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电台谈话节目媒体融合实践思考

2017-04-12 11:00吴旭红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电台节目电台谈话

□ 吴旭红

晚间电台谈话节目媒体融合实践思考

□ 吴旭红

新媒体对传统电台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收听模式、广告、节目内容、盈利模式等诸多方面。传统电台节目包括晚间电台谈话节目在互联网时代的裹挟中,想要拥有一方立足之地,就需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根据传播环境的改变而做出适时的改变和融合。

电台;互联网;新媒体;微信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样貌和运转方式。随着4G移动网络牌照的发放,移动互联网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载体,传统媒体竞争格局受到激烈冲击。新媒体对传统电台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收听模式、广告、节目内容、盈利模式等诸多方面。时至今日,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可胜数,传统电台节目在互联网时代的裹挟中,想要拥有一方立足之地,就需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根据传播环境的改变而做出适时的改变和融合。

一、传统晚间电台谈话节目的独特魅力

晚间电台谈话节目的媒体融合实践,实质上是传统电台文化对其在未来的存在及发展机遇的一种探索。我们无法阻挡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台在当下这个网络交互纵横的时代存在的价值,最主要是能在这个充斥着多媒体的时代,在这个无时无刻眼耳鼻舌都被资讯或强行或自愿浸润的时代,能提供这么一个渠道和平台,让受众借助自身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去遇见、想象、感知不同群体的人生百味。当你抛开视觉等其他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思考能力的因素后,你的内心也会跟着安定放松下来,全心全意聚焦于一处,静静地与自己对话。你看似在听别人的故事,其实是借他人的故事完成自我的成长和释然。

笔者多年前也是一个晚间电台谈话节目的忠实听众,在倾听他人的故事中度过了很多失眠的夜晚。如今的自己成为了广播大家庭的其中一员,依然觉得电台广播是有情怀的媒体。声音自有其独特的魅力,电台谈话类的节目,更像一个知性的朋友,在你身边分享着不为人知的点滴,他的声音是深沉的还是清亮的、气息浑厚还是呼吸短浅、声音里带着笑还是含着泪,都由你自行揣测。你甚至可以闭上眼,跟着声音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再没有一种传播媒介能让人如此专注,享受着没有距离的沟通。对我而言,电台的意义大概就在于它的实时互动性。你在说,我在听。是一种分享和陪伴的情感,虽然不在身边,可我知道这个城市,这个世界,还有一些人和我是一样的。

二、晚间电台谈话节目的受众分析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真的是颠覆吗?传统媒体还有生存空间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分析一下晚间电台谈话节目的受众。对于传统广播电台来说,有三大典型节目:新闻、音乐和晚间谈话类。其中,晚间电台谈话节目的互动性最强。一个传媒产品的互动性越强,往往意味着服务性越强。服务型广播节目的需求量也是所有广播节目中最大的。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晚间电台谈话节目会如何发展呢?

现在晚间电台谈话节目包括传统的实体广播电台和虚拟的网络电台两大经营模式,受众群体则是三元主体市场。一部分是传统收音机中老年的人群,随着多媒体的出现,这部分人群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部分是车载收听市场,目前大部分的受众主要是开车一族,包含私家车主和的士司机,一方面可以获知有效的路况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听电台主播侃侃大山解个闷儿。传统车载收听市场,整个市场是相对稳定的,车载电台市场支撑传统广播市场;第三个就是移动互联智能收听市场。譬如传统晚间电台谈话节目开始使用APP、微信、微博平台技术,实现和听众的线上线下即时沟通。

三、晚间电台节目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

从半导体收音机到车载电台、网络电台、移动APP,节目载体与时俱进,传统晚间电台谈话节目也在时代的推动中转型,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听到你想听的声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关于媒体行业的大变革。尽管传统电台谈话节目的进化是被动的,甚至是有些滞后的,但我们仍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做传统媒体的工作者和新媒体的使用者。在晚间电台谈话节目媒体融合的实践中,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首先,全方位使用移动客户端,强化电台谈话节目的服务属性。电话、广播、一端(移动客户端)、两微(微信微博)的全媒体平台,将一档晚间电台谈话节目变为“全方位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支持,将谈话节目由简单的话题探讨提升为听众互助的公益生活平台。

其次,新媒体是载体,内容是核心,听众是主导。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容易陷入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很多电台谈话节目在转型的过程中夭折,只注重多平台的搭建,而忽视了内容的创新和丰富。一个优质的晚间电台谈话节目,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主播的发音标不标准,声音是否足够完美动听,反而是主播的情怀、学识、历练、胸怀,输出的价值观,才是成就一档节目好坏的根本。此外,听众的角色也从被动收听向主动选择演进,用户体验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羊城交通广播电台的晚间谈话节目《打开车窗说亮话》尝试全方位地拥抱全媒体。通过设置公众微信号平台,创建APP、微博互动的形式,将往期节目回放,在线收听,节目反馈,互动专区等功能放到线上,通过定期推送分享话题文章,实现由传统的单线交流向互动式,平台式交互信息的转换。节目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虚拟平台的载体,一方面传播输出节目的价值观引导,另一方面引入更多听众的意见和建议,成为一个多元化思考、交流、展示的舞台。

再者,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从推广节目到品牌打造的晋升之路。由于收听终端的多样化,用户选择性加强,业内外都涉足音频媒体,广播音频产业的界限逐渐模糊。网络电台是近年流行起来的新形式,以红豆live语音直播APP为例,情感陪伴类、谈话类和音乐类节目有了这种新的形式,在即时和互动方面可以做得更加极致。再有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既能够满足收听和传播的基本媒体属性,同时又可以个性化定制和自主选择,更符合现代受众的收听习惯。从内容承载及形态而言,个人认为,可以把互联网音频平台理解成电台文化的一种延伸。技术上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但电台文化只会因节目内容的丰富而变得更加多元,拥有更优质的用户互动体验。因此,传统广播节目利用市场机制,运作新媒介,尝试与互联网企业及终端合作,升级为互联网+产品,打造品牌,才能拥有强大的后续力。

最后,晚间电台谈话节目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上仍有许多误区,媒体属性、内容、受众需求被视作电台节目三元素。目前大部分的网络电台节目,只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而忽略电台本身的属性。优势与劣势,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这些问题没有被认真思考过,由此牵扯到了任意复制、随意编辑、非法传播音频,原创电台广播界面遭遇侵权,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致使积极性被挫伤等法律问题。现实中我国大多数传统电台谈话节目并没有实践全面的媒体融合,更多的是一种试探性的尝试和探索。依托移动设备及网络所开发的用户产品将更加多元、个性化,传统电台节目也正在实现着为不同形态用户、更加智能的终端制作差异化音频产品的转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14年曾经提出过“抱团取暖”计划,倡导全国广播媒体形成战略联盟,在一个云平台上聚合全国范围内的广播产品,形成音频矩阵,并且开发使用点播、分发、推送等多样化功能。这项计划得到了全国很多电台的响应。这将是云广播的雏形,可为实现高端订制私人音频内容打下基础并提供商业化可能。

四、结语

晚间电台谈话节目的媒体融合实践,是万千传统媒体与新技术融合的缩影。广播和互联网的拥抱,从线性到非线性形式的转化,用节目质量和品牌打造去占领市场。这不仅要求广播电台能够独善其身地保持本心,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在主动与新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交通台)

猜你喜欢
电台节目电台谈话
传统电台节目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拓宽宣传途径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电台节目中背景音乐运用的意义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论电台节目主持人的情感表达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电台节目中背景音乐运用的重要性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