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兴宁市沐彬中学 袁亮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文/兴宁市沐彬中学 袁亮
信息技术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信息技术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也是服务于教师教学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率,进而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有利于他们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语文教学,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而多媒体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深化教学改革中为我们开辟了新思路、新途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其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适时的恰当讲解,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地说,学科教学牵扯到四个问题,即老师“教什么”“怎样教”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在“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上,信息技术除了辅助完成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思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在“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上,信息技术更为注重教师教会学生对知识的搜集、对比、分析和归纳,即不仅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1.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景上,所以为了使学生对新课题产生兴趣,一般来说,教师应用一种刺激性强度较高的电教媒体,如漫画投影片、录音歌曲、小品等,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若再佐以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生疑,再导入新课,这样往往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认识、领会新知识,进而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所以在新授知识阶段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层设问,使学生在兴奋的情绪和直观的场景中接受、理解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实践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如何实现由知到行,再到知行统一是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难题。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能否将知识转化为信念,有了信念,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行动。而信念的形成,又必须增强与相关知识的情感体验。借助电教媒体,辅以教师语言、体态、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共识,提高觉悟。
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讲究实效性。不能只满足于公开课上表面的热闹,看起来很“现代”,而是要确确实实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原来觉得难懂的内容变得相对容易,让师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学生学得更扎实、灵活和主动。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学过程而服务的。我们应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氛围,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责任编辑 王思静