2016年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可达14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可达156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达1810亿元。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预计2016年云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848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9025元。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三是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以“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不断推进,而且与国内及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例如空中互联互通,宁蒗泸沽湖、临沧沧源等机场正式通航,开通了昆明—美国旧金山等航线,昆明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4000万人次,其中开通南亚东南亚地区航线41条,平均每周航班152班,是中国开通南亚东南亚航线最多的机场之一。自2014年10月1日起,昆明机场口岸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51个国家的人员可以申请72小时过境免签入境昆明。四是各类开放平台和载体建设成绩明显。成功举办了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为代表的各类展会,积极参与推进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签署了《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总体方案》,加快推进瑞丽和磨憨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及各类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红河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昆明综合保税区和滇中新区获得批准,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效日益显现。五是在“引进来”与“走出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2015年云南新签订实施国内合作项目296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5670.8亿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488.5亿元,同比增长21.2%。直接利用外资达29.9亿元。2015年新增3对友好城市,使友城总数达68对,已设立驻外商务代表处21个。此外,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人员交流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绩。六是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近年来,云南始终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开放促发展,一手抓改革方案出台,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地,各项改革全面推进,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逐步显现,贸易增长,口岸建设加快,人员交流增加,对外开放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中心建设得到扎实推进。
提高国内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对辐射中心的认同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借用了传统“辐射”的概念,但赋予了新的内涵,其核心是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需要加强与国内外沟通协调,形成共识,促进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云南要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广泛汇集国内外资源,进一步深化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人文交流为重点的辐射中心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云南成为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国家产生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沿边开放新高地。
强力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必须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五网”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对云南铁路、公路以及连接境外通道的协调与建设,加快“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以及昆明机场航空枢纽、区域国际通信交换中心等建设,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陆路连接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全面融入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经济区及南亚东南亚等国际经济圈。新开或加密昆明飞往南亚东南亚及欧美的国际客货运输航线,加快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加快推进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通信大通道建设,打造信息丝绸之路。继续加强云南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口岸互联互通和便利化水平。
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云南“一带一路”建设基地和支点作用,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辐射中心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快构建沿边开放新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沿边开放体制机制,着力培育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二是积极落实国家给予的沿边开放政策。加快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滇中新区、经济技术开放区、境外经济合作区以及中外合作产业园区等建设,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沿边地区开放环境最优的新高地。三是着力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向国家争取打造沿边升级版的相关政策与配套措施,完善贸易、投资、融资、担保等政策体系,减轻企业走出去的负担,并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提升中越、中缅、中老等边境交易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健全基础支撑服务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子商务辐射中心。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积极参与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大力支持周边国家、国际机构、商贸协会等到云南设立领馆、区域总部、商务机构、旅游办事机构。同时,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相对完善的支持“走出去”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云南服务内陆省份走向南亚东南亚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坚持双向和东西联动发展。积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进滇印、滇缅、滇孟以及同越北、老北、泰北合作,扩大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周边国家经济。加强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合作,推进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区、昆明—昭通—成渝经济带建设。探索建设中国(云南)沿边自由贸易区,争取在沿边金融开放、跨境经济合作、绿色经济发展、扶贫开发攻坚等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好示范作用。
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更好利用两个市场、集聚两种资源,强力推进产业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中心,为辐射中心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加大对周边国家国情的研究力度,建立周边国家大数据库,筛选产业投资方向、重点及控制风险,找准产业定位,强化市场对接,加快发展外向型优势制造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电力、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增强辐射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创新步伐,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民心相通。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促进经贸往来,完善民间交流机制,创新人员出入境管理办法,广泛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南亚智库论坛、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中心等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政府、企业、智库、学术机构的对话,推进与周边国家在旅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人才培训基地、医疗服务基地、科技研发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加大对周边国家民生援助力度,实施“光明行”、教育培训等民生项目。扩大民族民间文化交流,推动区域性国际旅游文化市场建设,打造旅游文化融合区、交流先行区,以增进了解、信任和友谊,筑牢与周边国家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高度重视外向型人才培养工作。把外向型人才培养作为建设辐射中心的关键性因素。支持各高校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学科群、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及国家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培养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法律以及周边国家小语种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适应周边国家需求、云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人才。完善外向型人才使用环境,广泛吸引更多高层次、外向型复合人才,努力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区域性高级人才集聚地。建设一批专家队伍,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发出“云南声音”,提出“云南思路”,为国家和云南省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