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罗仙小学 江惠兴 卢巨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文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罗仙小学 江惠兴 卢巨军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需要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际。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兴趣,更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理解问题。第二步:选择一个解决方法。第三步:尝试解决方法。第四步:检查答案。第五步:反思自己做了什么。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该挖掘这些素材。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和整理”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四个家庭一起去郊游,每个家庭都是一家三口,分两组来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认真思考,最后学生一致认为最好的两种分法是:1.按大人和孩子分,2.按男女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较多是抽象的,而学生面对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还有很多数学问题是以现实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光靠教材是不够的,这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悟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增强数学运用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探讨寻求结论的过程。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从而享受思维的新奇,收获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